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代山水画中的隐逸点景人物符号*

2016-10-21 00:50文/康
美术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骑驴渔父唐寅

文/康 娟

浅析明代山水画中的隐逸点景人物符号*

文/康娟

点景是山水画中特有的配景,而点景人物是明代画家常常表现在山水画中的要素。点景人物发展至明代渐渐成为一种有着特殊意义的符号,所以当我们看到山水画中的渔父、骑驴、雅集等形象时,我们便知道画家想传达给我们的隐逸内涵。通过对这些隐逸符号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画家更深层次的精神意味。

山水画;隐逸;点景人物

从明代开始点景人物渐渐变成一种符号出现在山水画中,它们可以传达画家的隐逸追求,这些隐逸点景人物符号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

一、临江、观溪

山水画自然不能少了游山玩水之人,浩大的江河、恬静的小溪旁稍加几位古人,画面便生动起来。江河边或是待渡、或是送别、或是纯粹观景,都使画面增添了一丝故事性。然而在画中人物不宜占太大的比重,就如《山水诀》中说道:“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须是疏疏。”这种山水景色与故事性人物结合的画法,更能表现出画家的文人气息,对自己崇尚自然、追求隐逸的情感表达更为深刻。

“吴门四家”之一仇英的《秋江待渡图》(图1)就是描绘一老者携书童在江边待渡的情景。全图采用平远式构图,整个画面可分为三段,近景几株松树挺拔苍翠,树下一长者携一侍童席地而坐,望着平静的江面等待摆渡。中景杂木丛生的滩涂横于江水之中,使得画面更加平衡,远山墨色浓淡相间,整幅画面有着诗一般的意境,如画家的心境开阔、畅快。使观者沉醉于这山水之中。除了待渡以外还有江边送别题材的点景山水,如沈颢的《山水图册》中有一幅《江岸送别图》,图中水域苍茫,江岸上有几位好友在互相道别,江边有一小舟,船尾一船夫撑橹蓄势待发,船头有一人手握横笛动情吹奏,仿佛画中回荡着一曲悠长的送别曲。江(溪)边观景题材的有朱端的《烟江远眺图》,两古人坐于山间居高远眺,望着扬帆远去的舟船,此外还有陈淳的《山水图轴》、蓝瑛的《华岳高秋图》、恽向的《日濯清泉图》等都是描绘这一题材。

临江、观溪这一类的点景山水,是画家借助诗画意境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寄情于林泉、江河,这正是画家归隐心境的体现,这也使得画面更富文人气息,别有一番情趣。

二、雅集、幽坐

雅集是指文人士大夫之间议论学问的集会,常见的活动是:吟咏诗文、弹琴奏曲、品茶闻香。史上最著名的雅集便是王羲之笔下的兰亭雅集。作为古代文人最常见的娱乐形式,自然地成为画家常表现的题材。

文征明为好友华夏所作的《真赏斋图》就是描绘文人集会的场景,此图采用了“平列式”构图法,画面主体是一草堂,草堂之中主客两人相对而坐把玩书画,其动态刻画得生动传神,一童子侧立而侍,堂外之人立于江边仿佛在感叹大自然美景。这幅画客观而真实地描绘了官僚退隐后的真实情景,作者用雅致的环境,衬托出了文人雅士会集的情趣。

除了多人的雅集之外画家还描绘一个人幽坐静思的画面。戴进晚年的画作《溪堂诗思图》(图2)描绘的是在崇山峻岭中一老者正在苦思冥想,小桥上一童子抱琴走来,人物生动。清代王概在《芥子园画传》中说:“必须无目而若视,无耳而若听,旁见侧出,于一笔两笔之间,删繁就简,天趣宛然。”此画就是如此,虽看不见老者与童子的五官形象但却充满趣味。此外沈周晚年的《夜坐图》也是描绘静坐的佳作,画面中在一间点了蜡烛的房间里,一位老者独自坐在床上静静思考,气氛孤寂落寞。图的上方是大篇幅的文字与画面相呼应,使得氛围更加压抑,将画家孤高的心境表达了出来。

在点景山水中,不管是雅集还是幽坐,不管是多人共赏还是一人落寞,都将画家心中或喜或悲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喜,或许是画家将寄情山水、陶醉在大自然中;悲,或许是官场失意,隐逸在山林中释放自己。这些从他们的画中都可以解读。

图1 仇英/秋江待渡图

图2 戴进/溪堂诗思图

三、渔隐、乘舟

渔隐意象是画家最常见的点景人物,明代画家仕途不顺时就借渔父形象抒发自己的情感,他们借“渔父”意象之名为自己世俗的画面增添了一丝清高的寄寓,使得他们在身不由己的世俗社会中有着对隐逸生活的憧憬。

姚绶《秋江渔隐图》描绘的就是渔隐意象,画面中的山石采用重墨施染,而河面上的小舟相比较而言清新淡雅,舟内一渔父坐船垂钓,整幅画面萧索寂寥透露出一股荒寒之意,继承了元代山水的画面感,思想上也袭承元人隐逸思想。吴门画派描绘渔隐意象的作品也很多,例如:沈周的《秋林静钓图》、仇英的《莲溪渔隐图》、唐寅的《西湖钓艇图》等,渔父可谓是山水画中出现最多的典型隐逸意象。除了垂钓的渔父以外,画家还描绘孤舟独棹的隐士,如沈士充的《寒塘渔艇图》,巨石重叠的山峦之下有一湾寒塘,清清微波中有一隐士坐于船中,神态潇洒,怡然自得。

在这些山水画中渔父形象被画家赋予了一种看透世俗、旷达超然的隐士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隐逸情怀。

四、骑驴、策杖

除了渔父形象,另一最常用的典型隐逸形象便是骑驴,晚唐宰相郑綮曾言:“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灞桥、风雪、驴子这几个简单要素所构成的画面极富有诗意,驴子在画面中与灞桥风雪的景致、诗人的沉思与吟哦共同营造了孤、傲、闲、逸的意境,所以骑驴出现在山水画中表达画家的隐逸是最合适不过了。

唐寅的《骑驴归思图》(图3)中的骑驴形象就反映他的隐世思想,崇山峻岭中有一盘山曲道,一骑驴之人正向深山中的草堂走去,驴子瘦而羸弱,与这荒寒之景相衬。图的上方画家自题七言绝句一首:“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满面风霜尘土气,山妻相对有牛衣。吴郡唐寅诗意图。”从诗中可知唐寅科举落第,所以此画表达的是自己仕途失意,寄情山水的心境。除此画外,周臣的《春山游骑图》、王谔的《寒山图轴》除了骑驴便是徒步行旅,有的画家会在人物手中置一拐杖更能烘托气氛,如戴进的《春山积翠图》,图中绘一位老者策杖在山间小径中缓行。

图3 唐寅/骑驴归思图

结语

综观明代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符号,无一不蕴含着画家真实的内在感受。临江、观溪体现的是画家享受自然、畅游于世俗之外的情感;雅集、幽坐体现的是文人画家醉心诗文、散淡清高的情感;渔隐、乘舟体现的是画家看透世俗、旷达超然的情感;骑驴、策杖体现的是画家愤世孤傲、闲适安逸的情感。通过这些隐逸点景人物符号,我们仿佛可以看透画家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

注释:

[1]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2]王概.芥子园画传·第一集:山水巢勋临本[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3]吴砚士.山水画点景人物集锦[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1992.

[4]王静.中国名画[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7.

【康娟,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立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5cxsj025zd)。

猜你喜欢
骑驴渔父唐寅
骑驴漫游记
父子骑驴
丁酉端午前重读《渔父》吊屈原
“言行不一”的渔父
明朝散发弄扁舟——“渔父”形象解读
唐寅: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别出心裁 自成一格——唐寅《灌木丛筱图》赏析
唐寅书画艺术问题浅说(之四)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唐寅绘画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