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主题图利用的现状与策略

2016-10-21 05:09吴会贵
新课程·中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主题图使用现状分析

吴会贵

摘 要:主题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意图在于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然而,由于认识的不足和操作的偏差,“主题图”使用误区颇多,主要存在着对主题图熟视无睹、曲解意图、机械模仿三大误区,不但淡化了数学味,而且还影响了四基的落实。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对主题图要理解内涵、灵活利用、深度挖掘等有效处理,从而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服务。

关键词:主题图;使用;现状分析;策略

主题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意图在于体现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把抽象的数学学习变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究活动,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但由于教育者认识的不足和操作的偏差,“主题图”使用误区颇多。

一、现状分析

(一)熟视无睹

由于老教材的编排特点及教学模式在许多教师心中已根深蒂固,因此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形成技能,主题图的用与不用都次要。如,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的教学,主题图中有一个宣传栏上玻璃碎了的情境,练习一中再次提到:如果给宣传栏换上玻璃每平方米16.5元,买这块玻璃需要多少元?老师对“1.2×0.8=?,0.96×16.5=?”的使用只起到计算功能,而忽视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及爱护公共财物的德育渗透。

(二)曲解意图

主题图主要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资源的,如果教师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正确把握,就会曲解了主题图的原意,表面轰轰烈烈,实则浮华。曾听过一位教师指教《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师以汉堡作为主题图让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可学生却把注意力专注在:我在什么时候吃过;汉堡非常好吃等毫无相关的信息。6分钟多就浪费在你一言我一语上,这样曲解滥用主题图,不仅冲淡了数学味,还影响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与价值观的形成。

(三)機械模仿

许多教师认为教材中的主题图是经专家论证筛选才出现的,非常的权威,因此对主题图的应用可以说是全盘照搬。如在教学《2的倍数特征》时,教师就利用主题图“座位号是多少的同学应该从双号入口进”的教学,殊不知现在的电影院的排号方式与从前有所不同,这样不切合实际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有利吗?我想如此呆板,与世隔绝地盲目地使用教材的主题图,已经背离了主题图赋予的初衷。

二、策略

(一)理解内涵

人教版教材主题图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它又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富有儿童情趣,断然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深入地钻研主题图,切实把握主题图的内涵是使用好主题图的前提,只有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才能创设生动的主题情境,组织有效的主题活动,提出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如,教学“小数乘整数”这节内容中,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一幅“购风筝图”,其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一是“排队购物”这一现象于绝大多数五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这有利于巩固学生的行为意识观。二是“购风筝图”包含着的数学学习素材,那就是买东西要用钱,图中看到:三个人来到店铺买的是同一价格的风筝,这不仅有元、角的关系,还有加法和乘法的关系。这种情境有利于学生探讨数学问题,获取相关的数学知识。这也正是“购风筝图”作为“小数乘整数”这节内容的“主题图”的价值所在。

(二)灵活利用

新教材的主题图蕴含丰富的信息资源、活动方式和数学思想,主题图以富有儿童情趣地展示,便于学生观察,也便于教师利用图中景物与学生交流。在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实际需要,本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在走进教材,领悟主题图的内涵之后,更要跳出教材,对主题图进行创造性地合理利用,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1.直接出示,绝不含糊

通过解读教材,挖掘编者意图,发现在教材众多的主题图中,某些主题图旨在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对它们的处理更适用于直接出示。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教材旨在利用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往瓶里投石子后水慢慢上升的过程,引出“体积”一词。让学生有所观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如此处理,方才让学生独立感知,有序思考。

2.化静为动,不失良机

主题图的素材表现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只有结论而少了过程。如果让这些情境动起来,让学生经历主题图所描述的全过程,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与无处不在,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题意的理解。如“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主题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笔者利用多媒体把它设计成了一个动态的情境串。先出示20只羊,让学生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怎样分才能一眼就看出有20只;接着,从四面八方跑来80只羊,让学生感受现在的羊比20只要多得多,学生再估一估羊的只数,感知100的多少;最后,在地上画出100个羊笼(每行10个,共10行),分批进入小羊笼,每进去一些,就让学生说说数的组成,全部进去以后说一说这个小羊笼中共有几只羊在休息。这样,通过情境串的形式,把静态的图画变成动态,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使“主题图”发挥了最大的价值。

3.适度处理,不信权威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主题图的使用有法,贵在得法。如果一味地“拿来主义”,只会让我们的孩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例如,笔者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问学生:为什么各位上的数字的和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不是3的倍数呢?比如142。原来这只是一个巧合!

一生反驳:老师,我觉得这不可能是巧合,我感觉1是指百位多余的1,4是指十位多余的4,2指个位多出来的2。这位学生似乎理解却无力表达。

这时候教师相机把数据与图像素材相结合进行演示与说明:

因此,在学生的思考欠缺深度时,不妨试试增添主题图,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有深度与维度,使其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

(三)深度挖掘

1.发挥主题图的启迪思维功能

例如主题图呈现的是2只小猴采桃子的情境,每只小猴采了14个,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学生列出算式14×2后,此时,主题图上呈现的左边两筐对齐的各10个桃子,和右边两筐对齐的各4个桃,给予了学生思考的支点。激发他们原有的经验,探索出口算的方法:先算左边2个10是20,再算右边2个4是8,然后把20和8和起来就得到28。而这一形象直观的思维,形成笔算乘法的计算雏形。像这样的主题图就如同在黑暗中前行时点亮的一盏照明灯,给予孩子思维的启迪,照亮他们探索计算方法的思路14×2中的2为什么既要和个位上的4相乘,又要和十位上的1相乘,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2.渗透主题图的思想教育功能

主题图教学不但要给学生创设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更要进行积极情感的传播,这就是主题图教学所反映的精神实质。如教学“第几”的排队购票图,除了引导学生看图,说出谁排第二,小朋友后面的叔叔排第几和自己填的数是表示“第几”外,还要结合“主题图”适时向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学生明白自觉排队购物是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

教育者应用“一分为二”的辩证眼光去理性看待主题图,该合理地把握主题图,既能“入乎其中”走进主题图理解其丰富的内涵,更能“出乎其外”跳出主题图创造性地、合理地处理主题图,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服务。

参考文献:

[1]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林良富.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4.

[3]詹明道.名师课堂经典细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主题图使用现状分析
浅议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教学策略
有效利用主题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