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静 耿关常
【摘要】《超脱》是一部融哲学、文学、心理学、社会学的一部存在主义影片,通过一位代课老师的生命故事,揭示出教师、学校、社会、家庭乃至生命的困境,本文从心理学视角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解读,以期对中国教育者、受教育者或管理者些许启示,影片表明,通过阅读,可以给与受教育者以灵魂涤荡与警醒,找寻自我、回归自我、重塑自我是教育的目的,也是人性的回归,最后,作者提出走出教育之困境的建议。
【关键词】《超脱》;困境;自我探求;阅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超脱》是由托尼·凯耶执导,艾德里安·布洛迪、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主演的美国电影,通过讲述一个拥有与学生进行某种情感交流天赋的代课老师Henry与学生之间产生的情感连接,表达了一个关于人们发现自我、正视自我并重新回归社会的故事。
影片开篇引用存在主义哲学、文学家——加缪《局外人》中的一句话“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①奠定了影片的detachment 基调,一种抽离感、孤独感、无助感和自我探求的意愿。人们自我感觉组织着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行动。自我感觉使我们能够回忆过去,评估现在,计划未来——并因此做出适应性的行为。②影片随着Henry的探寻之路,使其成长之画卷向观者一幕幕铺展开来,夹杂着生活的困境,内心的挣扎,对现实的无奈和重新回归自我的历程,同时展现教育这个为世人最关切的领域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一、教师困境
(一)现实与信仰之冲突
编剧卡尔·伦德曾是一名公立学校教师,在《超脱》中他无疑有意将老师刻画成一群可敬的殉道者:他们在为一个早已衰亡的理想战斗,被那些对自己前途毫不关心的学生折磨。影片开始有很多教师的自我表白,有学业不好、随波逐流者,有摇滚歌星梦想破灭者,有羡慕假期的公司职员,有幼时坚决排斥当教师而机缘巧合成为教师者,有想自我提升者等,无论成长背景如何,意愿与目的如何,一旦成为教师,就如片中Henry 说,“这里的教师大多数多少都相信他们有改变的能力,你知道指引和帮助非常重要,因我们生活的世界非常复杂,我成长就没人引导”,这句话的表达暗示着教师们的理想主义和自发的这种责任感,世界很复杂,人的成长过程需要有人指引与帮助,世人和教师自己自然而然会包揽起这个神圣的责任和义务,并被其紧紧束缚,话锋一转,“我成长就没人指引”,言外之意,没人指引我也可以成长,或者说,教师没有给到我什么指引。这句话会把千千万万教师的理想打碎,教师会理想化的倾尽全力想去指引、帮助、教化甚至挽救学生的灵魂,到头来,发现徒劳,每当此刻,教师的内心世界建构起的灵魂支撑就会坍塌。信仰很高尚,现实很残酷,教师的内在困境很纠结。
(二)使命感与残酷现实的对抗
影片中,每位教师都在和现实生活对抗,产生强烈的无助感,甚至情感崩溃。一个震撼的场景是对一个对自己生命毫不在乎、梦想当模特的女学生,心理老师Parker(刘玉玲饰演)在办公室情感世界全然崩溃,“你真是肤浅到让我想吐……每天我来学校就看着你们糟蹋自己,要不去在乎很容易,在乎才需要勇气,你们不配”, 教师强烈的使命感面对完全不自知状态的学生变得抓狂甚至歇斯底里,她的表现震撼每一个教师的心灵,甚至是每个教师内心独白。在当前中国的多少个课堂,学生是处于不自知状态,课上玩手机,游戏,谈论的话题无非是服装、美容和白日梦,学术与灵魂的成长与学生的世界变得越来越远,这个问题不仅是美国的,也不只是中国的,乃至全人类的,当物质满足之后,靈魂却无处安放,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温饱是人的最低级需求,温饱之后的需求,变得日行渐远,教师想去影响、指引,面对学生满不在乎的样子,只剩崩溃,内心强烈的使命感和残酷现实的碰撞,冲击着老师内心深处,痛彻心扉,无能为力,她的无助感、无力感和无价值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学校困境
(一)家长不理解与学校无能力之间的矛盾
片中出现学生家长打闹到教师办公室,甚至是向尽职尽责的美女老师脸上啐唾沫,多动症孩子的家长认为是学校的责任没有满足自己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预期的待遇而向老师大发雷霆并声称要起诉老师与学校,老师解释因为学校资源紧缺,对方丝毫不为所动,反而把责任全部推给学校与教师。教师怎么了,到底冒犯了谁啊,教师的苦衷无人能解,也只能借助老教师的肩膀靠一靠,舒缓一下内心的压力。一个人的成长与教育,关乎家庭、学校、社会、自我几个方面的因素,家长只是把所有责任推给学校,教师们柔弱的肩膀是否能够担当得起,扛得住,教师是人,不是神,纵然有满腔热情,面对叛逆的学生和无理的家长,在夹缝中窒息,能够使其支撑下去的只是那可敬的使命感。一个不懂尊重教师的家长谈何能够养育一个尊敬老师的孩子。世人为教师的定位就是只知奉献、不懂索取的圣人,没有脾气,没有世俗。
(二)管理部门测评体系与学生实际能力的不对等
学校的监管部门只是像学校要成绩,不管所授群体的客观现状,没有成绩,就会让校长下台,校长极力在维系自己仅剩的尊严,曾经很有名的教育家,面对现状也束手无策,等待着的是被迫早早离开热恋的工作岗位。盼望着监管部门提供能够提高成绩的宝典,等来的是对分数降低造成本地区房价的下滑,沦为二级市场的危机,关心的是成绩影响了经济形势,而不顾及学生实际状况。校长处在两难之间,上有监管部门的测评压力,下有教师的实际困难,教育学生,仅有耐心、爱心远远不够,还需要什么才能够打开学生那叛逆顽劣的内心世界,学生们不自知,使很多教师在煎熬,这种测评体系和实际教育状况严重不符的现实,让教育者、管理者和被教育者都陷入深深的困境,不能自拔。
三、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片中展示出来的家长,很难用爱不爱孩子来评判,展现出来的更是家长的不自知,不知道该如何做家长,Henry 目睹家长到学校里大闹,毫不顾忌对自己孩子的影响,Henry 在课上说了一席话,“父母们应该先培训,修完课才能当家长,在家别尝试。”自杀的教师在听读机里留言“这人生真是份苦工,憋着尿,停学,开除,教师会,给纸张割到手,父母不作为,孩子堕落,都是可怕的痛苦,(到这里声音开始加大,嘶吼)让我的灵魂受辱,该终止这耻辱,严守纪律。这些孩子玩得我们团团转,让我们经受挑战,真是神经病,真的以为孩子多珍贵,需要接受私人教育,混蛋孩子,没点上进心,没热情,没心思。” 最终是通过一个自杀身亡的教师说出了最真实的话语,所有的人都很平静,就连最后自杀的女孩整个过程都是安静的,看上去平静的,女孩的父亲,一次次地冒着爱孩子、鼓励孩子的虚名无视、挖苦、讽刺自己的孩子,摧毁孩子的梦想,残酷地把自己的理想压制在孩子身上,孩子不堪重负,选择安静地离去。影片中没有显示,胖女孩走后家长的反应,但是这却唤醒了Henry老师内心最柔软最脆弱最温暖的地方,去看望被自己收留过,送到儿童院的迷失女孩。
家长会,老师们布置好教室,盼望着家长们到场,家长们无一入场,为什么呢,老教师也不知道,面对空空的学校,Henry 的独白给出了答案“有人觉得我们有改变的能力,有时我们会醒来,才知其实无能为力”,家长没有时间出席自己孩子的家长会,可见,孩子在家长心中的分量和比重,更能透视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付出。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学校教育步履维艰,如履薄冰,最终受害最深的是孩子。
四、生命困境
(一)存在与缺失并存
电影的片名Detachment, 中文的意思有割裂之意,人类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就如加缪的开篇语一样,人类试图将自我与现实存在割裂开来,Henry 试图把自己和别人割裂开来,使自己成为局外人,不属于任何一个团体,教师做得很好但只是当代课教师,有记日记的习惯,当学生像他怒吼,扔掉他的书包并威胁,他平静地说“那书包根本没有感觉,是空的,我对你也没有感觉,你伤不到我”,就如对自己的要求,自己和周边事物是割裂开来的,就如自己的生活,不会和任何有太多的情感纠葛,内心世界是孤独的。自身的存在,并把自己置身于局外,保持一种不被伤害状态,一种缺失状态,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他是矛盾的,一方面是在找寻自身的存在,一方面在躲避很多,同事的示爱、女孩的依恋,学生的依靠,他在自己的困境中艰难地前行。
(二)自知能力匮乏与自我意识缺失并存
有段经典台词,道出了学生自知能力的匮乏和自我意识的缺失,“刻意去相信谎言,即使你明知道它们是虚假的。从你们日常生活里举一个例子。要么是……我想要变得漂亮,变得快乐;我就需要整形,为了美貌;我需要保持身材,卓尔不群,穿着时尚。你们这一代年轻人,在当下——他们被这样告知,女人都是妓女,婊子,被排挤,殴打,欺辱,蒙羞的对象,这是一场24小时不间断的传销式精神屠戮!使得我们的后半生,都受这种错误观念的控制,它很强烈,蒙蔽我们的双眼,至死方休。”,Henry 极力唤醒自己的学生也在警醒自己,很多人就像那個“虐猫”的男孩一样,感觉就是“我像那猫一样,感觉被困住了”,这应该是很多人的内心写照,不知缘由的感觉被困住,这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埃里克森认为,在复杂的社会条件下,青少年会经历同一性危机,这是青少年在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之前进行尝试的一段痛苦时期。③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需要指引的,但是看到自甘堕落而不自知的孩子们,老师也是被困其中需要寻求出路的。
五、走出困境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生命的炼狱,别人看的很明了、很明晰,自己却不自知,也听不进别人的善言相劝。对于年轻的学生,片中给出了“为了保护我们的头脑,阻止这种愚蠢的想法渗入进我们的思想进程中,我们要学会阅读,用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耕耘它,提高我们的自我意识,我们的信仰体系。我们都需要这样的技巧,用以抵御,用以保有我们纯粹的精神世界”。这是这部影片的核心,也是想表达的中心,阅读可以使人冷静内观,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探寻,自我重塑,然后走出生命的困境。这部影片也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指出一个很好的探寻之路,在这条路上,有很多荆棘、很多困扰、很多磨难,在如今如此浮躁的社会,还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探求,解放自己的思想,走出自己的困境,来实现信仰与现实的统一。如何才能做到,笔者梳理出以下几点:
(一)教育工作者自身身份认同的确立与明晰
换句话说,就是知道自己是谁?知道目前在哪里?将要到哪里去?教师如何看待自己很关键,也很重要。只有教师认识到自己,才能够在职业生涯中修炼、磨砺并提升自己。恰如著名教育学家帕克·帕尔默所言: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教师自身身份认同的构建实现个体自我与社会自我的和谐统一,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中逐渐建立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新奇、徘徊、困惑、惆怅、安慰与痛苦,要直面自己的人性弱点与专业能力,自身身份确立的过程就是自我修炼的过程,所以,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丰富自己的学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修养,做一名热爱教育事业并会爱自己的工作者。
(二)心甘情愿,奉献于教育事业
影片在弘扬一种爱,一种对人性的敬畏,人性是多维的,所以看待人也应该是多视角。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是人性对人性的感染。阅读是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手段,但是不仅仅读书,更重要的是读人,读自己。教师在认识自己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去认识自己,只有教师自己对于教育事业倾注全部的热情与爱,才能让学生体验到被尊重,被接纳,被关爱,激发出内在的力量,去面对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一切。
(三)满怀希望,承认局限
教育工作者在全力以赴的同时,看到自己的局限,教育是在整个复杂的社会体系中的一根链条,教师只是这根链条上的一个点,细观现状,横观世界,纵观历史,恰如维纳所言:一旦戴上沉重的脚镣,教育者尤其是教师的舞步就蒙上了太多的沧桑感,改革的力量,尝试的胆识,很可能被弃之场外,或者根本就渗不进早已算计好的各种规训之中,甚至其自身也会被排斥在场域之外。④
教育困境的超脱,还需更多的有识之士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该影片只是给观众呈现一种现实,也许是被很多人忽视或者感到麻木的现状,引发影片外的我们深思,无论是家长,教育工作者还是社会。
参考文献:
[1]Tony Kate. Detachment [Z].Paper Street Films,2001.
[2]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6.
[3]劳拉·E·伯克,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
[4]维娜,局外生存—相遇在学校场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61-262.
作者简介:许文静(1980-),女,河北南皮人,副教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013级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心理学;耿关常(1981-),男,河北沧县人,学士,一级播音员,沧县广播电视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国乡村之声节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