化难为易的物理教学法

2016-10-21 07:09侯崇和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

侯崇和

摘要:通过质点教学、位移教学及教学结构的调整建议,把较难的物理教学简单化,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轻松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质点教学;位移教学;教学结构的调整;通俗易懂;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381-02

我认为,一个好的教师,不能机械地抱着课本讲课,应该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胸有成竹,并掌握好讲课的语言技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一个好的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应该利用一些生活事例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归纳出知识要点;一个好的教师,不能为了课堂"表演"而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应该想办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一个好的教师,不能把教材的先后安排当成唯一的教学顺序,应该根据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使教学的顺序系统化。

下面就几个案例说说我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将高中物理知识化难为易的。

教学案例一:质点的教学

我设计了三个事例,就通俗易懂地完成了课堂教学。

事例1:朋友到石家庄新百广场去购物,我有事要找他,于是打电话问他:"你在哪里?"然后问学生,我那朋友会怎么说。学生回答:"在新百广场"。

我接着告诉那位朋友:"我要去找你,你在哪里?"然后问学生:"他还会说我在新百广场吗?"学生大笑,且回答:"不会!""他会怎么说?"学生回答:"应该说出他在哪一层哪个区多少号。"

我接着问:"朋友的第一个回答,他把新百广场当成了什么?"学生回答:"点"。

继续问:"第二个回答,他还能把新百广场当成点吗?"学生回答:"不能!"。

可見,同样是新百广场,有时能当点看,有时就不能。

事例2:同学们知道地球很大,能否当"点"看呢?回想一下,地理课上,老师讲过地球绕着太阳在公转,当时考虑地球多大、地球是什么形状了吗?学生回答:"没有!""这时是否把地球当成了点?"学生回答:"是"。

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时地球可以被看成点吗?有的学生在思考,有的学生在等待。有的学生猜到地球离太阳非常远,就顺势说出:地球虽大,但跟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相比,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当成点来看。

那么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还能当点看吗?学生回答:"不能!怎么转呀!"。"对,研究地球自转时,就不能把它看成点了。

可见,体积大的物体有时能当点看,有时就不能。"

事例3:足球与地球相比太小了,是否一定可以当点看呢?

我们现在想研究足球运动轨迹,这时足球可以看成点吗?学生回答:"可以!"。

研究足球踢出的香蕉球时的旋转运动时,能看作点吗?学生回答:"不能!"。

可见,体积小的物体有时能当点看,有时也不能。

归纳总结:物体能否看成点跟大小有关吗?跟形状有关吗?是否某物体一定可以看成点或一定不能当点看?那么,一个物体到底能否当点看?由什么条件决定呢?

结论:物体能否看作点,跟是什么物体以及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无关,应该由研究物体的什么问题而定,当研究的问题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无关,或其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才能当点看。

像这样,能够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因为任何物体都有大小和形状,因此,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举一反三:

在记录运动员百米赛跑成绩和研究运动员起跑动作时,运动员可以被看作质点吗?

在研究汽车运动速度和汽车车轮转动情况时,汽车可以被看作质点吗?

在研究火车从石家庄到北京所用时间和火车过桥所用时间时,火车可以被看作质点吗?

教学案例二:位移的教学

同样是由甲地到乙地,往往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路径,下面看一实例:

从石家庄六中门口到新百广场南门会有不同的路径,现在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有多少条路径可选。以此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出示街道线:

请同学们说出选择的路径。

路径还有很多,比如从六中到北京再到新百广场。告诉同学们思路要开阔。

路径不同往往路程不同。同学们能否找到不同路径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小组汇报。

点拨:既然都是从六中到新百广场,也就是始末位置相同。那么,从大小上考虑,什么相等呢?(两点连线相同,也就是两点间线段的长度相等)

都是从六中到新百广场,而不是从新百广场到六中。那么,又该如何表示呢?(用箭头指向表示)

正是为了表示这种共同点,于是我们引入了新的物理量"位移"。

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叫位移。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能总结一下位移与路程的关系吗?

小组讨论。

然后和学生一起找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① 路程无方向,位移有方向。

② 路程与路径有关,位移只与始末位置有关。

③ 路程不会小于位移的大小,只有物体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时,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

练习,出示圆周(半径为R)。

如图所示:A、B、C、D把圆周四等份,我从A点沿圆周运动到B时,路程是多少?(?πR)。位移又是多少?( R)。

接着走到C时,路程是多少?(πR)。位移又是多少?(2R)。

再接着走到D时,路程是多少?(1.5πR)。位移又是多少?( R)。

位移AB和位移AD都是 R,那么它们是否相同呢?(不同)

为什么?(因为它们的方向不同)

像位移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像路程那样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

标量可以直接加减,矢量是否也是直接加减呢?

继续出示:由A点向北到B点的位移是3m, 由B点向东到C点的位移是4m, 而整个过程起点是A,终点是C,位移是7m吗?(不是)

是多少?(5m)

结论:矢量的合成一般不能直接加减。

教学案例三:教学结构的调整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中,第一章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讲的是变速运动、加速和减速运动的判定,以及从速度图象如何看加速度,这时通过速度图象的各种形式,就应该顺理成章地把变速运动进行分类,并且为第二章的学习做好铺垫和准备。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中,第三章第四节合力和分力的概念是不可分割的,同样力的合成和分解互为逆运算,也是不可分割的。笔者认为,在讲力的合成之前,就可以给出力的分解的概念——虽第一节只讲力的合成知识,但力的分解概念的提前给出,可以激发学生对力的分解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中,第五章第五节《向心加速度》,第六节《向心力》,前后顺序应该调整一下,因为我们的实验仪器能够让同学们观察到影响向心力的因素,却无法观察到影响向心加速度的因素。调整后,就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上面只是笔者从教几十年来的一点体会,借此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由于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浅析激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谈如何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