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凤 聂建军
摘 要:运用液体菌种栽培技术,可以缩短白灵菇的制种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本文浅析白灵菇液体菌种的制备及应用,拟对白灵菇的生产栽培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白灵菇;液体菌种;应用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20
白灵菇分布于欧亚非内陆荒漠半荒漠地区,生长发育于春末夏初,是一种优良的药食两用的大型肉质伞菌,有“牤牛肝菌”、“西天白灵芝”等美称。受栽培周期长、只能出一潮菇、生物转化率低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白灵菇的生产总量不足10万t,相对于世界消费量已达2000万t且日益增长的食用菌市场,白灵菇具有很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1 白灵菇液体菌种制备
1.1 实验菌株
采用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药用真菌研究所提供的母种,保持4℃以下低温保存。
1.2 培养基
母种培养基:葡萄糖2.0%,土豆15.0%,麦麸5.0%,琼脂2.0%。将土豆切片和麦麸共煮沸20min,使用4层纱布进行过滤,将葡萄糖和琼脂投入滤液加水溶解,pH自然,0.1MPa,121℃灭菌20min。
液体培养基:豆饼粉1.0%,玉米粉2.0%,葡萄糖2.0%,酵母膏0.2%,KH2P04 0.1%,MgS04·7H2O 0.1%,pH自然,0.1MPa,121℃灭菌20min。
增稠剂:可以分别选用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果胶、琼脂等4种不会被菌丝分解的增稠剂调配液体培养基,经过试验得知,浓度0.1%的黄原胶、浓度0.2%的羧甲基纤维素、浓度0.2%的果胶、浓度0.3%的琼脂效果最好。
麦粒培养基:99%麦粒,l%石灰,1%石膏,KH2P04 0.1%,MgS04·7H2O0.1%。麦粒要求无霉变、无破损、无干瘪,先用l%温热石灰水浸泡12h,煮沸后小火加热30min,直至麦粒熟透而不破皮为止,捞出晾晒表皮无水,按照配方搅拌装入玻璃瓶(注射液瓶),装至瓶肩部,塞好瓶塞,保持0.15Mpa,温度121~126℃,持续2h消毒杀菌。
栽培袋培养基:棉籽皮87%,麸皮10%,石灰1%,石膏1%,KH2P040.5%,MgS04·7H2O0.5%。采用聚丙烯袋或聚乙烯袋,每袋填装干料400g,保持压力0.15Mpa,温度121℃持续消毒杀菌2.5h。
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电子天平;电热恒温培养箱;冰箱;P270型普通摇床;超净工作台;立式压力蒸气消毒器等。
1.4 培育方法
白灵菇母种制作:把母种培养基切成斜面放置在试管中,将活化后的白灵菇菌种接种到试管中的培养基斜面,在电热恒温培养箱中保持25℃,待菌丝长满试管,放入冰箱保持4℃保藏。
一、二级菌种培养:使用250mL三角形摇瓶称量液体培养液100mL,放入lcm2活化24h的母种菌块,设定摇床转速为150转/min,保持恒温25℃,培养96h。完成一级菌种培养。使用250mL三角形摇瓶称量液体培养液200mL,投入一级菌种10mL,设定摇床转速为150转/min,保持恒温25℃,培养72h。完成二级菌种培养。
麦粒培养基的接种与培养:每个麦粒瓶接入10mL液体菌种,菌种接完后,在24℃黑暗的条件下培养,观察萌发时间,菌丝覆盖料面的时间,满袋时间。
栽培袋培养基的接种与培养:每个栽培袋接入15mL液体菌种,菌种接完后,在24℃阴暗的条件下培养,观察萌发时间,菌丝覆盖料面的时间,满袋时间。另外可以在每袋中放入40~50粒麦粒菌种作接种使用。
2 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生产周期比较
2.1 2种栽培模式的不同流程
传统栽培模式:
母种→原种→麦粒培养基→栽培种→栽培袋→出菇
液体菌种栽培模式:母种→一级液体菌种→二级液体菌种→栽培袋→出菇;母种→一级液体菌种→二级液体菌种→麦粒培养基菌种→栽培袋→出菇。
2.2 不同栽培模式的生产时间
传统栽培模式:由母种生产原种历时15d,由原种接种麦粒培养基,菌种在麦粒培养基上生长12d制得栽培种,由栽培种接到栽培袋菌料中,菌丝满袋历时35d,菌丝后熟历时30d进入出菇期,全过程需要92d。
液体菌种栽培模式:由母种到一级液体菌种历时4d,由一级液体菌种到二级液体菌种历时4d,由二级液体菌种直接接种栽培袋,直至菌丝满袋历时20d,菌丝后熟历时30d进入出菇期,全过程需要58d;由母种到一级液体菌种历时4d,由一级液体菌种到二级液体菌种历时4d,由二级液体菌种接种麦粒培养基到菌丝满瓶历时8d,由麦粒菌种接种栽培袋到菌丝满袋历时35d,菌丝后熟历时30d进入出菇期,全过程约需80d。
3 结 论
本文探讨了白灵菇液体菌种的2种栽培模式,使用第一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白灵菇菌丝萌发快、分散性好、生长旺盛的优点,把栽培周期缩短37%;按照第二种模式,可以缩短10d以上。总之,液体菌种技术可以缩短白灵菇的生产周期,帮助种植户节约生產成本,获取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董玉兰,李书生.白灵菇高活力液体菌种摇瓶发酵培养件的优化[J].北方园艺,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