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爱
摘 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应试分数而偏离了学科本身的教育价值。当前,历史课堂教学中“重应试技巧,轻人文价值”的现象严重抑制了历史课堂教育功能的发挥,这种教育错位现象正日益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这也是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一种表现。当前,家长们对孩子期望不断增加,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大,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教育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容易忽略“人文关怀”这个教育本源,忽视了历史学科教学的根本价值。教育的本身便是一次生命的接力,是一次价值观的洗礼。因此,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回归教育原点,让历史的价值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成为当前教育者审视和思考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教育原点;历史课堂;人文价值
从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实践来看,都将改革的关注点放在课堂之上,这一共识的形成进一步说明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回归教育原点,也需要从历史课堂入手,着眼于打造适合学生需求并切合“人文价值”的历史课堂。笔者结合多年教育经验,从目前历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构建有价值课堂的策略等方面入手,形成“以生为本”观念,优化师生关系,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全面的学科素养。
一、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过于重视单纯历史知识的灌输,难以有效探究拓展
构建“人文价值”课堂的底线是学生掌握真实与客观的历史知识。笔者認为,多年的历史课堂改革一直难以走出困境的原因在于忽视了历史学科的差异性。当然,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相通之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故事性和趣味性是保证我们历史教学赢得学生的基础。
2.不注重学生个人反思,人文关怀难以落到实处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历史课堂要多听听学生的价值诉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历史的思想价值。在分析问题时要讲究全面辩证的理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借鉴反省意识,这才是历史教学的最大价值追求。
3.教师过多关注功利教育,轻视学科教育价值
目前,教育显得较为功利,导致教师不能全面揭示出历史知识背后所蕴含的作为“教育”的灵魂性的价值。个别教师在课堂中单纯引导学生强化答题技巧,得到考试高分,而没有发挥历史知识中所蕴含的文化陶冶功能,失去了对人本身的关怀。
4.不能准确把握教育层次,难以适应时代需要
明确不同的层次要求,指导教师找到教学的方向。不能一味“逼迫”学生为了成绩而“死记硬背”,教师要打通学生理解渠道,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特别是在对学生的评价环节,在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应该看到学生精神与灵魂的教育,关注他们生命的成长。
二、历史课堂教学中人文价值的追寻
对课堂教学人文价值的追寻,就必须回到教育的本质、教育最初的位置来探讨。这个最初的位置就是教育的“原点”,就是“人”,就是我们课堂中的学生。从教育的本质而言,“教育就是基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学生和促进学生成长的事业”。一堂有价值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要符合教育的本质和契合教育的原点。
1.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生超越自我的前提,因为好奇,学生会积极构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关系,在不断探究中寻求最接近真相的历史解释,从而引发学生的交流欲望。在课堂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打压学生。为了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的实际所能够达到相应的能力层次来引导,形成课堂的良性运行。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不断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引导学生分享学习的心得
在历史课上,当学生看到南京大屠杀惨状,当学生读到《南京条约》的屈辱条款,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历史教学评价不能仅仅用一个固定的标准,用一把有刻度的尺子来衡量学生的思考价值。作为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思考者。在思考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观点碰撞中找寻真正的历史价值,感悟历史的真谛。
3.鼓励教师采取民主教学
历史就是关于人的过去的学科,它本身就是研究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更是历史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的。在人际交往中,互相尊重和互相赏识是赢得良好人际关系必不可少的要素。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他们都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应注重学会倾听,对学生做到无痕评价,多一份对学生的理解和包容。鼓励教师采取民主课堂,让每一个学生有表达自己意见和想法的权利。
当前,乘着国家不断深化改革的东风,中国教育改革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回到教育最初的位置,回到教育应该在的原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历史走进学生心中。
参考文献:
黄牧航.中学历史教材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