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女权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作家阿玛.阿塔.艾杜

2016-10-21 17:53杨沁
今日财富 2016年6期
关键词:阿玛阿塔女权主义

杨沁

摘要:阿玛·阿塔·艾杜是加纳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种类多,数量多,涵盖戏剧、小说、诗歌、散文等多个类别,有深厚的女性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在中非关系越来越近的大背景下,中国和非洲的文化交流也开始愈加频繁地进行,如今不但强调中国文化走出去,国人也对非洲文化充满好奇。文章介绍和梳理了多产的非洲女作家阿玛·阿塔·艾杜的个人生平和作品,以作者综述的形式为读者解读非洲作家的思想和非洲人的文明。

关键词:阿玛·阿塔·艾杜;女性主义(女权主义);民族主义

一、作者生平介绍

加纳的阿玛·阿塔·艾杜(1940- )在她的人生中成功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她既当过大学老师,又是多产的女作家、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和学者,加纳前总统杰里约翰·罗林斯(1947- )执政时期还曾担任加纳教育部长一职。作为一位多产的作家,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艾杜笔耕不辍地以小说、戲剧、小故事等形式探索着她所生活的这个社会大集体。作为一位有为的非洲女性,艾杜的事迹被拍成了纪录片《阿玛·阿塔·艾杜的艺术》。 当然,艾杜关注的焦点并不狭隘地局限于女性,作为非洲人,她觉得自己首先应该是个非洲民族主义人士,这一观点不仅可以从她的诸多文章和著作中得以证实,在一次采访中她更是直接了当地表达过:“我认为女性受男性压迫并不是我关心的唯一话题,我是个女人,同时也是个非洲人,或者更确切地说,我首先是个非洲人,其次是个女人......作为非洲人民,如果你不是一个非洲民族主义者,你就不可能做一个女权主义者。”

二、作品介绍

艾杜的作品反应了她强烈的女性主义情怀,作品多以女性为核心角色。当然,她也表示,并不是只要写女人的故事就能称之为女权主义作家,一个真正的女权主义者应该对性别、阶层和权利关系有敏锐的洞察力。在对艾杜的采访中她表示,非洲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失去话语权是可怕的,“不管是在小到一个房间的交谈还是大到一次重大会议的发言,如果是女性进行表达,她的观点常常不被重视,而换做男士发言,不管他说什么,别人则会洗耳恭听”。 此外,作为被殖民过的土地上的儿女,艾杜创作的小说大多反应非洲世界观和西方世界观之间的对抗关系。

1.主要作品概况:艾杜的主要作品集中在戏剧、小说、故事集、诗歌等领域,以下是她主要作品的介绍:

1965年,朗文出版社出版了她大学本科时期创作的戏剧《鬼之困境》;时隔5年后,朗文又出版了她的另一部戏剧《阿诺瓦》;1977年,艾杜的小说《我们的煞风景姐妹》也由朗文出版;1986年,哈拉雷的学院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诗集《有时有人说》;同年,她还出版了儿童读物《献给孩子们:<老鹰和鸡>等故事集》;1987年艾杜出版了诗集《鸟》;1992年她的另一部诗集《一月里一封愤怒的信》也走进人们的视野;1993年,她完成了爱情故事《改变》;1995年,由女性主义出版社出版的《<这里没有甜蜜>故事集》问世;1997年她的故事集《女孩儿能行》被海尼曼出版社编进非洲作家系列;2012年,她完成故事集《外交重磅》。

2.主要作品内容及其特点浅析

艾杜的剧作——《鬼之困境》用诙谐的笔锋和敏锐的触觉探索了非洲社会传统意识和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个人主义之间的抗衡。

《鬼之困境》讲述的是一个在美国求学的加纳人娶了一个美国当地个性很强的黑人女孩并将她带回自己的国家,由于文化差异,这位美国姑娘和丈夫以及丈夫的亲戚都因此而承受了很多不愉快,虽然丈夫做了很多努力想要促成大家的和睦,但都失败了。这是艾杜读大学时创作的戏剧,于1964年3月首次亮相于加纳大学的学生剧院。次年,这部剧作被朗文出版社出版,“这也使得艾杜成为非洲历史上首位出版剧著的女剧作家”。

艾杜的一些作品对部分生活在国外的人的非洲民族主义情怀持批判的态度,《这里没有甜蜜》和《我的煞风景姐妹》就是典型的例子。艾杜所批判的是那些生活在海外,条件相对非洲大陆人民优越很多的非洲人的虚伪民族主义情怀。她觉得这样的民族主义“只是他们为寻求生活便利的烟雾弹” ,他们已经过着优于非洲大陆人民的生活却将自己伪装成和非洲本土人态度一致的模样,而事实上,国外的他们和非洲土地上的非洲人生活背景存在巨大差异,生活在非洲本土的人受新殖民主义的压迫,经常迫于最基本的生存压力而对西方的经济、政治、文化侵略被迫妥协;而生活在国外的非洲人则至少在物质生活上相对宽裕,“他们装腔作势的民族主义并不是真正的民族主义”。

艾杜的故事集《女孩儿能行》收录了十一个关于女性的故事,而这其中的七个故事在1974年至1995年期间曾在杂志期刊中发表过。作品中的故事融合了古今智慧,展示了传统的价值,讲述女性在社会中寻求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在追梦过程中遇到困难、克服困难的故事,旨在展示非洲男权社会下女性坚韧和独立的优秀品质。这部作品给人的并非童话世界般美好的画面,取而代之的是充满讽刺色彩的描写,因为在艾杜看来,现代化进程没有真正解放女性,她们的潜力、智力、工作能力都被埋没在沙土中难以发光。

从这些故事的内容、主题不难看出艾杜写作的中心都围绕女性,价值观则以后殖民主义为导向,展示了她强烈的非洲民族主义情怀。

三、研究综述

艾杜的思想和作品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许多学者对她的戏剧、小说、故事进行回顾概括,有的则将她的作品与其他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从中寻求异同点,当然也有学者对她部分作品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点评。

各国学者们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上,范围涵盖人类学、文学、戏剧学、文化和政治等方面,而她的部分作品也被译为他国语言进行出版,如:她的第一部戏剧作品《鬼之困境》就被翻译成波兰语出版。

中国的学者也有关于艾杜的研究,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颜海平对艾杜的戏剧进行研究,发表题为《当代英语戏剧中的跨界体现与女性人间》的论文, 该作者是全美戏剧文化与妇女问题研究协会主席、全美戏剧文化研究协会常务理事,她的这篇论文对比了艾杜和另一位女性作家的戏剧作品,探究她们在阐述跨界女性故事观点和写作手法的差别。其中关于艾杜的部分,作者选择了《阿诺瓦》中的女主角阿诺瓦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定位阿诺瓦为一个闯荡他乡却最终还是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和存在感的悲情女主角。

在一片赞同声和赞美声中也不乏对艾杜作品的指正和批评,比如在作品回顾的文章中,加利福尼亚大学的Bernth Undiors认为,艾杜的第一部戏剧作品《鬼之困境》展示的同情与理解是充分的,然而却缺乏戏剧技巧,戏剧的节奏也过于拖沓,剧情不够跌宕起伏,剧中充斥了太多顾影自怜的角色,角色花费太多时间在为自己感伤,他认为,艾杜在这部作品中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关于艾杜作品的介绍、评论、收录、研究分析还远远不止这些,Brenda F. Berrian在其文章Bibliographies of Nine Female African Writers中整理例举了比较全面的关于艾杜的参考书目供学者查阅。

参考文献:

[1] 林德福尔斯,bernth。“亚洲和非洲的书”。第40卷。第三。俄克拉何马大学(196夏):358-359。

[2] Needham, Anuradha Dingwaney. “An Interview with Ama Ata Aidoo.” The Massachusetts Review. Vol. 36. No. 1. The Massachusetts Review, Inc., (Spring, 1995): 123.

[3] odamtten,文森特O. AMA阿拉木图艾杜艺术:polylectics阅读反对新殖民主义。(盖恩斯维尔,佛罗里达州,1994: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阿玛阿塔女权主义
2049
历史转折与阿富汗塔利班的选择
白桃七月红
梨花树下染衣裳
格雷马新“符号矩阵”视野下的彝族民间文学
致阿玛莲莎, 请她让她的金发散乱(节选)
倒立射箭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巴高官:阿塔领导层在巴基斯坦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