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类专业的发展思考

2016-10-21 16:15彭露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6年2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设置人才

彭露

[摘 要] 近年来,全国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类专业的招生前景不容乐观,人们把中职类电子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普遍定位在操作工、质检员等一线工作岗位,再加上学校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以及推荐就业单位的工作岗位单一等问题,导致近年来该专业的报名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甚至出现电子专业招不到生的情况。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以期能够找出方法,促进中职教育电子专业的成长。

[关 键 词] 电子类专业;课程设置;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6-0040-02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业在中国的迅速发展,相关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也极大地受到企业的青睐。以成都为例,它是中国第四大电子产业生产中心,在电子行业设计、制造领域迅速崛起,成为后起之秀。成都目前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聚集着四川省主要的电子企业,包括124家世界500强企业。同时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基地和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四川)基地也在成都。因此成都具有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良好基础,不光有传统电子行业优势,而且还出现了一批新兴企业。作为中国西部市场的焦点,成都市的电脑市场、手机市场、电子元器件市场、家用电子产品市场消费水平和辐射能力全国驰名。然而,在这种环境下,成都的中等职业院校为社会所培养的电子专业初、中级人才,却遭到了社会上的质疑,特别是学生和家长的质疑。这些质疑者认为:

1.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人员在进入相同企业工作时,企业对这两者之间的待遇或者福利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中职院校的学生除了多了一个文凭之外,在与社会人员相比时,并没有多大的优势。在中职院校里所学习的知识并没有运用在工作中,相反,企业在前期还会进行培训,同时如果今后工作努力,企业还会给予相应的进修机会。2.中职院校电子类专业学生的文化程度导致其就业岗位只能局限于电子制造业的企业,比如说一些大型生产加工企业,而这类企业的技术含量低,职业岗位不够体面。因此,在学校的学习机会就像是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这样造成了学生无心学习的状况。3.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指导存在问题。

4.社会舆论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定位或评价有偏差。

以上4点导致了中职院校电子类专业招生一年不如一年。所以,一方面中职院校的电子类专业课程除了要在课程目标和内容上根据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进行调整以外,还要在课程的设置上进行及时修改和变动。另一方面,还应从学生的就业问题上下工夫。当课程的设置符合社会的需求,就业上能有技术含量较高的单位进行推荐,再加上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那么中职院校的电子类专业的招生数量就可能会有所上升。因此本人就课程设置、职业指导以及社会引导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本人认为在课程设置上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二、课程设置上应考虑的因素

(一)课程设置达到不同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加深,其改革的力度和广度也大大增加。在课程设置上应依据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后续职业发展需要,一方面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使学生的专业基础变得扎实;另一方面强化技能的培养,突出专业技能;最后重视素质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职业人。

(二)课程的设置需要全面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在专業课程设置上始终坚持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以职业环境为背景,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根据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社会岗位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整合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实践性,包括更多的新型技术。特别是在与企业合作时,最好能针对该企业的不同岗位的需求,设置不同的课程,采取定点学习,使学生在校就能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学习,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员工。

(三)课程设置需要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加大职业技能的训练。因为中职类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所以除了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技能训练以外,还要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专业特点。另外,除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学习外,还可以在校内开展各种技能比赛或者是电子产品的小制作等,能够充分体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教育特点即以操作能力为主、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四)注意与地方特色的有效结合

特色课程是当前课程的发展方向。因此,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具有灵活性、地方性等特点。在参考课程大纲和课程标准之外,还应充分考虑地方区域的发展特点。以成都为例,既有电脑市场、手机市场,又有电子元器件市场、家用电子产品市场,因此我们可以针对市场开展产品组装与维修等校本教材的开发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形成学校特色。

(五)超前的课程设置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周期性越来越短,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相比,其相对滞后性显得更为突出。成为影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课程设置的预测性和前瞻性。如果通过电子产品的变化、发展等形式预测人才结构变化,然后根据预测后的需求对课程进行超前设置,这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育发展所必需的,也是课程设置的特色所在。课程设置得到创新,才能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只有这样,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育才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六)精品课程带动课程设置的建设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该考虑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精品课程结合。通过这个契机加强建设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实验实训等。推动专业课程的整体改革,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三、在职业指导上应考虑的因素

(一)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就业渠道和就业信息

学校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负责人,虽然学生、家长也会考虑就业问题,但是在选择用人单位时,学生和家长更信赖学校所推荐的企业,因为学校推荐的企业更有保障。所以,学校要全面调动自身的资源,在对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过程中,全面发挥主要作用,为他们提供各种就业渠道和准确、实时的就业信息。针对电子类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岗位并不局限于电子产品的生产、装配和调试,凡是涉及电子专业的单位,比如电子产品销售、维修和服务等都可以。

(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指导应该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而现在很多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往往带有偶然性、片面性和随意性。职业指导大多侧重于就业形势的讲解、就业政策的一般介绍等,内容非常简单和浅显。学校应该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并且针对学生个人的特点进行职业指导。通过邀请企业负责人进行宣讲或者优秀毕业生职场历程的分享等活动进行一系列的职业指导规划。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学校的职业指导课程只有在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的前提下才能指导其对就业目标进行明确定位,按照“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思路,树立“先站稳脚跟、再不断发展”的就业观念。通过教学实习和模拟面试等方式,使学生明白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让学生的就业期望值符合实际的就业现状,帮助他们树立“高素质+高技能=体面就业”的观念。

最后,本人认为社会舆论对于我国的技术型人才应该给予正确评价。提倡尊重技术型人才,大力推广技术人才在社会中的地位,形成正确的就业理念。

总之,只有以上三方面都能得以实现,中职学校的电子类专业才会得到大力发展,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中、高级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王倩.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保障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设置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教育部:中职学校应至少配备1名职业指导教师
如何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