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庭坚
【摘要】城市设计是落实城市规划重要的技术手段,由于缺乏具体抓手及路径,脱离实际和缺乏对使用者需求了解,城市设计的目标意图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总是难以真正落实。研究以深圳北站东侧地块城市设计的实施为例,提出了多方决策机制,需求导向和精细化管控操作方法的城市设计实施之路,探讨城市设计在多方参与下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城市设计;实施;需求;多方决策
1、引言
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领域中有着独特的价值,作为对城市未来空间形态和公共生活的一中预设和演绎,带有强烈的美学属性和感性特征,面向实践的指导思想与注重管控的技术手段都使城市设计在保障规划落实,塑造城市空间特色,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镇建设水平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更是从国家层面上肯定了城市设计的作用。
2、城市设计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城市设计实施缺乏具体抓手和路径
城市设计在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缺少法律法规的支持,从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到2006年修订出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200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都未提及城市设计的内容,城市设计变得“无法可依”,导致很难在实施阶段强制落实城市设计的理念和意图。而现行的制度又无法为从城市设计角度对城市发展提出的建议提供足够的支撑。
其二,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设计以追求实用有效为目的,没有统一的研究方法和编制标准,带有一定的隨意性和不确定性,衡量城市设计的标准多种多样,缺乏易度量,可操作的管控要素,造成规划管理部门无法直接对城市建设实施管控。
2.2 城市设计成果脱离实际,难以落地实施操作
城市设计是个综合性很强的设计类型,涉及规划、景观、建筑、工程、经济、环境、公共管理等,为实现预定统一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的综合设计。而一些城市设计往往缺少对当地社会经济状况、风貌特征、地域特色、历史人文的了解,片面追求“求大、求高、求洋”,以哗众取宠、夺人眼球为目的。只求图面表现,不求实际操作,造成城市设计成为不接地气的“空中楼阁”。
2.3 城市设计缺乏对使用者空间需求的了解
城市设计在实施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个人等,由于使用者不同,对空间的需求也不同,而城市设计在编制过程往往缺少公众参与,不能了解空间使用者的真实需求和想法。城市设计质量检查和会审式的评审工作,对设计深化方案本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意义不大。最后形成主管部门不能坚决贯彻原有城市设计空间框架,未来业主的建筑设计又常常不能理解城市设计的意图,突破或偏离了城市设计确定的整体框架。
3、深圳北站东侧地块城市设计主要设计思路
深圳北站地区是深圳市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城市设计提倡“站城一体化开发”,将高铁站与城市进行一体综合化的规划建设,促进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公共交通利用,提高城市功能的便利性,形成高铁经济圈,构建以枢纽车站为核心的复合型魅力城市空间。
3.1构建合理完善的“绿色基础设施”,创造富有变化的多样化绿地系统。在各节点布局可供人们交流的绿地公园。
3.2以车站为中心的功能复合化开发。结合市场发展需求整合站前小地块进行整体开发,围绕公共空间灵活布置用地功能,并通过丰富的公共空间网络将公共交通核心带来的丰富人流资源引向周边街区及城市设施。
3.3设置多样化、畅通无阻的公共交通体系,促进出行方式向公共交通转换。并通过地下大街区化提高停车场效率,高效处理大量机动车集散的停车场规划,减轻干线道路的机动车交通负荷,并鼓励多样化的交通方式。
3.4构建与车站无缝连接的立体化步行网络。地下及地上的公共交通、通过空中连廊、垂直交通最短距离地连接起来。将空中平台与地面和地下无缝连接,实现快捷的移动,打造富有活力的连续性空间。
3.5打造深圳北站地区的标志性空间,通过环境技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可持续建筑,建设高度复合化的城市核心,共同围绕站前的城市轴线打造新亮点,形成区别于国内其他高铁站的独一无二的站前标志性空间。
4、深圳北站东侧地块城市设计实施路径
4.1 引入多方决策机制,编制可落实的行动规划
我们在项目开展之初即引入多方决策机制,将企业、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与城市设计方案进行绑定,城市设计自然担当起综合反馈与决策平台的职责,在城市设计主要决策环节中均有政府主管部门、有关专家团队、相关规划编制单位、企业等共同参与。
4.2 城市综合运营和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研究方法
运用城市综合运营的视角,以求得城市资源的增殖和城市发展效益的最大化。城市设计以产业策划和城市开发为先导,业态研究、土地开发和规划设计“三位一体”紧密结合。形成综合型、协同型的城市设计方案,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
4.3 多样化、精细化的实施管控操作方法
以“总体概念设计—片区城市设计—开发地块设计手册”等脉络确定工作思路和技术路线,从宏观的指引、中观的控制到微观的落实层层推进。在完成前期的总体概念设计和片区城市设计后对企业开发地块采用“手册式”的全程管控。对公共空间廊道、步行通道、街道界面、公共空间设置、与周边的联系等规划控制要素做出控制指导要求。同时也对建筑功能、形式、基座及塔楼形式、风格、色彩、照明等提出原则建议。这样一来,空间和建筑导控双管齐下,刚性和弹性灵活搭配,将城市设计控制要素落实到后续的土地出让条件和建筑设计中去。
结语: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设计的发展必将出现新的趋势和特征。以往大部分城市设计的实施基本上都是从强调固定的“终极蓝图”式设计成果部分转化成法定规划的组成部分,是终极的、静止的状态。本项目逐步从一张漂亮的“终极蓝图”式的表达转变为更加注重精细化和实施性的过程探索,虽其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时间验证,但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径。
参考文献:
[1]王建国.21世纪初中国城市设计发展再探[J].城市规划学刊,2012(1):1-8
[2]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