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情境设计与创新研究

2016-10-21 12:42马剑文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新课程初中数学

马剑文

【摘要】 本文通过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针对沪科版教材情境设计开展情境教学实践研究,根据课堂中大量的情境教学个案累积,本文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对教材情境内容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梳理归纳,研究结论与建议将为情境教学教材的编写和新课程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关键词】 新课程;沪科版教材;初中数学;情境教学

一、引 言

通过对沪科版教材情境编写的分析与对教师开展情境教学的调查,再结合实践研究,我们认为,情境教学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情境教学是有必要且有重要意义的.对教师的调查表明,教师已经认识到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并愿意在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实践研究,只是由于情境教学的开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等,受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个人难以独立完成,希望能从教材资源和教学案例方面得到帮助;对学生的调查也发现,学生对情境教学持肯定的态度,在情境教学中体验到了乐趣,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数学视野,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注重教材的情境化设计,共设情境化栏目621个,牵涉情境内容341个.从教材情境编写统计分析及教师情境教学调查实践中发现,教材中的情境编写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与新教材实验周期短不无关系.编写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数学课程可向教师提供丰富的情境教学素材,可以大大降低教师开展情境教学的难度.教师需要怎样的情境素材,怎样的情境编写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对初中数学教材中情境教学的编制与实践,本文得出关于教材情境设计的策略建议.

二、初中数学教科书情境设计探析

(一)情境素材体现全程性和发展性

在教学中,挑选情境素材不宜只为了载入某个知识点来挑选微观的情境素材,这会使得情境素材琐碎而关联性不强,无法形成明确的教学主线,可能会造成学生理解层面上的困难;应加强宏观情境素材的设计,以促进情境素材的全程性和发展性,使形成明确的主线,让学生能有清晰的情境探究主线,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在情境设计上,应充分发挥情境素材作为知识获得过程的载体作用或支撑作用.

(二)情境设计体现自然性和融合性

知识是情境性的,通过活动和应用不断发展.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各种学习活动,知识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建构意义.随着情境的展开和情境问题的解决,需要设计系列的活动.在教材中虽已有很多情境内容,但与学生要掌握的知识之间缺乏自然的细致的连接过程,难以抓住学生内心所想,难以真正实现知识的建构,因此这样的情境只能是突兀的,乏味的.另外,课程编制中也已有许多学习活动的开发,如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实习作业等,但调查表明大都置身于课堂教学之外.究其因,在情境设计中它们便几乎没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大都没有以很好的教育形态出现,在课时紧的情况下,教师根本无力去实现它们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三)情境设计中提升思维层次

我们传统的教育优势是双基,西方的教育优势是探究.诚然,传统教科书的编写不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注重过程,启发思考,总结经验,教会反思是我们研制课程标准和未来教学的最基本的出发点.但我们切不可犯一边倒的错误,在学西方的同时丢了自己的宝贵财富,这样只会得不偿失,贻笑大方.因此,在注重“过程教育”的同时,仍要加强双基的落实,情境设计中要重视对学生思维层次的提升.刘绍学:新教材要讲背景、讲过程、讲应用、讲历史、讲文化、讲思想.但最终都要落实到讲数学:要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掌握数学,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设计的创新模式策略

初中数学教材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完成的,而且设计普适性强的教学情境并不容易,也不现实.教师是新课程的真正实施者.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再次开发”.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分析教材所体现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理念,精心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背后蕴含的教学思想、观点和科学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体验,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和实验探究等活动,以完美实现教材的真正意义.所以,新课程要求教师超越对教材内容的机械传递,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以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教学环境.

情境创设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不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对于教材中出现的零散细碎的情境,教师可以加以有机地整合成主题式情境.结合实践及相关理论,本文归纳出主题式故事情境教学的基本流程.主题式故事情境教学可以按照环环相扣的情节顺序展开,在情节讨论中引发旧知的应用和新知的探索.同时,根据具体情境的设置,可以变换呈现次序.某一主题情节与数学知识之间的交互可以是双向的,多个主题情节间的呈现顺序也可以与数学知识进行交替.随着对一个一个主题情节的探索,更多的知識被建构,再通过系统的组织,数学基本概念出现并得以应用和掌握.当然,教师在设计中要格外注意情境的流畅性及知识发生的自然性.对于某主题情境的教学可分四个环节.第一,接触.向学生介绍主题故事,故事必须是真实的或符合现实的,引起学生兴趣的.第二,好奇与设计.学生把与主题情节相关的数学内容从情境中区分出来.教师帮助学生建构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可行性分析.第三,精心研究.此阶段,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学生一同为解决问题做准备.学生进行必要的探究以寻找到问题答案.第四,连接阶段.综合所有结果,必要时作出补充.于是基本的数学概念被归纳出来并与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此阶段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严苏娟.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的合理创设[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4).

[2]赵婧,文香丹.创设情境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 教育教学论坛,2015(04).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新课程初中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