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佳
摘要:本文阐述了创设数学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的重要性;从深入浅出,化难为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还给学生,给学生学习的自由以及改变教学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兴趣;学生主体地位;自主合作;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19-01
1.创设数学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1.1 创设数学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教育的艺术不是简单、机械地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情感的闸门一旦开启,教师就要因势利导,使其在不断的激励中得到陶冶和升华。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新教材的兴趣。"很多数学知识抽象、难懂。我们可运用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信息技术等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利用数学小故事、现实生活实例、趣味题(或衔接题)、动手操作(活动)、小实验等阐释教材中抽象的、单一的、枯燥的数学知识。要创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数学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较轻松地学到知识。
1.2 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体验。在教学中,我们只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息息相关,有效解决部分学生认为数学与生活脱钩的问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这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问题。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分析、推理、估计、想象、整理,在探索中体验数学的巨大作用,成为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的动力。
2.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课堂上不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掐头去尾烧中段"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数学教学仍旧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笔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圆的认识"后,笔者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再比如,教学"统计"时,让学生统计教室内各种清扫用具的数量、统计学校各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等,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會了劳动、调查等,真可谓一举多得。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3.转变教学方式
3.1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提供保障。高效课堂的显性表现,一堂课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例如,你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也就是对导学案提前完成,在课堂上,让学生尽可能地把自己提前完成的的答案尽可能多的展示在黑板上(数学讲究的是一题多解),不管是对是错都给予极大的鼓励。这样学生就会大胆的动脑,大胆的思维,大胆地去展示与交流,进而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从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
3.2 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学生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培养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研究教法学法、要做好学情学况分析、要因材施教。还要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遇见新问题、或难题要勇者无畏,敢于正面对待,不绕道而行,要想方设法抓关键,寻求突破口,并不断培养自己攻坚克难的自信心。例如,在讲到《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给学生提示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思考每一个式子,并且用自己思考的方法解一下,最后结合全班人的方法总结出最简单的方法,并且将其类型归类。但这些方法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必需融合在每一堂教学中,要从初一开始,慢慢地培养、渗透,使之成为习惯,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4.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4.1 增强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前提,是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其实也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平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互相交流、讨论,彼此分享自己的见解、想法,彼此的交流理念与情感,教师真正地成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而学生也就成了课堂的主体。
4.2 在教学中,要实现师生平等,教师就要关爱学生。教师要在生活中关爱学生的冷暖,学生的身体状况;学习中关爱学生的学习状况,是否进步了,有哪些地主掌握的不好,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给予鼓励,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能充分的关爱感觉到老师的关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在课堂教学中,与老师是可以肩并肩的,是可以相互争辩、讨论的,是可以对老师的见解提出质疑的,这样他们也就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5.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探究伙伴
让教室充满家园般的自由氛围和实验室般的探究氛围。因而教师和学生是探究伙伴。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教师和学生是探究伙伴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思,这样你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为此,我认为应注意做到:一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二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全体学生。客观地看待全体学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三是利用课余时间,再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其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四即在保证教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学生才会没有忌讳的在课堂中发挥自己,展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