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

2016-10-21 03:00董海英
俪人·教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实际生活动手操作数学教学

董海英

【摘要】就学科本身特点来看,数学应该是重点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运算能力的基础科目。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对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规律性影响了他们的接受,单靠记忆和理论的灌输没办法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消化学习的内容。为了顺应课程改革大纲的要求,更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彰显数学的学科价值,就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把动手实践融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本文从动手实践的教学特点入手,探讨具体的实施办法。

【关键词】动手操作 实际生活 数学教学

学习是一个主观接受的过程,是慢慢接受熏陶,在对知识的理解和体会中得到启发和领悟的过程,尽管课堂由教师组织和指导,但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自己。学生通过动手体验,在自主的探索和团队的交流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这无疑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1】。尤其是小学生天性活泼爱玩,好奇心强,如果能将他们的手耳、眼睛等多种感官综合调动起来,一定能在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真正学有所得,学习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一、小学数学开展动手实践学习的深远意义

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动手实践得到了很多教师的重视,并且把它投入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总的来说小学开展动手实践学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学习数学,也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书本的知识是层层递进而且按一定的知识体系进行编排的,它只提供理论方法的介绍,不能让人直接感受到知识的“动态变化”。有时候纯粹的知识讲解或者题目的训练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这时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能展示每次规律方法的推理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更好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剪刀和纸张来动手剪出相应的图形,并且用尺子量出图形的边长,因为在之前已经学过了两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所以可以让学生们把测量出的长度进行相加,学生就会发现正方形四边长度相等的图形特点,也能通过累加算出正方形的周长,从而通过计算结果与所量长度的对比验算理解“C(周长)=a(边长)×4”的计算公式了。

(二)化理论为实践,把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

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光是用现有的课堂学具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從现实生活中取材,并教会学生积极的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节课时,教师在用多媒体图片和实物展示了钟表的“分针、时针和秒针”的形状与位置之后,为了强化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钟表手表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师可以开展“小小钟表铺”的活动,让孩子们用彩笔自己动手设计出喜欢的手表,并且用彩纸剪出颜色各异的表带,用胶带粘贴好后放到讲台上陈列“展卖”【2】。还可以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定点学习”计划,就是把晚上做语数外作业的时间用简单表格分别记录下来,让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

(三)化被动为主动,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为既要动手也要动脑,学生在体验动手实践的同时,得到快乐并且能够充分发散思维,可以有一些创新的想法浮现出来。例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这一章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学校食堂一刻钟之内进出的男女同学进行统计,先自由的让学生选取数据记录方法,有的学生会采取“1、2、3”的阿拉伯数字直接排列的方法;有的学生会采用“正”字计数法;还有的学生会采用扔石块的计数方法等等。最后学生会发现“正”字计数会更快些。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把数据用表格或者先前学过的“扇形统计图”或者“折线统计图”来呈现数据变化,并计算概率。这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的表现。

二、小学数学开展动手实践学习的实施方法

在组织学生动手实践之前要明确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适合用动手实践的方法进行学习。因为有的内容更适合由教师一步步地作出详细的讲解,如果用实践的方法反而产生不利影响。为了落实实践效果,在开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素:

(一)情境的引导。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要结合课程要求营造出氛围,让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热情能够最大程度的释放出来【3】。

(二)问题的设置。合理问题的设置能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的操作更有目的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仔细研读课本,制定出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课程学习情况分步骤的提出问题。

(三)适时的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是自主操作的过程,但绝不是漫无目的,“乱成一锅粥”的无用功。学生在动手中能积极深入的思考,把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探究去才达到实践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要适时的进行启发和指导。对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遇到的不懂的知识或者难以处理的环节给出建议和补充解说。

(四)鼓励交流合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教师在动手实践中要给学生灌输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分析问题,并且大胆交流自己的实践心得和体会,学会在合作中分享学习的收获。

(五)给出有效总结。总结是对实践活动实施效果的概括和反思。包括对实施动手实践学习方法经验的总结,指出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还包括对学生的出色表现的赞许和鼓励。

动手实践是真正“以生为本”的学习形式。教师启发有度,学生学有所悟。在这个倡导创新的新时期,小学生更不应该落后在起跑线上。然而我国小学课堂上运用动手实践来引导学生学习还处于摸索阶段,需要教师及时发现不足,提高动手实践的运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晓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1(5):123-123.

[2]周亚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学周刊b版, 2012(7):118-118.

[3]绳春红.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4(9).

猜你喜欢
实际生活动手操作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概率统计在实际生活重要领域的应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