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容
【摘 要】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仅仅要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进行,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课外阅读来完成。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应从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入手,抓好课堂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巩固运用学生在课内获得的知识经验,扩大学生视野,发展阅读能力,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外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意在通过适当的语文阅读学习教学方法指导,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把阅读学习能力迁移到一般学习能力中,促进学生其他学科学业的长足发展。挣脱一个学期只读一本教科书的樊笼。其实,广大的语文教师也不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是靠读语文课本得来的,但是,阅读教学的现状和习惯,又使他们难以越雷池一步。每学期只讲一本书,还覺得时间不够用!更何况要发掘新的阅读内容。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就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应从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入手,抓好课堂阅读教学。在阅读的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靠大量的系统的阅读技能的训练。
一、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指导学生精心地阅读,仔细地品味,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情感中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技巧等。有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勤用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要随时放在手边,以便及时查阅,为通畅阅读扫清障碍。
2.按时预习的习惯。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阅读,包括思考课后问题,提出疑难问题等。
3.认真读书的习惯。阅读时应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边圈、点、画、记、批的习惯。
4.勤做笔记的习惯。摘录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名人名言等;写读后感,要求可低些,写时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即可。学生循序渐进,根据年级的不同,逐步提高要求。
5.善于质疑的习惯。学习贵在有疑,在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学生自读时,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也会有一些困惑,这些不同的意见、困惑,就是质疑讨论的问题。阅读学习中激励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主动探究,使学生在不断的发现和解决疑难的喜悦中,获得新的认知,从而产生成功的体验,保持和激发积极主动的阅读探究心理。
二、由课内迁移到课外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课本只是个凭借,凭借它历练学生的读书本领。选本的阅读是举一。推到其他东西的阅读是反三,一贯的目的在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一”到“三”,靠的是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习惯。语文教师的任务决不是限于教学生只读懂课本上的范文,课本上的范文讲读只是“举一”,其目的是利用课文的讲读指点学生掌握多种适合于不同目的的读书方法。例如,教学课文《三峡之秋》时,便要指导如何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了解作者记叙顺序;勾画出作者所描写的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课文在结构上是如何前后照应的;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学生掌握了这一课的学习方法,便可以把他运用到其他类似的写景的文章的阅读中,这就达到了“反三”的目的。课堂上阅读方法的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接下来,我们把课堂上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文本。学生把自己在课堂学习、积累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方式方法进行概括并向课外阅读实施迁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就达到了融会贯通,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目的,实现了一个良性循环。通常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利用课堂教学渗透课外知识。教学时有意识地进行课内知识延伸,课上穿插相关的文本背景和作者介绍等资料,在拓宽他们的视野的同时介绍有关的读物,让孩子们自己去补充,促使其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产生课外阅读的愿望。同类主题读物的内容在课堂上推荐,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课堂上交流对阅读资料的读后收获和感受,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冲动和热情。比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利用文本插图介绍人物,使学生对闰土产生兴趣,激起进一步了解他的欲望,再让他们去查资料,了解作者鲁迅,然后推荐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一步步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见识,那孩子们也不会“只看见校园的那块天空了”。
2.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孩子的课外读物是有限的,但如果让他们各自带自己的各类课外读物,与同学一起交流阅读,内容就自然丰富了。为了扩大阅读面,倡导学生共同合作建立图书角,定期更新书目,这样,就会让更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阅览更多的书籍了。
3.作为教师,要做好书刊的推荐导读,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推荐读物,引导学生读优秀的课外作品。比如,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年纪选取的读物以故事性、科幻内容为主;到了高年级,内容和深度都可以增加。一般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对儿童的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
4.使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密切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说“读课本是受教育的一种手段,受教育还有其他手段。”很多活动都是其他手段,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实践活动。阅读实践可谓海阔天空。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读书笔记”、“手抄报”评比等,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享受阅读的乐趣,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三、课外阅读促学生习惯养成
读书贵在持之以恒。要想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应该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自己制定的读书计划,并长期坚持下去。指导学生巧妙安排读书时间。善于利用课余之后点滴零星时间阅读,积少成多。寒暑假、节假日对于爱读书的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同学们在适当娱乐、温习功课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涉猎,大量阅读。另外,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得到家长的认同。
在阅读学习中,从课内到课外,我们通过教学实践,转变了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为多元、自主主动的学习方式,广泛开展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开拓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叶亚红.《江西教育》,2014(12):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