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联合固定术治疗骨盆骨折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2016-10-19 08:26卢正波何兴川魏毅田松雷沛鸿熊海波
山东医药 2016年34期
关键词:骨盆抗炎细胞因子

卢正波,何兴川,魏毅,田松,雷沛鸿,熊海波

(1遵义市骨科医院,贵州遵义563000;2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内外联合固定术治疗骨盆骨折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卢正波1,何兴川2,魏毅1,田松1,雷沛鸿1,熊海波1

(1遵义市骨科医院,贵州遵义563000;2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目的观察内外联合固定术治疗骨盆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4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分别采用内外联合固定术及常规内固定术治疗;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评价疗效计算优良率,检测术前及术后第3 、7、10天血清抗炎细胞因子(IL-10、IL-13及TGF-β)与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IL-6)。结果 观察组中不同分型患者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点血清抗炎细胞因子及促炎细胞因子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内外联合固定术对各型骨盆骨折治疗效果均较好,且对机体的炎性应激影响较小。

骨盆骨折;内固定术;外固定术;临床疗效;炎性细胞因子

骨盆骨折尤其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危害极大,甚至可导致休克及死亡。因此,骨盆骨折治疗的相关研究较多,其中不乏内外联合固定术治疗骨盆骨折的报道[1,2]。但是,这些研究多仅局限于基本疗效的观察,缺乏更深入的机制探讨。2013年3月~2015年1月,我们观察了内外联合固定术治疗骨盆骨折患者的效果,并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其治疗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遵义市骨科医院同期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7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观察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50.5±5.7)岁,骨折至就诊时间(1.7±0.4)h;致伤原因:车祸致伤29例,其他原因致伤8例;骨折Tile分型:B型17例,C型2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20~71岁,骨折至就诊时间(1.6±0.5)h;致伤原因:车祸致伤28例,其他原因致伤9例;骨折Tile分型:B型17例,C型20例。两组临床资料均具有可比性(P均>0.05)。

1.2手术方法观察组给予内外联合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术治疗。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于耻骨联合上方做弧形手术切口;然后有效分离各层组织及肌肉,暴露骨折部位;将骨折复位后,采用钛合金钢板进行内固定。观察组于前后上棘联线前进针,距离大约1.5 cm;以导针进行引导,导入螺钉进行固定;以同样方式于骶棘置入2枚固定钉,采用外固定架进行有效调整。两组固定后行缝合处理,留置引流管;术后给予抗生素,48 h拔引流管。观察组术后12周拆除外固定架,并行康复锻炼。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1.3疗效评价方法术后第6个月进行Majeed评分,主要对疼痛、工作表现、站立、坐及性生活等方面进行评估;总分<55分、55~69分、70~84分及>84分分别表示优、良、中、差[3],计算优良率。

1.4炎性细胞因子检测方法 取术前和术后第3、7、10天的肘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炎细胞因子与促炎细胞因子。抗炎细胞因子包括IL-10、IL-13及TGF-β,促炎细胞因子包括TNF-α、IL-1β及IL-6,均严格按试剂盒操作。

2 结果

2.1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一Tile分型比较,#P<0.05。

2.2两组临床疗效及优良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及优良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一Tile分型比较,#P<0.05。

2.3两组血清抗炎细胞因子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抗炎细胞因子比较±s)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0.05。

2.4 两组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比较±s)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0.05。

3 讨论

骨盆骨折是骨折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其中较多患者伴有其他损伤,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因此临床对于骨盆骨折的治疗重视程度一直较高[4]。内外联合固定、常规内固定均是骨盆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5],关于二者优势与不足的评价意见尚不统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不同分型患者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为内外联合固定可更有效地保证骨折的复位及稳定程度,对于复位后的康复十分有利,因此与常规内固定相比效果更佳。

临床研究中,除对手术疗效评估外,对手术创伤的控制也是术式可取程度的重要参考依据。手术治疗对机体的炎性应激影响较大[6,7],加之骨折性创伤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应激,机体中与之相关的炎性指标可呈现较大波动。抗炎细胞因子及促炎细胞因子作为有效反映机体炎性应激状态及程度的重要指标[8,9],对其波动幅度的控制成为评估手术方式创伤程度的重要指标。其中,IL-10、IL-13及TGF-β是临床中研究常见的抗炎因子,在机体炎性反应过程中的抗炎作用突出,且在血清中的敏感度较高,具有较高的机体炎性实时监测价值[10]。另外,在机体受创及其他炎性应激反应过程中,TNF-α、IL-1β及IL-6等促炎因子可显著升高。并且,抗炎与促炎因子相互调节,相互作用,对于术后机体的康复效果、手术创伤应激程度了解均有极高的临床意义[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血清抗炎细胞因子及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相对更低。这表明内外联合固定治疗创伤小,引起的炎性应激反应较弱,可减轻机体损伤,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内外联合固定术对患者的骨折稳定度更高,而这为术后康复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同时也为患者术后进一步创伤的防控奠定了基础,更适用于骨盆骨折患者的治疗。

[1] 曹万志.骨盆内外联合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估[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7):908-910.

[2] 陈群.内外固定手术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82例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5,21(2Z):87.

[3] 任景忠,邓斌,韩晓东,等.骨盆内外联合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观察及安全评估[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9):2972-2973.

[4] 韦辉贤,兰承林,磨惠君,等.切开内固定和外固定架联合应用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5):763-764.

[5] Mcdonald E, Theologis AA, Horst P, et al. When do anterior external or internal fixators provide additional stability in an unstable (Tile C) pelvic fracture? A biomechanical study[J]. Eur J Trauma Emerg Surg,2015,41(6):665-671.

[6] 李太品,何阶清,姚元康.手术内固定治疗3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7):1546-1547.

[7] 叶荣,严怀宁,张晓峰,等.骨盆外固定支架联合早期康复治疗骨盆骨折66例分析[J]. 重庆医学,2015,44(27):3837-3839.

[8] Giráldez-Sánchez MA, Lázaro-Gonzálvez A, Martínez-Reina J, et al. Percutaneous iliosacral fixation in external rotational pelvic fractures. A biomechanical analysis[J]. Injury,2015,46(2):327-332.

[9] 张建林,严斌,周新建,等.手术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2):18-19.

[10] 陈在飞,梁正忠,廖湘波,等.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分析[J]. 云南医药,2015,36(5):511-512.

[11] 周吉湘.不同固定方式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2015,32(8):1565-1567.

[12] 王云海.外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研究[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2):125-128.

10.3969/j.issn.1002-266X.2016.34.031

R683.3

B

1002-266X(2016)34-0082-02

2016-01-28)

猜你喜欢
骨盆抗炎细胞因子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