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忍

2024-05-04 20:03潘向黎
科教新报 2024年15期
关键词:潘向黎疑心渔父

潘向黎

伍子胥逃往吴国,后有追兵。在江上遇到一个渔父,向他求救。渔父将他渡了过去,见他面有饥色,就说去给他拿点吃的来,伍子胥起了疑心,当渔父拿来饭菜,他却躲进了芦苇深处。渔父于是“歌而呼之”。

在饥饿求生的本能催促下,伍子胥从芦苇丛中出来了,吃完渔父送来的饭,生存危机暂时缓解,政客的本能又抬头了,先是“解百金之剑以赠”,这是将情义商品化的举动,渔父当然不接受。他又自作聪明地问渔父的姓名——他认为对方不要谢礼,一定是希图钱财之外的好处,等他日伍某人得了天下,给你弄个官当当。“渔父不答”。这是伍子胥的价值观不能理解的,也是大多数世俗中人不能理解得了的,所以他大惑不解,進而疑心更深,反复叮嘱对方要保密,不要泄露他的行踪。“渔父诺”。

他答应了。但是这个答应的代价却让人不寒而栗——伍子胥走了几步,渔父就自己把船弄翻,沉入了江中。这一诺,不止千金,竟是与生命等重。

曾经很不明白,即使救了伍子胥,看到竟是这样不知好歹的人,而且一再侮辱自己,渔父为什么要答应?为什么不生气?现在我开始明白了:那一刻,渔父是看到了人性本质中最丑陋的东西,在他毫不设防的情况下,尘世的肮脏劈头盖脸地掩杀而来。他的心,灰了,死了。

这样的大义凛然,这样的亮烈难犯,这样的不屑一顾,这样的深哀大痛。我相信那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渔父,而是一个隐士,他坚守着自己的信条和清洁,也坚守着无边的寂寞。

猜你喜欢
潘向黎疑心渔父
潘向黎小说中的婚恋观透视
丁酉端午前重读《渔父》吊屈原
不必遏制的“疑心”
“言行不一”的渔父
故乡依恋、历史敬畏与女性意识
明朝散发弄扁舟——“渔父”形象解读
潘向黎称作家是容易“失恋”的人
不必遏制的“疑心”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爱与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