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有违小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之处,大大降低了孩子接受的效果,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学生一定会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为此,我在多媒体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摸索和尝试。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多媒体使课堂趣味横生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短,他们的认知活动大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知识的积累和智能的发展好多也是在无意识下完成,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例如在《分数基本性质》一课中,这节课我先给全班同学看一个动画片,当听说看动画片,全班同学沸腾了,学生已经忘记了这是一节数学课。这个动画片,实际是我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它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太阳公公给小猪、小牛、小猴子做大饼,做好之后把大饼分给他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小牛一块,小猪嫌少吵着说“一块太少了,我要两块”,太阳公公便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小猪两块;小猴子更贪了吵着说:“两块太少了,我要三块。”于是太阳公公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小猴子三块。当三个小动物分到饼之后痛快地吃了起来。此时,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谁分到的饼多吗?因为有形象的故事情节,有多媒体计算机生动有趣的图像动态显示,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变得特别形象、生动,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就被极大地激发了,在动态的演示过程中学生轻松愉快地知道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多媒体让孩子更接近生活
数学知识从生活实践中总结而来,再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就一定要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这些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从他们熟悉的客观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知识。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画面、文字于一身,它可以将生活中的一切再现,甚至,生活中无法出现的画面,它都能展现屏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所以,有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创设的生活情境,既可使生活情境不失真实性和艺术性,又能极大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多媒体课件使得课堂更为直观
小学生的年龄还小,知识水平不高,生活经验少,要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有时候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将抽象、理性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外显成直观、感性的实物形象,帮助、引导学生从对客观事物直观、感性的认识中建立数学模型,抽象出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完成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所以,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直观教学情境,通过直观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感性的客观实体。有些客观实体可信手拈来,有些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不可能将实物或实景搬至课堂,这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轻松学习,获得知识。如:在《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时,事先播放了一段鸡和兔共同生活在圈里的视频,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设置,所有兔子前两条腿消失,只用后两条腿站立,引导学生从这一生活现象观察。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本无法出现,但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实物情景,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感受,有了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课件使得课堂更高效
在实际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为了让知识更加生活化,教师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生活情境,但有些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费时,而且费力,并且有些情境,则是根本没有办法照搬进课堂的。这时候,我们就只有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了。 如认识《万以内的数》这节课,学生在感受10000這个数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感知,我可以制作多个由少变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如置身其中。如“行程类问题”,此类应用题既要学生掌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要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受教学手段的限制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学生掌握起来总是有一定困难。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通过带娱乐性的操作演示,所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使学生轻松学习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减负提质”之目的。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豪森《数学课程发展》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年8月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城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