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融合建设路径探析

2016-10-18 08:48刘佳雯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队伍思政

刘佳雯(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融合建设路径探析

刘佳雯(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融合是日常学生工作与思政理论课融合建设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化、学生工作课程化发展都迫切要求加强队伍融合,新形势下加强队伍融合建设要注重领导管理体制融通建设、育人素养融汇锻炼、工作载体融合运用。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日常学生工作;思政理论课;

日常学生工作与思政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前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后者则是主渠道,二者的协调配合是最大限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佳路径。长期以来,学生工作与思政理论课教师工作的分类管理、专业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二者工作上的隔离,未能协调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最佳效果。因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融合发展是协调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首要的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一、队伍融合建设的提出及其发展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承担者,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辅导员、班主任等日常学生工作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思政理论课教师承担着高校“两课”的教学任务,在对大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建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努力加强两支队伍工作的协调性,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当前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举措。

新时期,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规定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融合建设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指出,鼓励优秀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而奠定了高校“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为学生工作者与思政理论课教师的融合建设指明了明确的方向。2006年教育部第24号令,即《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教师队伍兼职工作提出了更加具体和细化的要求,指出专职辅导员可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不仅如此,专职辅导员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这一规定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课程教学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明确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要在学校牵头抓总、各支队伍协力推进等方面加以改进,为新形势下队伍融合建设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中央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方针的接连出台,从强调人员配备到注重机制协调,从做好顶层规划到落实制度保障,从指明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问题到把握未来工作的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概括总结和系统分析,显示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也充分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融合建设、协调发力这一工作思路的战略意义。可见,当前应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严峻形势,应加强队伍融合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努力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主动性、协调性和系统性。

二、学生工作者与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融合的必要性

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魅力的源泉。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是指思政理论课立足于生活世界,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的发展趋势[1]。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说过:“教育只有一种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2]”脱离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会丧失其社会价值,还会失去其固有生命力。

首先,从教育内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活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融合。教育内容解决的是“向受教育者施加什么”的问题,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活化转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卸下神圣的光环,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走向学生生活世界的重要转折,它要求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等理论以生活化方式展现、用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方式进行渗透,以提升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兴趣。这就要求思政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班主任加强联系,时常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需求,紧贴学生思想实际开展教学和学生工作,真正实现教育内容的入耳入脑入心。

其次,从教育方式方法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生活化要求队伍融合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显性的灌输教育为主,课堂教学是其主要手段,其吸引力不足的弊端长期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发挥,新兴的网络课堂虽然走进了学生生活,但仍存在网络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评估的难题。学生工作者开展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多样、方法灵活,尤其能够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发挥了较好的效果。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生活化要求学生工作者与思政理论课教师加强融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师生交往互动,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央16号文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社会实践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日前,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强调,要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明确了实践教学对于思政理论课程建设以及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思政理论课的实践化是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为中心,不断规范实践教学手段,完善实践指导方式、扩展实践领域、优化实践结构的一系列发展过程。思政理论课的实践化离不开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要实现思政理论课的实践化。学生工作者与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融合将有助于实现思政理论课实践化发展目标,具体来说,一是能够促进实践教学工作具体落实,丰富思政理论课实践形式。日常学生工作者以各种形式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党团建设等活动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因此,将这些活动纳入思政理论课教学计划,不仅有助于解决实践教学形式化问题、丰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还将推动实践教学工作的具体落实,大大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二是能够壮大实践教学队伍,加强思政理论课实践指导。学生工作者包括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政工干部等,大多具有丰富的实践活动指导经验,学生工作者与思政理论课教师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将极大地解决实践教学队伍单薄、理论课教师缺乏实践指导经验等问题,充实实践教学队伍,实现实践教学活动预期效果。三是能够增强实践教学规范性。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虽然已经逐渐纳入教学计划,但谁来开展实践教学,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等都没有明确的计划安排,组织管理松散,未形成标准的实践评估体系。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学生工作的实践育人体系较为完善,组织机构及责任划分机制较为健全,学生工作者与思政理论课教师的结合将极大提升实践教学的规范性,促进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第二课堂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日常学生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工作的课程化主要是指各高校按照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教育标准,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开设系列素质拓展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的办学趋势。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依托素质课程载体推动学生工作者与思政理论课教师的融合,是促进学生工作的课程化,增强学生工作科学性、系统性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从学生工作者的教学工作来看,目前日常的学生工作主要通过交流谈心、心理辅导、团体活动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是学生工作者的薄弱环节,部分辅导员和班主任由于缺乏必备的教学素养而无力承担素质拓展课程教学任务。这就需要与思政理论课教师交流学习备课方法、教学方法、理论分析方法等技能,促进学生工作者教学能力提升,在教学技能方面满足课程化要求。

另一方面,从思政理论课所讲授的内容来看,思政理论课大多涉及政治性很强的理论,虽包含思想道德、政治理论、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内容,但仍不能完全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如心理调适、形势与政策教育、女性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就需要素质拓展系列课程来完成。因此,以素质拓展课程建设为契机,以教师队伍融合为着力点,创造机会让学生工作者走进课堂,走上讲台,是推动学生工作课程化有序开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措施。

三、新形势下加强队伍融合建设的路径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是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主要力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主力军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围绕新形势下高校在舆情研判、网络宣传、抵御渗透等重点难点工作方面,开展研究的针对性不够、队伍培训的有效性不强,缺乏有效调动队伍积极主动性的鲜明激励导向和政策机制,学校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各支队伍协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尚不完善。因此,“配齐建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加强新形势下队伍融合建设,要在领导管理体制融通建设、育人素养融汇锻炼、工作载体融合运用等方面下功夫。

领导和管理体制决定组织的模式建构,影响工作开展的效果。学生工作者与思政理论课教师两支队伍要想达到统筹部署、协同发力,首要和关键的环节就是打通领导管理体制机制,为融合工作做好人员、制度、资金等保障。具体说来,一要做好队伍融合的制度设计。以“一盘棋”的理念整体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安排,建立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由校党委负责总抓,领导小组内应包括学工部、就业处、教务处、思政理论课部等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以便统一安排各项工作,做到齐抓共管。二要建立双向沟通机制,搭建沟通平台。定期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大会、主题沙龙活动等,创造条件加强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者之间的联系,促使互相之间借鉴教育方法,共同提升教育教学吸引力。三要建立并完善队伍融合评价和激励机制,为融合工作提供政策保障。通过落实辅导员“双重身份、双线晋升”,为辅导员、班主任今后事业提供多条出路选择,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同时给予学生工作者和思政理论课教师更多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对贡献突出的教师和学生工作者进行奖励和表彰,激励更多教师参与到融合工作中来。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整体素养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开展的水平和效果。目前我国已有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21个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12个,共开展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132期,每年联合举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6期,择优资助项目化建设也在不断推进。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情况,队伍整体素养的提升还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提升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素养,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学生工作者和思政理论课教师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力军,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政策导向,因此必须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同时注意加强学生工作者科研能力培训锻炼,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管理、科研同步发展。

二要加强队伍网络宣传、舆情研判能力培训。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加强队伍“网宣能力”。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信息化素养直接决定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必须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在网络宣传和舆情监控引导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高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成效。

三要注重队伍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践基地研修锻炼、杰出辅导员骨干计划等,让新晋辅导员、班主任与从事一线学生工作多年的资深辅导员、党团干部面对面交流,增强职业认同感,解决因日常琐碎事务而带来的职业怠倦、归属感缺失等问题。四要加强队伍协同创新能力培养,在教育方法、管理方法、媒介运用等方面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工作,以教师队伍的创新感染、带动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

载体承载着主客体的活动方式,在主客体活动开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与桥梁作用。丰富并合理运用学生工作者与思政理论课教师之间的工作载体是加强队伍融合的重要路径。要创新运用各种载体形式,发挥传统载体与新型载体、现实载体与虚拟载体、教学载体与管理载体等在队伍融合中的作用,注重效果的整体提升。具体有以下方面:

一要抓住课堂教学载体,发挥显性教育的主导优势。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载体,要创造条件让辅导员、班主任、政工干部、共青团干部等“上讲台”,参与到思政理论课、形势政策课和党课的教学之中,在锻炼和提升学生工作者理论水平的同时,也为学生工作者和思政理论课教师提供了绝好的学习交流机会。

二要合理开发运用实践活动载体,发挥实践活动的隐性育人功能。实践不仅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也是日常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运用实践活动载体时,要注意统筹策划、合理安排,在实践目的、实践环节、实践资源开发上增强创新性、注重规范性、提高实效性,使实践活动的系统有序开展成为联结两支队伍的重要纽带。

三要注重管理载体的运用,发挥管理的重要导向作用。管理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一般来说,学生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管理角色,其在学生日常生活、教学教务、就业指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管理和指导作用,而让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兼任学业导师、辅导员、班主任等管理职务,不仅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也是更好地发挥专业指导、思想指导、人生指导的重要举措。

四要进行新媒体平台搭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融合空间。思政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工作者在搭建和运用新媒体平台时,一方面要注重新媒体平台上舆论导向的一致性,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QQ群、校园公众平台等新媒体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还要从中选拔组建一支新媒体监管骨干,净化新媒体空间,协同发挥新媒体空间中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潜力。

[1]王德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范式建构[J].高教探索,2O1O(5):111-114.

[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3O.

(责任编辑:吕萍)

G641

A

1008-5254(2016)01-065-05

2O16-O1-15

刘佳雯(1992-),女,山东威海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O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理论课队伍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