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泽
[摘 要]深陷教育泥淖时教师应想起斯宾塞的一句话 “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这句话,给束手无策时的教师指明了一条教育学生的路——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为了逃出了教育泥淖,从言辞、行为、情感、品德、思想、文化等方面着手,用快乐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
[关键词]快乐 言辞 行为 情感 品德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10103
斯宾塞说“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是甘甜的蜜汁。”从斯宾塞的这句话中,我悟到:无论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思想、智慧,还是品德、情感、意志,信仰,教师始终要用快乐驱除学生内心不快的成分,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一、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言辞教育
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通常只有两种:一是严厉训斥;一是和悦教化。很多时候,训斥于事无补,和悦教化苍白无力,为此,斯宾塞围绕如何驱除学生心中不快乐的阴影采取了对应的手段和方法。斯宾塞曾经成功地教育别人认为“朽木不可雕”的耻辱感和自卑心极强的一名学生。他用让学生快乐的言辞说:弱小者应如何通过特别的、别人没有的境遇,发现真理,成就品德,成为强者。听完斯宾塞的讲述,那学生身上的耻辱感和自卑心理没有了,还激起了他的使命感,后来,这个学生成了英国著名律师。
二、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行为教育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会学习模仿教师的行为,教师快乐或痛苦,都会直接感染学生并影响学生的性情,教师的行为内涵会浸润学生的心田,进而又支配学生的行为。比如,举止文雅就是一种让学生快乐的行为。我校有一位教师写粉笔字的动作优美洒脱,走路的姿势轻盈儒雅,坐的体态笔挺安静,因此,学生说:“看王老师的一举一动,就是舒畅,像个军人!”于是,学生在得到审美享受的同时竞相效仿他,形成校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可见,教师的快乐行为也会让学生快乐,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要竭力让学生在快乐的行为教育中飞翔。
三、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情感教育
教师要用让学生快乐的情感恒久绵密地浸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学习的革命》这本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发人深省:“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从中可见,如果教师始终让学生在痛苦中接受教育,学生决不会心花怒放。
四、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品德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必须有高尚的情操,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很短,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塑造学生健全的品德人格,因此,教师要树立起自己的品德形象,并要不断地从书本中、从社会实践中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品德素养,尽量采取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教育。教师要换位思考,如果教师的教化、行事使学生总在抵触、痛苦、厌恶中接受教育,学生的成长结果也是负面的多。大量事实显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野蛮中,他就学会了野蛮;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仁爱中,他就学会了仁爱。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优美的品德教育中快乐地成长。
五、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思想教育
在人类发展长河中,一切是那么的复杂,思想也一样,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接受不一样的思想会成就不一样的人生,优美的思想是所有智慧中最美的花朵。教师要用优美的思想教育学生,学生的大脑才能绽放出思想之花。教师要对学生缓释优美,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学生在痛苦中是不会接受教师传递的思想的。教师无论培养学生哪方面的素养,必须将自己的爱心融入学生的快乐生活之中,这样才能达到缓释事理、浸润灵魂的深层目的,学生才能在审美快乐中感悟到思想者的伟大,进而才能接受思想者的思想。因此,教师要用让学生快乐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使其在快乐的思想教育中飞翔。
六、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文化教育
“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文化又具有“多样性、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的特征,教师要让学生在文化大海中畅游,让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教育就必须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文化的魅力。
总之,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要始终采用令学生快乐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接受言辞、行为、情感、品德、思想、文化等教育。教师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必须与内容相统一,也是审美教育和辩证教育的结合,学生获得审美享受,才会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从而才能成为有健全人格的人。
(责任编辑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