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状元帽 一缕佳人魂
——莆仙戏《魂断鳌头》的爱情悲剧及意义

2016-10-19 06:45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罗金满
中国艺术时空 2016年5期
关键词:表兄悲剧腐败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罗金满

一顶状元帽 一缕佳人魂
——莆仙戏《魂断鳌头》的爱情悲剧及意义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罗金满

莆仙戏《魂断鳌头》是当代著名剧作家郑怀兴创作的一部由科场腐败与人情、人性酿成的爱情悲剧。作品选材于历史,思想主题深刻,艺术特色鲜明,所揭示的爱情悲剧,不仅蕴含深厚的历史渊源,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尤其是对当下腐败问题和人情、人性等的反思,发人深省,富于启迪性。

莆仙戏 《 魂断鳌头》 爱情悲剧

2016年7月,全国基层院团进京戏曲汇演,莆仙戏《魂断鳌头》在长安大戏院的演出掀起了一阵观演的热潮。《魂断鳌头》是当代国家一级编剧郑怀兴于1982年创作的一部爱情悲剧。据他本人介绍,创作此剧是因观看《太平广记》的一些故事有感而发的。作品的选材主要有三种:一是取材于历史,二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三是取材于传说。郑怀兴强调:对于历史题材的选择,并不是为写历史而写历史,而是为了深挖蕴含在其背后的时代精神,因为历史与现实常常有惊人相似之处,历史剧是时代的感召与历史的启示所结合的产物。

故事发生在晚唐科场腐败的背景下,其中最突出的事件是“长庆科考案”,即发生于唐穆宗长庆元年(821)的进士录取案。该事件反映科举本身已日益成为权贵高官争夺官位的工具,历来被认为是晚唐长达四十余年的朋党之争的开始。

科举制度作为从社会上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隋,到唐代几乎成了朝廷重要官员出身的必由之路。在唐代的青年才俊中,进士及第是人生的第一个重要梦想。但是到了晚唐,科举制度发生了黑暗中的转变。当权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勾结主持考试的官员,为自己的子弟或裙带关系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科举这条选拔人才以凝社会底层向心力的流动渠道终究被堵住,不再畅通,比阳光还要珍贵的公平正义再也无法穿透科场上空的腐败阴云,再也无法普照到走进科场的寒门士子身上。

《魂断鳌头》讲述的是科举考试酿出的一出爱情悲剧,表兄一顶状元帽,能否换回表妹一缕佳人魂?才貌双全的陈玉娥小姐与表兄——寒门士子王长卿是一对青梅竹马、情投意合的佳偶。因王长卿在科举中不满舞弊抨击贡院,不仅功名无望,还受到有司监视,陈玉娥向表叔刘好问探讯,却陷入其父陈国仁与表叔刘好问精心设下的局,要她答应给主考沈知章续弦,才能确保表兄王长卿的功名。陈玉娥为了让表兄高中,百般无奈,只得自我牺牲,屈从父命,允下此亲。沈知章为此就在幕后完成了一场权色交易,让本来已落榜的王长卿独占鳌头。陈玉娥上花轿时,得悉长卿高中状元的喜讯,悲喜交集,口吐鲜血。本来抱怨表妹欺贫重富、背盟负约的王长卿得悉隐情,悲恸万分,宁愿用一顶状元帽,赎回表妹一缕魂。但是,一切晚了。

剧目分八场,情节曲折,结构谨严。作者采用富有悬念的艺术创作手法,将矛盾冲突层层推进,一波三折,以特殊的戏剧情境和女主人公牺牲自我的行为抉择,展示了女主人公曲折的心路历程,并一步步地把悲剧推向巅峰,最终以美的毁灭来震撼观众的心灵,让观众在悲悯之余,产生联想与思考。

《魂断鳌头》剧照1

作者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构成科场腐败恶势力的人物。如:势利熏天的主考官沈知章的“看门”院子,是其主子形象的原形和化身;科场议定的三鼎甲程富仁、崔得运和杨应时,不是官二代,就是富二代,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一副副流氓、无赖形象。身为主考官的礼部侍郎沈知章,暗中听从恩师李相国的授意和安排,不仅进行权权交易、官商交易,还巧妙进行权色交易,反而名利双收。老奸巨猾的李相国,身居高位,却营私舞弊、弄虚作假,操弄权势于股掌,是科场舞弊的魁首;而操掌生杀大权的皇上,黑白不分、是非不辨,对犯下“欺君大罪”的臣下,不仅没有追查其责,反而予以掩饰与擢升。二是王长卿与陈玉娥爱情的支持者、同情者乃至“好心办坏事”者。包括一如既往支持长卿与玉娥婚事的姑母,美丽善良的丫鬟小霞,官职卑微的仓部令史陈国仁,以及出自好心之举的司文郎中刘好问。三是科场腐败的牺牲者、爱情悲剧的男女主人公王长卿与陈玉娥,这俩形象塑造得最为生动感人。

《魂断鳌头》剧照2

陈玉娥是善良美丽的女子,知书达理,通晓琴艺,与表兄王长卿两小无猜。她深爱长卿,倾慕其人品和才学,在内心自誓非长卿不嫁。即将放榜之际,玉娥往表叔刘好问处探问长卿功名之事,得知长卿境况及家中不幸遭遇,表叔告知只有她答应嫁与主考官沈知章,才能挽回表兄功名和前途,她起初不允,但为了表兄,她甘愿牺牲自己,答应婚事,而长卿果然被点为状元。她独自忍受母亲的不解和表兄的怀疑与误会。在闻知表兄高中之际,含悲狂笑而吐血晕倒。在长卿与沈知章相争无望时,她终于含恨而香消玉殒。王长卿得知表妹仍对自己一往情深以至断魂时,他决意殉情,宁愿用一顶状元帽,赎回表妹一缕香魂。

王长卿与陈玉娥的爱情悲剧,既不同于中国古代梁山伯与祝英台、焦仲卿与刘兰芝式受封建家长阻扰的爱情悲剧,又不同于西方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由家族仇恨引发的爱情悲剧,而是一出由科场腐败与人情、人性酿就的爱情悲剧。究其悲剧缘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贫穷对爱情的戕害。过去,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贫穷人家要与富家结亲一般很难。王长卿与陈玉娥从小青梅竹马,父母亦不反对,而且姑母还一如既往极力撮合。但自长卿父亲去世后,家道衰落,母亲为筹措其赴试盘缠,四处借贷无着,暗中瞒着长卿将妹妹典当富家为婢……因此,若长卿此番功名不就,后果将极为严重。以致玉娥得知实情后,为挽救表兄命运,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情,违心允婚许嫁沈知章,从而为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

其二,是重视功名的社会风气的诱惑。在古代中国,“学而优则仕”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读书人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尤其是寒士阶层,十年寒窗,一旦高中,便可改变自己的穷苦命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因此,对于功名的追求和向往,在整个社会形成浓厚的氛围。权贵人家的女儿,一般不招白衣女婿。剧中,玉娥的父亲陈国仁虽是小吏,对女儿的婚事也持有同样的想法:“欲招长卿为女婿,教他龙门先一跃。待他题名雁塔上,许他乘龙吹玉箫。”

其三,科场腐败是其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王长卿身为才子,若凭文录试,自可稳居榜首,成就其功名和美满爱情,来个“爱情事业双丰收”。但当时科场腐败,“时人重势利,文章不值钱”,权贵富家请托成风,主考官暗箱操作,议定的科场三鼎甲是程富仁、崔得运和杨应时三人。陈玉娥为挽回长卿的功名,改变其命运,不惜在这场科举腐败的漩涡里进行“权色交易”的殉情选择,从而陷入爱情悲剧的深渊。

其四,强权与君主专制是其爱情悲剧的最终根源。封建式的强权与专制,一向具有吃人的本质和凶残性。剧中,陈玉娥为挽救恋人长卿,陷入“权色交易”的圈套中,使她无法“存活于世”。此事一旦暴露,便辱没了表兄的才华,毁了他的功名,也会使一大批相关人员受到牵连。而沈知章也不敢犯“欺君大罪”,“诰封已赐皇恩重,我若退亲是欺君。你身已系吾性命,不惜万金买幽魂!”从而活生生地将陈玉娥推向死地。王长卿也“生不能救妹命,死亦当护妹身”,双双走向殉情之路。

最后,在与恶势力斗争的失利下,对人情、人性的坚守是其爱情悲剧的内在动因。剧中,玉娥的父亲陈国仁与表叔刘好问为长卿所做的种种努力,其本心是善良的,是亲人间真情的表现,但却因此拆散了长卿与玉娥这对鸳鸯;玉娥出于对长卿爱的奉献和牺牲,却使自己陷入爱情悲剧的深渊;最终,王长卿获悉内情后,宁愿抛弃乌纱帽,与沈知章争夺玉娥无望后,以死抗争。到此,美丽的爱情化作两缕幽魂,飘向阴间。

剧目不仅把批判的矛头指向腐败和封建君主专制的本体,而且对人情、人性及真情、真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而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魂断鳌头》虽取材于历史,反映的是晚唐科场腐败断送了一对才子佳人美好生命和爱情的故事,但对当下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反腐败具有强大的社会现实意义。腐败是一种社会积弊。古代有,现代也有。有时隐秘,有时张狂;有时泛滥,有时收敛……腐败的手段不一,表现形式多样,有以权谋私、权权交易、钱权交易、权色交易、暗箱操作等。

《魂断鳌头》对于历史题材的选择,是富有深意的,正如郑怀兴在《写戏随感》中说:“有的同志认为这个戏将古人古事现代化了,是影射目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以为人类社会是螺旋式地向前发展,现代生活常与古代生活在某些方面有惊人的相似。在这相似之处挖掘古代题材,这不是将古人古事现代化,倒是替某些返祖现象的今人今事找点历史渊源,颇有警世之用。通关节、开后门等现象本来就是封建主义制度的产物,为何今天尚未绝迹?这说明封建主义残余思想还在毒化我们的社会。故而,批判古代通关节现象的戏也能传达出当今时代的需要,呼出人民的心声。作者不是鬼鬼祟祟地含沙射影,而是坦坦荡荡地挽弓射虎——怒射曾给古代人民带来苦难,还给现实生活刮起阴风的封建主义思想之虎。这是一只活老虎。”

《魂断鳌头》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腐败现象还不突出,剧目演出时,很受教师群体等知识分子的欢迎。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腐败问题越来越频发,乃至成为危及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之一。《魂断鳌头》所反映的腐败问题及警醒作用在今天无疑具有重要的的现实意义。

《魂断鳌头》剧照3

其次,腐败必须严惩。腐败是指人们为了谋取私人利益,牺牲一定的代价,包括金钱、财富、美色等,与有权势者进行不可告人的内幕交易。它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不仅损害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也使人丧失高贵的人格和品性。对于腐败现象,必须严惩不贷。这个戏在抨击晚唐科场腐败、揭露权贵无耻的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人们往往都痛恨腐败,可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却有可能参与了腐败,并为之付出惨重、无可挽回的代价。

在当今腐败频发的社会,反腐斗争具有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党和国家的政策是不仅要严惩腐败,而且要加强腐败预防,净化生活土壤,使人们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定要让腐败的人付出高昂的、无法承受的代价。不仅要加强法律的权威,也要让人性、人心受到震慑,否则,腐败必将会滋生下去。

再者,真正的爱情是为对方奉献和付出的。在历史题材剧目的创作中,郑怀兴的笔力总是透过那层由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错综的矛盾纠葛所编织而成的密网,深入到人物心灵发展的完整世界,因此,观众已不再是单纯地从欣赏中获得事件的印象,而是从人物的情感发展中得到了人生的心灵体验。正如郑怀兴所强调的,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代盛衰更替的经验,让人民以史为镜,这都应该属于历史剧创作的副产品,并不是剧作者执意追求的。他是想通过刻划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探寻人类心灵的奥秘,去表现他所认识到的人类情感。

剧中,除了对腐败的批判,剧作者还对人情、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尤其是为对方献身的真爱。王长卿和陈玉娥两人本可以把真正的爱情藏在心间,继续存活下去。但他们为了真爱,双双殉情,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在人类社会中,有男女就会有挚爱、有真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真情要发自真心,人格才崇高、伟大,人性才圣洁有光辉。真正的爱情,应当是忠贞不渝的。当下,男女之间的爱情受到了拜金主义、泛欲主义等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人们之间拥有真正的爱情,又能为真爱奉献自己的,实属能难可贵。虽然,我们并不提倡王长卿和陈玉娥式的殉情,但剧中人为真爱献身的精神令我们震撼。

最后,让观众再次感受到悲剧是将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审美特质。悲剧理论认为:悲剧性就是指人对死亡、苦难和外界压力的抗争本性;悲剧主体具有强烈的自我保存和维护独立人格的欲望,往往因为对现状的不满而显示出强烈的不可遏制的超越动机,并能按自己的意志去付诸行动,即使命运使他陷入苦难或毁灭境况之中,他也敢于拼死抗争,表现出九死不悔的悲剧精神。

剧中,陈玉娥则是为了她心爱的人而忍辱负重,“一任我吐丝自缚”,她的悲剧不像祝英台和林黛玉那样,直接由封建强权造成,她的性格也不具备那种强烈的反封建意识。剧中通过她对封建关系网强大的认识和“屈服”,就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悲剧意味的深重。而王长卿在爱情受到破坏的情况下,也不愿苟活于世,他不惜扔下那顶状元帽,誓死捍卫表妹的一缕香魂。

鲁迅先生认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悲剧就是悲剧主人公经历的一系列偶然发生的事件,却存在必然的联系,这必然的联系导致的结果是毁灭,主人公无力改变,这是命运的强制力量。戏剧有收场的时候,但是《魂断鳌头》这出悲剧能引发我们思考的东西却很多很多。

(责任编辑:康海玲)

猜你喜欢
表兄悲剧腐败
伟大的悲剧
表兄的七月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近视的悲剧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地球的“表兄”
一曲悲剧英雄的赞歌——《伟大的悲剧》解读
殊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