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录取传递素质教育导向

2016-10-20 04:19李爱铭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立交桥成才试点

李爱铭

2016年7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沪综合评价入选名单在教育部阳光招生平台公示。2016年在沪参加综合评价录取试点的高校,从这两所扩容至九所。同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度在浙江省实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试点。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上海市“两校一市”扮演着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先头部队”的角色;上海市与浙江省又是教育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两大试点地区。这些地区与高校高考招录改革的新动向,对全国高考改革具有风向标意义:综合评价打破分数唯一的评价标准,分层分类招录让考生各得其所,中高职自主招生并贯通成才渠道。这一系列高考新政,向社会传递出明确信号——高考不再只是一个淘汰与升级的“关口”,而成为一个多元选择的“窗口”,多元录取“立交桥”的格局已日益清晰。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通过深化改革,到2020年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進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两校一市”被形象地比作全国的“教育自贸区”,推进教育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创新、先试先行,探索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思路与举措是这项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自2015年起,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上海高校开始试点“综合评价”录取试点招生,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表现等诸多内容综合考量,“既看分、又看人”的招录方式打破了“分分计较”的思维定式,科学选拔与学校培养目标更加匹配的人才;2016年参与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从两所扩容至九所,传递出清晰的素质教育导向,多元录取的渠道进一步拓宽。

2016年起,上海又试点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高中学校不再纠结于原来的“一本率”,从而更加注重学生特长与学校特色专业的匹配度;分类考试使高考成为搭建多元成才路、让不同层次学生各得其所的“立交桥”。

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另外一个重要支撑是成才路径的贯通与立体化。以往,就读中职校意味着步入“断头路”,从此与正规高等教育失之交臂。如今,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等逐年扩招,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成才路四通八达,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多向贯通,学制与课程设置的逐年完善,为学生成才提供更多可能。

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雏形渐显。纵横交错的录取机制,提供了多次分流、多次选择、多元对接的受教育机会,高考成为多元成才路径中的一扇窗,而且可能提供多个“窗口期”供选择。

猜你喜欢
立交桥成才试点
优化干部动员机制加速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山地立交桥上的角逐
“双减”助力均小学子成才之“四个词语”
PCT协作式检索和审查(CS&E)试点将于2019年3月1日重启
最复杂的立交桥,路痴的噩梦?
国资委力推国企改革“十项试点”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
祝您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