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时代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与欣赏
——以《第三极》为例

2016-10-19 06:45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景向南
中国艺术时空 2016年5期
关键词:第三极纪录片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景向南

4K时代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与欣赏
——以《第三极》为例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景向南

近年来,在国内外影视界,运用4K技术进行创作成了热门话题。4K技术可以带来影视作品技术层面的更新和创作方式的变革,丰富观众的审美可能,帮助纪录片从小众走向大众等。中国首部4K超高清纪录片《第三极》的应运而生也在向大众昭示着4K时代的辉煌即将到来。本文以4K技术为切入点,以纪录片《第三极》为对象,探讨在4K时代下的纪录片制作与欣赏问题。

纪录片 4K技术 《 第三极》

近年来,4K技术已经成为影视业的热门话题。国内外各大影视制作展会对4K技术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做了不少相关新技术的展示。技术提升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画质的改善,还在更深层次上引发作品形态的更新和创作方式的变革。对于观众接受而言,运用4K技术制作出来的影视作品能给观众提供更丰富的审美可能。4K技术在纪录片中的运用,是一种高科技与高情感的融合,提升了影视作品的艺术品味,在可预期的范围内还不断推动这一影像形式从小众走向大众,进而帮助纪录片开阔市场。中国首部4K超高清纪录片《第三极》的应运而生,让观众在充分享受高科技带来的视觉冲击的同时,也让观众有了更多的观影收获。该片创作的成功,向大众昭示着影视4K时代的辉煌即将到来。

一、影视领域的“4K时代”

(一)4K技术的产生

同3D技术的境遇类似,4K技术也并非在近年才产生,只是近几年才从小众走入大众视野而已。4K技术最初出现在电影放映领域,特别是在国外电影界有很多影片都是以4K作为技术标准而发行的,比如:克劳德·朗兹曼执导的纪录片《浩劫》,大卫·里恩的史诗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还有萨沙·杰瓦西导演的传记类电影《希区柯克》。而在国内,大多数电影屏幕还未更新4K放映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使用4K技术拍摄的热情,自然也放缓了4K技术的发展脚步。国外影视业的冲击,深刻地影响了国内同业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影院对4K技术的投入和运用,特别是某些新建影院,为了凸显自身优势,抢占竞争先机,往往会建设部分4K影厅作为招牌,以此吸引观众。此外,还有部分影院在设备改造时,也直接选择了4K,希望用“一步到位”的方式来减少未来技术升级的频率。在行业引导之下,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开始了解这一技术,并且主动走进影院尝试新体验。我国第一部采用4K技术拍摄的电影---张艺谋执导的《归来》,上映后就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好评如潮。

图1.逐渐进步的显示技术

(二)影像科技时代与4K技术的运用

自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 《英雄》问世以来,中国影视创作进入了大片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常规语境对大片的认识局限在“大投资、大班底(导演和明星等)、大票房”三方面,无疑,这是商业运作模式方面的见解。但若从影视制作而言,不难发现,正是从这一节点开始,影视技术成为推动产业繁荣的关键动力。正如国家电影局副局长梁戈在科技委电影专业委八届八次会议上所言:“电影科技工作者是中国电影实现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能否成为电影强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电影科技人才素质和科技创新力量能否赶上西方同行。” 很显然,中国影像艺术已进入技术驱动的全新时代。到如今,4K技术不仅仅在电影领域的发展扩大了,也在电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传统相比较,4K技术的运用,使得纪录片、动画片等的制作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魅力得到了增强,观众的观影愉悦得到了提高。

正是在这种影像科技时代的整体背景下,2014—2015年“4K技术”成为继绿幕、CG之后的一个全新热点,为影视业的发展带来了更美好的愿景。4K技术几乎可以被当作是颠覆传统显示设备画质的手段,从其概念上来说4K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数字电影以及数字内容的解析度标准,通俗来说就是画面的分辨率,即显示技术。

分辨率指的是屏幕图像的精密度,它关系到屏幕上能够显示的像素有多少。众所周知,像素组成屏幕上的点、线、面,显示器能够显示出的像素越多,屏幕上的画面也就越清晰、越生动。在当今时代,分辨率逐渐成为评价数码产品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4K影像的分辨率是传统2K标准的4倍,这意味着在一个画面中,4K将呈现更好的视觉体验。2K标准下,观众的理想观赏视野在30度左右,而4K标准中,视野范围将扩大到60度,这个标准更加接近正常的视觉范围。

随着家用电视尺寸的增大,以及电视制造技术的进步,液晶、等离子等各种各样适用于显示器制造的材料不断被人发现,也在不断地被投入制造。电视屏幕从16英寸逐渐增大到如今的50英寸、60英寸甚至是90英寸,在这种“大屏化”的趋势下,传统的标清分辨率显然已经无法令观众满意,他们期待着更加细腻和丰富的视觉体验效果。

4K所代表的超高清分辨率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多元更美好的观影享受。当观众坐在分辨率达到3840水平像素的显示器前,细腻的画面以及真实的音效等能充分调动观众的各种感官,让他们自然而然地置身于影视作品所展示的各类场景中,一起去生活,去思考,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场从拍摄到显示的技术革命,而这场技术革命,观众在体验的同时,有了更多有关生命、生活等的深层探寻。这正是影视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在,其审美价值也得到了彰显。在技术驱动、观众需要和影视行业的不断实验之下,4K技术的运用成为最近两年的发展潮流。

图2. 4K超高清数字电影摄影机(RED)拍摄的影像

图3. 人与自然

二、4K技术与纪录片

(一)4K与纪录片的相遇

所谓纪录片,顾名思义就是要以真实社会为题材,以自然发生的人与物为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以达到展现真实本质的一种电视艺术形式。不论时代如何变化,纪录片的唯一核心就只有一个“真实”,所以画面的清晰是衡量纪录片真实与否、品质高低的一个重大标准。

4K技术对于纪录片无疑是有益的。有很多镜头为了真实记录是无法重演的,在发生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它将成为历史,并且会作为珍贵的资料而被保存下去,所以更高的图像质量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强烈的视觉震撼,对于后期的研究来说也就更加的权威、翔实。

通常而言,但凡是超越人类视觉能力或常规行为的手段都可以用在纪录片中,也许这种记录在此时此刻还未突出其特殊的意义,但是在科技更加发展的未来,它将给观众提供另一个看世界的角度。如今的纪录片中运用了很多这一类的超越常规行为的技术手段,例如3D动画,高速摄影,延时摄影,多角度摄影,显微摄影,高空摄影,非可见光成像,超声成像,全息成像,高动态范围成像等等,这都将带来更加流畅、细致、真切的观看体验,观众在这样全面的技术支持之下获得了更多元的审美可能,与纪录片之间的观演互动也得到了提升。

(二)科技与情感的交辉

中国首部4K超高清大型纪录片 《第三极》,是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的又一巨制。该片于2015年3月25日首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也是全球首部呈现第三极(青藏高原)人与自然相处奥秘的大型纪录片,是全球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西藏自然人文影像考察。作为一部典型的人文纪录片,《第三极》在题材方面聚焦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题,用国际化的叙述方式讲述了地球最高处人类生活的鲜活故事。在拍摄技术上首次采用了4K超高清数字电影摄影机(RED)、微型直升摄影机等设备,镜头语言丰富,摄影风格独特。为了表现高原风貌的多样性,在拍摄方式上也体现出很大的技术性,诸如采用逐格、升格、延时、高速、潜水拍摄、高空航拍、微观拍摄等多种拍摄方式。丰富多变的拍摄手段与复杂高端的拍摄方式,才能表现出多姿多彩的高原生态环境,给观众呈现出清晰异常、流畅精美的画面。

《第三极》是高科技与高情感交辉的经典之作。纪录片发展到今天,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胶片到数字,每一次影像的突破,都得依托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画面质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高科技与纪录片这种特殊的艺术品的情感诉求的一种映衬和交辉。作为中国首部4K超高清纪录片,它改变了观众惯常的观演体验,让观众充分享受到不一样的观演愉悦。蔚蓝的天空,淡淡的白云,超高清的场景迎面扑来,很抓眼球。流云如同随手撕来的一片碎羽,纤毫毕露,仿佛就在观众头顶。静坐的僧人,裹着藏红色的僧袍,在高山之上静默庄严,眉宇间细细的纹路如同被时间封印在了屏幕中。

图4. 纪录片《第三极》中的画面

图5. 4K影厅

《第三极》的创作是一个极其艰辛的历程。超过10万公里的转场行程,拍摄1000多个小时的4K超高清素材,出动4个摄制小组,6个调研小组,出入青藏高原60多处秘境……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在中国电视纪录片历史上鲜有过的。但是,这是值得的,他们的拍摄没有辜负青藏高原的美与圣洁,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这都是科技与情感的一次完美交辉,细致的画面带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实动人的事迹因为4K所带来的超高清令人更加动容。

与《第三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我国第一次采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共有两季,每季只有7集,但拍摄时间长达27个月。以具体的人物故事来探讨中国人与美食的关系,讲述着我们中国人独有的悲欢离合与乡情乡愁,充满了人文情怀,使得观众在了解美食的过程中,对美食背后的家庭、人情、传统以及民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纪录片《第三极》与《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得到广泛好评,不仅是因为画面的高清晰度,重要的是这两部纪录片有着极强的故事性和丰富的情感诉求。单纯的4K风景纪录片画面可能会令人为之震撼,但是很容易看过后就忘记,有故事情节的纪录片则可以使人印象深刻。《第三极》综合了极美的画面与吸引人的故事,故事题材选择也非常有真实感,故事节奏恰到好处,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不矫揉造作,没有太多渲染,大量使用了延时摄影和航拍,从新的角度阐释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这样才使得观众拍手叫好。

“高科技和高情感是相平衡的”,这一说法最早由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在1982年发表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egatrends,Ten New Directions Transforming Our Lives)上提出。作者认为:“当某种技术引进到社会上来时,人类自然地产生一种要加以平衡的反应,这种反应称之为高情感。技术越高级,情感反应也就越强烈。”比如我们很早就有了电视机、录像带,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电影院的发展,反而在电影技术越来越高的今天,去影院观影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去电影院在享受高技术带来视觉听觉震撼的同时,还享受着与大家一同笑、一道哭的情感体验。

(责任编辑:康海玲)

猜你喜欢
第三极纪录片
超赞的自然纪录片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保护“第三极”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绘制西藏纪录片类型的新图景——《第三极》《天河》的纪录精神大转变
解读纪录片《第三极》的人文理念
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