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摘 要:烟草薄片是一种以烟梗、烟末等烟叶加工后所产生的副产物为原料,重新组合而成的再生产品,其物理性能有些近似烟叶。强混工序是薄片线上重要生产环节,粉料、液料配比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薄片丝的抗涨强度和耐水性。本文重点阐述了影响薄片线粉料、液料配比精度的因素,并深刻分析了提高薄片线粉料、液料配比精度的方法。更加符合《再造烟叶(辊压法)工艺技术要求》薄片线强混工序粉料、液料配比精度≤0.5%的条例。
关键词:薄片线粉料;液料;配比精度
中图分类号: TP2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1-170-2
0 引言
根据Q/SZY.1.04.002-2015《再造烟叶(辊压法)工艺技术要求》,强混工序粉料、液料配比精度≤0.5%。我们将本次活动的目标设定为:强混工序粉料、液料配比精度由原来的0.62%降低0.5%以下。
1 薄片线粉料、液料配比精度
薄片线强辊工序分为A、B两条线,为了准确把握现状,了解问题的严重程度,抽查2-4月粉料、液料配比精度各15批次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各生产线的平均配比精度绘制柱状如图1。
从柱状图看出,A、B两条线平均配比精度均高于标准要求±0.5%,说明设备存在共性问题,需改进。
1.1 调查影响粉料、液料配比精度的因素
通过讨论分析,将2-4月期间影响粉料、液料配比精度的因素,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可得:单筒重量波动大、罐体计量精度低是影响粉料、液料配比精度的主要症结。
1.2 目標设定依据
如果将已确定的单筒重量波动大、罐体计量精度低两大问题解决八成,在其它问题不增加的情况下,粉料、液料配比精度平均值可以提高到:
0.62%-0.62%×80.41%×80%=0.22%
2-4月配比精度统计结果有部分批次的配比精度小于0.5%,说明设备有能力达到标准要求。
2 末端因素分析要因
目标确定后, 现在我们重点研究缺少缓冲装置和粉液料配制控制程序不合理这两个要因。
2.1 缺少缓冲装置
分析进液料进入总成时,对静态秤造成冲击而引起电子秤读数变化:液料由高速泵间隙性垂直打入液料筒中,再加上液料的重力,导致总成下面静态秤读数的变化。(根据配比精度计算公式得出,当进料时电子秤读数值变化值≤0.2kg时配比精度≤0.5%)于是决定安装简易缓冲装置,将液料冲击力、液料重力方向做一下缓冲,不再垂直打入液料筒中,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2.2 粉液料配制控制程序不合理
目前粉料、液料配比控制流程为,系统先称重出液料12.62公斤的重量,再称重出粉料25公斤的重量,然后进行搀兑配比。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液料及粉料称重时,均对罐体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当液料静态秤向PLC发出称重信号满足时,由于电机运行的惯性,且液料存在一定的粘稠性,当电机真正完全停止时,料液静态秤所显示的重量往往会大于12.62公斤,造成液料称重偏多,而粉料搀兑目标值仍然还是25公斤,这样会造成配比精度低,对粉、液料配制情况进行现场跟踪记录,统计结果显示,液料、粉料搀兑重量比值平均为51.5%,不满足液料与粉料重量比值小于(50±0.3)%的要求标准。因此,此项是提高薄片线粉料、液料配比精度的要因。
3 提高薄片线粉料、液料配比精度
下面我们就增加液料下料口缓冲板和修改粉液料配制控制程序这两个重要因素来提高薄片线粉料、液料配比精度。
3.1 增加液料下料口缓冲板
为了减少液料在下落过程中对静态秤的冲击力,根据受力分析,物料下落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与掉落的高度和角度有关,物料越高所产生的重力加速度越大,倾斜角度越小力的分解越大。所以在制作缓冲装置时我们尽量减小缓冲板的安装高度和倾斜角度。
为了高效率设计出缓冲板的安装位置,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试验设计,确定出最佳的缓冲板安装高度和角度。根据设计尺寸,自行制作不锈钢挡板,安装在液料罐内壁。安装后的效果如图2所示:
改造完成后,在液料进料时,记录静态秤的读数变化如表1。
统计结果显示,液料筒进料时,减少了液料造成的冲击,电子秤读数平均变化值0.06kg,进料时电子秤读数变化值≤0.2kg,实现了目标。
3.2 修改粉液料配制控制程序
针对原粉、液料配制控制程序的不合理,我们重新对控制程序进行了设计。 粉料下料以液料为配比基准,采用静态测量完全下料法,即当进入液料筒内的液料达到设定值(12.62kg)时,液料上料电机自动关闭,待液料上料电机完全关闭后,液料静态秤将液料筒内的实际液料重量值(此时的值不会是设定值)传送给控制系统,然后控制系统按照12.62:25.00的比例,自动计算出粉料的计算值。给粉料下料螺旋机电机配装变频器,粉料下料采用减量法,将其下料过程分为粗配下料和精配下料两个过程,即粉料粗配开始下料时,下料螺旋机电机高速下料,当粉料下料达到计算值的95%时,变频器控制粉料下料螺旋电机自动降速,当粉料下料达到计算值的100%时,下料螺旋机电机的转速降到零。
对改造后的控制程序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按照新的控制方式,控制液料和粉料的搀兑,液料与粉料实际重量比值平均为0.2%,实现了重量比值±0.5%的对策目标。
4 结论
缺少缓冲装置和粉液料配制控制程序不合理这两项就是提高薄片线粉料、液料配比精度的关键因素。我们对粉料、液料配比控制程序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粉料添加增加了变频器控制,改造效果明显,使粉料、液料配比精度达到0.26%,超过我们目标可行性分析时的理论目标值0.5%。
参 考 文 献
[1] 郭琳,李斌,黄焕桂.我国烟草薄片生产工艺发展的综述[A].烟草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45-48.
[2] 张志福.高精度微机称重配料系统[J].青海师专学报,
2005,25(4):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