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义虎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数字运算和一道数学题的解题问题,而要用新课程理念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实现数学教学三维目标,开发学生多元智力。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 教学 活动
一、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新课改的需要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通过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传统的教学理论把学生内部的思维活动看作是消极的条件反射,学生以“接受知识”、“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部分教师的观念跟不上,对新教材不理解,在运用上出现很大偏差。如,新教材中经常出现前面有实例,后面有类似问题。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运用传统的教法,先讲例题再让学生练习巩固。笔者认为这样严重背离了新课程的教学思想,应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领下研究实例,探讨数学思想和方法,再去共同解決新问题。这样通过活动落实数学教学,达到启迪思想、培养能力之目的。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情感、體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学生而言,这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老师而言,这意味着角色的转变、课堂的开放、教材使用上的创新。数学课堂活动教学在吸收了传统教学的优点的同时,融入了活动课以知识的应用为主,强调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主动性、自主性的优点,进一步完善了数学学科教学体系,使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更具有生活实际的时代气息。
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要力求主体参与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是活动化的教学,而主体参与则是活动化教学的前提,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主体,教师应从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设计教学活动问题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他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出发,创设精妙的问题情境,吸引注意力,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激励参与感,让学生自主进入到问题角色,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如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时,从活动内容的设置到活动过程的设计以及结论的归纳运用,都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贴近学生实际。
三、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载体要生活化
传统教学中的许多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脱离了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缺乏对学生实际生活的塑造,课堂生活没有现实感。而新课程强调的是生活化的教材和生活化的内容,因此,作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载体一数学问题应当是具有现实生活意义的,一个没有现实生活意义的数学问题,很难想象它会对活动的主体有多大的吸引力,一个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抽象数学问题对活动的主体同样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在设计懂。如,我在教学数据统计时,总是以歌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巨大变化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数据统计分析为内容,统计自己家庭某个时段的收入、消费以及学生学习成绩、获奖项目数等,既有利于学生接受,更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
四、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载体要有探究性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方法。探究发现是活动化教学的基本方式。因此,老师所提供的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载体——数学问题应当具有探究性和时代性,应当是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内能探究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全体学生能参与对问题的探索、思考,以及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如果我们设计的问题过于复杂和深奥,使许多学生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的问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后面的教学活动的开展,甚至会造成学生厌学。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画多个大小不同的直角三角形、再度量三边长度、测算三边数量关系。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课标》提倡课堂教学活动化,我们数学教师更应该用新课程理念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在形式多样的活动过程中,达到接受数学知识、开发多元智力、培养各种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