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乐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457)
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以天津科技大学为例
刘小乐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00457)
本文介绍了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分类,在分析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共享现状基础上,建立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提出了设立通识教育纸质图书资源共享空间、建立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云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图书馆通识教育基地作用,通过资源共享全面提高高校大学生素质。
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education)是教育的一种,目前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香港中文大学的严浪认为通识教育指高校通过对核心课程进行设计帮助学生学习人文、社会、自然以及地理等基本学科知识来弥补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在思维、方法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局限,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文化修养[1]。笔者认为通识教育是普遍的全面素质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语言、历史、文化以及科学等知识的传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图书馆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是人类智慧的资源宝库。图书馆有丰富的人文、社会、自然以及地理等通识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通识教育功能,把握大学生阅读兴趣,建立通识资源共享机制,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2]。
1.纸质书籍资源
(1)语言类图书资源
在高校中,语言能力是大学生一种重要的能力。通过外语学习可以在学习一门语言的同时了解其文化,培养跨文化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语言了解西方文化,培养大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对比,培养大学生的批判与借鉴精神。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语言类图书在馆藏中占很大的比例,图书馆英语四六级、考研类图书利用率很高。除去这类书籍,还包括许多外文文学原著、床头灯外文读物、科普类外文图书、电影音乐鉴赏类外文图书,法语、日语、韩语等其他外语入门图书及基本会话等等。对于非外语专业学生而言,基本外语入门、会话等是主要的通识内容。大学生通过阅读外文图书可以在提高外语能力的同时,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视野,得到全面的发展。[3]
(2)历史文化类图书资源
历史文化类图书资源包含内容较多,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古代近代文学、中国近现代历史、历史人物传记等等。大学生通过阅读分享文化类图书资源能够丰富文化知识,培养文化修养。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史使人明智。古今中外历史上有许多发人深省的故事,通过阅读分享有所感悟,透过历史,能够更好的把握自己。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历史文化类图书资源丰富,包括经典文学名著、近现代中外小说、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传记类等。通过阅读分享这一类图书资源,可以增强文化意识和修养,对踏入社会大有益处。
(3)科学类图书资源
在信息社会,信息素养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有大量的书籍可以参考阅读。如信息检索技术、文献信息检索。计算机类的图书比较丰富,包括基本的办公软件、图像处理、网络编程、网页设计、计算机软件硬件、数据库等。大学生都可以利用这类图书资源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能力。同时还包括许多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等通识类书籍,通过阅读分享,扩展知识面。
(4)其他专业类通识图书资源
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依照中图分类法,分为24大类,每一类目都有丰富的馆藏。除去前文介绍的语言类、历史文化类、科学类通识图书资源,其他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也有通识内容资源供其他专业学生学习。哲学宗教类除去专业性强的哲学宗教类书籍外,像如何提高心理素质、将哲学运用到人生和生活中提高修养等都属于通识教育内容;政治法律类图书资源中基本的法律常识、政治知识等属于通识教育资源内容;艺术类的电影鉴赏、音乐舞蹈鉴赏、艺术赏析类的属于通识教育资源内容;食品卫生类的书籍除去专业性较强的食品技术,食品安全法律、基本食品添加剂、食品卫生标准等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源也属于通识教育类内容。医学类图书资源中中医养生、改善亚健康方法、家庭常用疾病小偏方等属于通识教育类内容。
2.电子资源
电子资源是获得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络和移动终端扩展了大学生阅读途径。高校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想要的图书资源。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订阅了许多中外文数据库,例如超星电子书、读秀学术搜索、中数图电子书。这些电子资源内容丰富,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图书,增强除专业外其他方面的修养。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同时订阅了超星图书馆的APP服务,购买了歌德电子借阅机,师生可以利用手机下载超星数字图书馆APP,扫一扫微信二维码就可以阅读相关的电子图书,实现移动终端的方便快捷阅读。
3.多媒体资源
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订阅了丰富的多媒体通识教育资源。例如FiF外语学习资源库、万方高校精品课、数图多媒体资源服务平台、MeTel国外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全民终身学习的课程平台、万方视频知识服务系统、超星学术平台等。这些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通识知识。图书馆开展数字资源讲座培训,帮助大学生掌握使用数据库的方法。开设多媒体共享空间,放映一些电影和视频,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4.图书馆馆员人文资源
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信息检索知识。图书馆定期开展数据库培训和资源使用方法讲座,提高了师生的信息素养。图书馆馆员为学生开展公共文献检索课,讲授基本的信息检索知识和技术。大学生利用电子阅览室计算机进行实践,利用检索工具和搜索引擎快速进行信息搜索,对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共享信息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1.天津科技大学通识教育
(1)天津科技大学通识教育课程
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通识教育类图书和电子资源,学校统筹设计典型的通识教育课程来帮助学生选择,增强某一方面或者全面的修养。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通过课堂的讲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目前天津科技大学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有艺术、音乐、影视、舞蹈类鉴赏、舞蹈与形体增强艺术修养;语言类的有日语、法语、德语。历史文化类的文艺学名著导读、中国社会文化、中国近代人物研究、中华诗词之美、清史、人际关系与礼仪、旅游地理等;科学类的资源有魅力科学、基础生命科学、物联网技术、程序设计、网页设计技术与应用以及信息素养等。
(2)天津科技大学通识尔雅学习平台
天津科技大学通识尔雅学习平台是以远程教育的形式,通过网络课程视频资源帮助学生完成通识教育课程。课程包括语言、历史文化、艺术、心理学、科学管理等25门课程,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学生通过登录的方式自由学习并且配备老师解答。尔雅通识课是全新的通识课远程网络学习系统,通过该平台可以听到名校名师的名课,获得更多的课程知识和不同的学习体验,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与老师在线互动交流,拓宽视野,促进全面发展。
2.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1)高校未能充分发挥图书馆通识教育功能
目前高校开展通识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课程和远程网络平台,例如天津科技大学开设了一系列的通识教育课程和通识尔雅学习平台对大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由于通识课程和学习平台课程资源有限,每个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修学分,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天津科技大学有三个校区,校区不同对学生选修课程也有一定的限制。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主要发挥的通识教育功能是图书馆老师给大学生讲授信息检索课,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高校图书馆并没有充分发挥图书馆通识教育功能,利用丰富的纸质馆藏和电子资源与学校其他部门合作,实现通识教育资源更大范围的共享。
(2)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比较分散,没有建立完善的共享机制
前文分析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丰富,但这些资源往往分散在不同的校区图书馆。对于大学生来说并没有清晰界定图书馆的专业图书资源和通识教育资源。学生除去阅读专业类图书外根据自己兴趣进行非专业图书阅读,没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同时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相对独立,没有统一的访问路径,资源共享不够完善。高校图书馆急需建立完善的通识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图书馆通识教育功能,助力高校通识教育。
1.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内涵
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主要是建立共享空间,实现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共享的模式。一是设立纸质图书资源共享空间,合理配置分散的纸质通识教育资源;二是建立通识教育资源云共享平台,在网络平台支持下,建立统一的通识资源管理评价标准,合理配置分散的通识教育资源,扩大资源的覆盖和服务范围,任何人在任何位置可以有效地搜索、使用、共享和管理通识教育资源。[4]
2.设立通识教育纸质图书资源共享空间
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语言、历史文化、科学以及其他类纸质通识类图书资源。目前科大有三个校区,由于校区学院不同,图书资源分布有所侧重。图书馆依据天津科技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征求课程教师和学生意见,遴选典型的纸质图书设立通识教育专区。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引导学生到共享专区来学习。建议三个校区设立三个专区,每个专区馆藏类目相同,方便学生就近阅读。在学期结束时,通过提交心得体会、读书比赛、通识知识问答比赛的方式激励和巩固学习成果。
3.建立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云共享平台
(1)建立云共享平台的通识教育资源来源
云共享平台的通识教育资源来源主要有通识教育资源特色数据库和图书馆开设的网络课程。
①通识教育资源特色数据库
高校图书馆有丰富的电子图书资源、多媒体视频库、远程教学视频平台,每一个平台有单独的入口。数据库之间相互独立,有自己的资源分类方法和检索方式,信息资源分布比较分散。通识教育资源特色数据库是将优质的通识资源集中到统一的平台上,采用统一的检索入口和检索方式,提供一站式服务。该特色数据库可以依据大学生通识教育课程,在不同数据平台采集优秀的课程视频资源、电子图书到特色数据库平台,实现资源的整合,采取统一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在选择资源时,进行广泛调研,征求广大师生意见。该平台设立讨论社区,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建立评价考试机制,巩固学习成果[5]。
②图书馆开设的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共享设计的课程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通过网络共享传授给学生知识。只要拥有网络,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学到知识。在信息化时代这一方式更加方便快捷。信息素养是大学生必备的通识课程,在天津科技大学主要由图书馆老师进行讲授。作为选修课,人数有限,不同校区由不同的老师讲授。由于校区差异和人数限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使用这一类资源。鉴于这一情况,图书馆可以开设网络课程,将不同老师讲授的视频以计算机云的形式进行公开播放,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接受信息素养教育同时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形式开设数据库培训,让更多的学生学到信息知识,实现通识教育资源更大范围共享。
(2)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云共享平台
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云共享平台,以云计算为整体框架在各个服务层为高校师生提供通识教育资源。通识教育资源云共享模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设施层,包括云共享平台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包括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监控设备、存储设备、备份设备。平台服务层主要提供用户、监控、服务的管理,形成备份和日志。
应用服务层包括数据库管理、学生管理、资源教学管理等。高校师生和教育管理者根据资源需求访问通识教育资源云共享平台的不同应用服务。通识教育资源云共享平台集合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和图书馆网络课程资源(见图1)。
图1 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云共享平台模型
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通识教育资源,同时图书馆优雅的学习环境和现代技术是图书馆开展通识教育的保障。图书馆人文环境和学习氛围对通识教育的开展起到精神层面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种类,并以科大图书馆为例,介绍了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共享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设立通识教育纸质图书资源共享空间,集合特色数据库资源和网络课程建立通识教育资源云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图书馆通识教育基地作用,通过资源共享全面提高高校大学生素质。
[1]严浪.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在通识教育中的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211):22-24.
[2]袁庆荣.把握大学生阅读特点利用图书馆开展通识教育[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4):128-131.
[3]岳涵秋,何玉婵.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加强大学生通识教育[J].大众文艺(14):204.
[4]郑秋莹,文占全,姚唐.邱琪北京高校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J].科技资讯,2012(36):189-191.
[5]孙晓静.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开放[J].轻工科技,2013(7):164,182.
(责任编辑:王丽琛)
On the Sharing Mechanism of Gener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LIU Xiaole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457,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resource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the resources sharing mechanism through analyzing the general education resources sharing situation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The author suggested setting up a general education paper-book resources sharing system and a resources cloud sharing platform,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helping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sharing resources.
university library;general education;resources sharing;mechanism research
G258.6
刘小乐(1987—),女,馆员,研究方向:数字信息资源管理与资源共享。
2014年度天津科技大学青年创新基金(教育教学类)课题(2014JXB03);2014年度天津科技大学青年创新基金(科研类)课题(2014CXJC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