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
摘 要:在我校“三段六环节”教学法的长期实践中,数学学科结合自身的学科特征,将数学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段,预习、板书、讨论、展示、反思、拓展六个环节。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合理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合作小组组建、不同课型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评价等反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6)01-0019-03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学习是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而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被广泛运用于数学教学实践中。阳光课堂下,在我校“三段六环节”教学法的长期实践中,数学学科结合自身的学科特征,将数学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段,预习、板书、讨论、展示、反思、拓展六个环节。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 合作小组的组建
让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进行,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合作小组人数笔者认为4人组成的小组最为灵活高效,它便于人员搭配,利于学科互助、结对帮扶等。但介于我校学情,每个班以6个小组为准,每组7~8人,再在小组内以“4—4”或“2—3—2”形式分成小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最初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课堂表现、男女比例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优良中差四个层次的学生。组员搭配上要注意积极大胆的和沉默寡言的学生搭配;性格上活泼好动的与内向沉稳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各学科优势互补搭配。这样不仅有助于小组角色分工,也可以让每一个小组中都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利用互补优势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组内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到学习活动效率和成败。教师要慎重选择学习成绩好、组织管理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数学组长。由小组长选出副组长负责记录组内事务,并进行小小组的划分,选出小小组负责人,对组长宣布相关职责与要求。组内成员必须明确在合作学习时自己到底该做什么、怎样做。教师要帮助各小组进行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
案例:九年级分组
在九年级后期进行中考总复习时,采取的分组又因时而异。在面临升学的巨大压力时,学生学习动力强劲,学习目标明确,分组以学习帮扶为指导思想。先将班级前12名中第1名与第12名组合第1组,第2名与第11名组合第2组……,再让剩下的学生自由选择小组。“你认为哪个组的同学能够帮助自身学习成绩快速提高,你就选择哪个组。”最后教师只需要针对个别情况适当协调。这样,在班级内部能够很好地营造一种你追我赶、互帮互助、查漏补缺的学习氛围。
2 各种课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1 新授课
新授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分为预习、讨论、反思三个环节,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无论是概念新授还是命题新授都强调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知识的预习,勾画出知识点或疑惑;独立思考,完成导学案的预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禁止一切合作、交流、讨论、指导。合作学习前,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课题必须独立思考,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对问题才有一定的认识,才能增强学习的有效互动,有利于把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打开,那么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在活动中,教师要不时地关注学生,当发现学生的思维活动或表达方式出现严重错误时,要及时对学生指出并作出更正。
案例:勾股定理
课前,学生预习教材,梳理和归纳教材中呈现出了几种勾股定理的证明方式,再通过查阅书籍,网络资源等收集勾股定理的其他证明方式。课中,分小组讨论交流,特别帮助学困生解决无法完整推导的证明过程或归纳总结组内的所有方法,再利用小黑板、实物投影或PPT在班内展示一种小组公认最新颖或最便利的证明方式。通过动脑、动手、合作、交流,有效克服“只重视结论及结论的套用,不重视推导过程”的命题心理,以及有效克服“只强调死记结论,不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急功近利的“结论式”的命题教学心理。接着,课中利用教材习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记忆。课后,分层适量布置课外作业巩固新知。
2.2 讲评课
讲评课分为自查、讨论、板书、展示、拓展、反思六个环节。讲评课中,评讲的主要来源于本班学生的习作,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讲评课是师生教学双方的一个“反馈—矫正”的过程。对于教师,要及时准确的获取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选取信息要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对于学生,以学习任务为中心,将任务落实到小组,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完成教学中的学习任务。
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全面批改习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易错、典型、多解的题目作为板书任务课前分配给各小组,各小组在小组长的组织和安排下做好组员分工,课前做好相关的板书和展示准备。课中,课堂5分钟,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习作错误独立思考,自行纠错,务必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讨论。然后,教师明确指定一些基础性问题或小组个别性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各小组长组织小小组的负责人进行答疑解惑。学生可在小小组这个较小范围内,采取“1—1”或“1—2”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个别性问题。然后,班内共通性问题或典型性问题进行班内展示。教师把这些有待解决的学习任务分配给各小组,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安排下,安排组员积极思考、大胆展示,而其他学生在展示过程中要求认真倾听,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最后,让学生对习作进行全面的整理和纠错,而教师或小组长还需要对个别学生进行再讲解。
案例:乘法公式
乘法公式这个课时难点不在于两个公式——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的记忆和推导,而在于两个公式的熟练运用和混合使用,将乘法公式运用于数学简便运算。教师在课外作业的选题上,格外注意选题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结合学生学习新知的情况,酌情拓展延伸,加大难度,培养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
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全面批改习作,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将易错、典型、多解的题目作为板书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课前做好相关的板书和展示准备。课中,小组讨论教师明确指定的一些基础性问题或个别性问题。然后,由学科小组长指定组员在班内展示各小组板书题目。在展示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指出该题目的知识点、关键点、易错点、方法总结、归纳点评、多种解法、变式拓展等。教师只需要从旁引导、鼓励、启发、点拨即可。课后,学生用双色笔必须对习作进行订正纠错,教师、科代表、学科小组长对习作进行二次批改或检查。
2.3 复习课
复习课分为自学、整理、讨论、展示、拓展、反思六个环节。复习课时系统复习已经学的知识,找出内在联系,补充遗漏的知识。它所围绕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过去学过的或曾经学过的知识,应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以“内化”学习为主要特征,对已经学过的知识重新回顾,梳理综合、结构重组、构建知识框架,形成自我知识体系。
课前,布置小组学习任务,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梳理,构建知识框架,梳理知识体系。课中,随机抽取一个小组展示其合作学习的成果,其他小组补充、提问,达到知识结构完整。然后,各小组内找出优秀的、有创见的学生帮助同学们分析错题的错误之处及导致错误的原因,并分析思路,详解疑虑,最终解决问题。在展示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指出该题目的知识点、关键点、易错点、方法总结、归纳点评、多种解法、变式拓展等。教师只需要从旁引导、启发、点拨即可。课后,学生用双色笔进行整理反思。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的指导主要包括合作技巧的指导和学习困难的指导两个方面。合作技巧的指导,主要是指导合作小组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如何辅导同伴,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共同讨论,学会相互交流等。学习困难的指导,是指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案例:特殊平行四边形单元复习
课前,布置各小组对本单元知识内容进行回顾梳理,构建知识框架。教师编写针对学情的导学案,选取合适的例题与变式题。课中,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对知识体系查漏补缺,背诵记忆,找出表1、图1所示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区别与内在联系。
教师剖析典型例题,教会学生如何认真审题、转化条件、思考经验等,而学生通过变式训练强化记忆,培养良好的解题分析能力。课后,学生整理和完善当堂知识与所有练习题。
3 小组合作评价的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才智,特别在小组讨论中,组员可以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思想与方法,并在小组内进行自评、互评,由组长记录个人成绩及评价。教师在课堂中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同时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测评,并及时提供反馈和相应的帮助,保障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取得成功。在评价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时,可采用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自评时,组长要让学生说出和记录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优缺点及努力方向;互评时,由小组长根据本组成员的意见,随堂做好组员表现情况的记录。教师根据自身在课堂中的细心观察,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也作出相应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把权力重心移交给小组,规定小组的评价在合评中占50%,自评和师评各25%。“优秀”记3分,“良”记2分,“中”记1分,“差”记0分。教师要把统计的结果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或不足。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
案例:每个小组每周发放1份小组个人评价表。
各小组长安排记录员记录好数学课堂上组员的倾听情况、板书情况、展示情况、作业情况、纪律情况等,每周五进行一次小组总结。周总结时,小组长组织组员汇报该周各组员表现,再由各组员在小组内自评等级,然后小组内互评等级取平均数。教师针对该周个别学生情况,对特别表扬或特别批评的学生进行等级评定。最终对表现特别优秀或进步特别明显的学生发放“报优单”。而小组间的评价,在预习、板书、讨论、展示、反思、拓展六个环节,教师对小组的整体表现进行1~3分的小组评定,再针对个别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减分。例如:自习环节某小组纪律较差扣2分,展示环节某小组思路出彩加2分等。最后,以周为单位时间,评选小组第一,在班级层面进行表扬;以期为单位时间,评选小组第一,在学校层面进行表彰。
正如学者朱占玉所说:“反思才会明理,反省才会明智,多一点冷静,少一点急躁;多一点实在,少一点花招;多一点主见,少一点盲从。这才是课改精神。”在阳光课堂下,充分、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寻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