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清燕,张欣
(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3)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及对策
曹清燕,张欣
(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83)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以否定、批判、解构、颠覆为核心,强调否定性、碎片化、不确定性、非联系性以及多元化,反对整体划一的思维方式和二元对立的思维,主张反理性、反传统、反基础、反本质及反中心。作为一种当下流行的文化思潮,它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政治观的认同,加剧了他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相对化,导致他们道德世界的矮化和精神世界的沙化,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鉴于此,高校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等,消除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
后现代主义思潮;大学生;思想观念
当法国的《世界报》于1981年向其晨报读者宣布“一个幽灵——后现代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出没作祟”时,也许并未料到,这个“幽灵”现在已然现身,“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用语”[1]。产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70年代风靡于欧美国家,从90年代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蔓延。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后现代主义思潮进入我国,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极易受其诱惑,接受其多元、相对的理念,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政治思维模糊、政治意识浅薄、价值标准多变、价值选择混乱、流浪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弱化、理想追求缺失、行为方式随意化等负面影响。
后现代主义思潮不是肤浅的“时髦话语的喧嚣”,它根源于现代性的局限之处,是一股批判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带来之后果的文化思潮,杰姆逊将其视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2]。在欧洲启蒙运动的推动下,西方社会率先进入了以理性和科学为核心的现代社会。现代社会宣扬理性,“理性应是我们最高的法官,应当指导一切事物”[3]。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理性允诺给人类的美好未来已完全破灭,甚至在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过程中,理性逐渐成为自身的对立物,不断地奴役、压迫人,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使人变成机器的附属物,人片面地发展自己某一方面的才能,从而成为一个“单向度的人”。与此同时,作为食利阶级的资产阶级,消费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主题,他们极尽地通过物质享受来满足自己的虚荣。与物质的极度奢靡相对应的却是他们精神世界的日益空虚和迷茫,他们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极度奢靡、炫富,逐渐使自己成为“权力的工具”和“金钱的工具”。在对名利的拼命追逐及对金钱的极力崇拜中,人的善良、纯真、道德、信仰、勤劳等美好的人性一一沦丧了,人逐渐被异化了。此外,现代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如生态系统失衡、水土流失、全球变暖等。人类以主人的身份自居,认为“万物皆备于我”,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任意支配大自然,从而导致大自然遭到了不可逆的破坏,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正是基于现代社会的这些弊端,后现代主义思潮得以产生。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一种文化思潮,目的在于省察和超越现代社会中一切理所应当之事。作为有别于传统思考方式的新思维方式,它以否定、批判、解构、颠覆为核心,强调否定性、非中心、碎片化、不确定性、非联系性以及多元化,反对整体划一思维、二元对立思维,渴望开放、沟通、理解,渴望接受新奇事物,倡导一种异质性、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其理论实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认识论上,理性以绝对真理的化身自居,自立为王,强调人们对绝对真理的追求,强调确定性、整体性、同一性与终极关怀。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根本不存在绝对真理和永恒价值,一切都处于不断的生成、变化之中。他们认为,正是由于对理性的极度迷恋与过分追求,人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受到了束缚,人逐步走向标准化,人的独特性与个性丧失。因此,后现代主义者大力批判理性因素,倡导非理性因素,主张人的体验、想像、直觉、情感、激情是创造的根源、认识的源泉。同时,他们认为,在理性话语的核心暗含着极权性和压迫性,它是通过对非理性的强制和压迫才使自己获得权威的地位。后现代主义者彻底反对传统,对传统的同一性和确定性原则表现出彻底的反叛态度,倡导不确定性、偶然性,显示出一种不愿接受任何约束、反对任何固定化的精神。
利奥塔认为,现代社会在知识问题上的突出特点,就是用“以一驭万”式的思维方式,求助于诸如“共识”“确定性”“稳定性”等元话语或宏大叙事来使知识合法化[4]。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带来了信息爆炸,原有的体系崩溃,没有人能够把握知识的整体,“人们也不再拥有普遍通用的元话语”[5],这样一来,基础就被消解了。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人们不必再苦苦追寻事物的基础和本质了,基础和本质已经不可能被人类所掌握,人类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事物本身,即回到事物本身,观察事物本身的特征、关注事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不必再去深究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他们倡导多样、差异、开放和非连续,主张平面化、无深度,将人类的着眼点放在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事物本身之上,主张人去体味世界的多元与多样。
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过去标榜“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是这个整体的中心”的言论是错误的,“中心”是不存在的,世界也并不是一个统一体,而是混沌、碎片化,是多样、差异、流动、无序的。作为后现代主义先驱的德里达,他旨在解构一切建立在二元对立逻辑之上的固定的等级结构“逻各斯中心论”“在场形而上学”。他解构“言语中心论”,认为在言语和书写两者的对立中,言语并非处于支配地位,而是在言语存在之前,书写已经先于言语存在了,这样一来,言语与书写的地位就互换了。并非言语先于书写,而是书写先于言语,这样,“言语中心论”被彻底解构了。“言语中心论”的解构也就意味着“逻各斯中心论”“在场形而上学”的崩溃。此外,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人类并不是世界的中心,“‘我’、主体,既不是自己的中心,也不是世界的中心——至今它只是自以为如此。这样一个中心,根本不存在”[6],他们要求打破人类中心的权威,重新思考人类与整个世界的关系,构建人类与世界新的和谐并存的交互关系。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当前流行的文化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资本主义,有利于他们多元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学会与人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有助于他们树立绿色环保观念。但同时,它对大学生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值得教育者加以重视。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之中,部分大学生既没有被传统文化所感化,也没有树立起新的信仰,正处于精神迷惘时期。后现代主义重否定、解构、颠覆,进而否定一切,使人陷入了虚无和无政府的境地中。后现代主义的这些主张对于精神世界迷茫的大学生很有吸引力,使得部分大学生反对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他们甚至相信马克思主义在当今社会已经过时了,对于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也持怀疑的态度,甚至还有部分大学生看到当今美国的强大进而十分认同资本主义的主张,主张在中国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政治上实行三权分立、经济上推行私有化等。此外,部分大学生还接受了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相关联的历史虚无主义影响,否定社会主义革命、抹黑历史人物、调侃民族英雄,对于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一代领袖毛泽东进行了一系列的否定。近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的“三个决不允许”和“一个绝不能”,遭到了部分大学生的曲解和攻击;部分大学生看待共产党“打虎灭蝇”的反腐斗争,不是把关注点集中在共产党反腐败的决心和力度上,而是强调我国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存在问题,进而宣扬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等。
当前我国社会观念多元混杂,国外的各种思潮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及主流价值观相互冲突、交融、并存,构成了一个多样话语的空间。后现代主义反对绝对真理和永恒价值,这对正处于价值信仰空虚期的大学生极具吸引力,使得部分大学生一接触后现代主义的相对价值观就不加分辨地积极认同,加剧了他们形成多元、相对的价值观。“后现代主义指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家园的迷失,但它并未肩负起帮助人们解脱现实困顿、价值迷乱的使命”[7],部分大学生做事完全感性化,跟着感觉走,以自我为中心,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随心所欲。他们拒绝“核心价值”,甚至否认“价值共识”,对教育者的价值影响或引导持怀疑、排斥、反感态度,甚至认为教育者的价值影响是对其自身价值选择权利的侵犯。
后现代主义坚持否定、批判、消解,坚持多样、差异、自由,对于已成体系的理论坚决进行解构,同时,对于社会已成型的一些规则也不断地进行挑战,它消解了责任与义务,否定社会准则和社会规范,从而滑向了道德相对主义。部分大学生在后现代主义这些新颖别致的理论主张的影响下,秉持“道德无用论”和“道德过时论”,放弃了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淡化了是非善恶观念,放弃了社会责任与义务,其道德认同感降低、道德敬畏意识淡漠,知而不行。小到过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公交车上不让座,大到论文剽窃、考试作弊,乃至持刀杀人等,他们逐渐放弃了道德追求,其道德世界一步步矮化。
后现代主义者重视现在,轻视历史,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导致部分大学生放弃理想信念,生活目标迷惘,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同时,在后现代主义多元、相对价值观的冲击下,部分大学生自私自利、利字当头。在生活中,他们把金钱看得很重,认为金钱是万能的,金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部分女学生在找对象时,都倾向于家庭条件殷实的“官二代”“富二代”;在服饰方面,只是一味地寻求“酷”“炫”,为了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甚至把各种邪恶、丑陋的东西视为美、当做时尚,硕大的骷髅头赫然印在衣服上。在学习上,逃课、课上睡觉、低头玩手机的现象比较普遍,“60分万岁,61分多余”的口号在大学生中有一定市场。后现代主义者推崇游戏,这也导致部分大学生不问人生意义、人生价值,满足于感官上的享受,醉生梦死、游戏人生,不时游玩于KTV、酒吧等娱乐场所,纵情放松。
针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消极影响,我们应该正视现实,努力加以教育引导。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的人才群和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重大任务,针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他们政治观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首先,要教育并引导大学生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原著,而且还要研读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具体实践中形成的优秀理论成果,学会用辩证批判的思维看待资本主义制度,明确资本主义所宣扬的理念的表面化与虚假性;学习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本土化的过程中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进而从历史的角度弄清楚共产党的发展进程,明确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我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由人民选择和确定的,从而抛弃历史虚无主义,给予党公正的评价,给予历史人物准确的评价。其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平等交流的沟通方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选用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的理论热点,使他们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各种新颖的思潮,辩证地看待各种思潮,从而不会轻易地盲目地认可某种思潮,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觉性。
后现代主义社会思潮倡导的价值相对主义和价值多元主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为了防止其进一步地侵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首先,我们应该加大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流价值观,高扬主旋律。高校可以通过举办知识问答活动、观看爱国主义主题电影的方式,加大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力度,使主流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真正做到“主流”。其次,高校可以在全校进行主流价值观的解读与释义活动,通过专家学者的分析与解释,引导大学生更正确、更深入地理解主流价值观,进一步明确主流价值观的正确性与预见性,进而从内心深处接受它、认可它。最后,高校应该将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引进校门,同时,在校园中发掘思想觉悟高、身体力行先进价值观的大学生,将典范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大力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从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向他们看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做优秀人物。
后现代主义标榜“放弃责任”“放弃道德”,对于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为了矫正大学生在道德观念上的偏差,防止部分大学生行走在道德的“灰色地带”,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弘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不逃避责任与义务,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同时,要促进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用自己的行为方式践行自己的道德观念,严格遵守社会规则,树立规则意识,做一个有修养的新一代青年。
大学是知识的集聚地,同时也是各种文化思潮的聚集地。大学生生活在校园里,深受大学环境氛围的影响,因此,高校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应该坚持主流文化的方向,用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统领多元的校园文化,通过举办多样的校园活动,宣传主流文化,进而扩大主流文化的辐射范围,从而使得更多的学生接受并认可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同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通过讲授、宣传的方式在校园里蔓延开来,增加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从而寻求精神的寄托。此外,要加强校园文化的网络建设。大学生的分辨力还不是很强,对于网络中的某些言论、信息信以为真,欣然接受,从而影响其价值观念;还有部分大学生自制力不强,沉溺于网游中,在虚拟世界中浪费光阴。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对于网络上宣扬不正确价值观的行为、发表过激言论的行为进行全面监督,并进行线下惩罚;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引导网络舆情,使网络舆情向着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方向发展,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接受、认可并践行主流价值观。
[1]拉什.后现代主义社会学[M].伦敦:罗特里治出版社,199O:1.
[2]吉姆·鲍威尔.图解后现代主义[M].章辉,译.重
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O15:34.
[3]王冶河.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增补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OO6:99.
[4]冯俊.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OO3:17-19.
[5]利奥塔.后现代状态[M].岛子,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41.
[6]布洛克曼.结构主义[M].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O:24.
[7]张传开.马克思哲学视域下的现代性[J].哲学研究,2OO7(1).
(上接第1O页)
于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挖掘。虽然我们不能做到纽曼在社会行动模式中所提出的开设涉及哲学、文学、英语、法律、社会学、历史、法律公关、商业管理、会计学、社区组织的课程,锻炼青少年交际、总结、辩论、论证等能力,但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应给学生提供社会、学校、家庭的支持,充分挖掘他们的实践能力,在改变环境中提升自己,在改造世界中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是我们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责任编辑:吕萍)
参考文献:
[1]戴茂堂,江畅.传统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OO1:43.[2]FREDWNEWMAN.EducationforCitizen Action:Cha11engeforSecondaryCurricu1um[M]. Berke1ey,Ca1if:McCutchan,1975.
[3]刘可风.以学生为本: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新理念
[J].中国地质教育,2OO7(3):63.
(责任编辑:吕萍)
G641
A
1008—5254(2016)01—017-05
2O16-O1-O6
湖南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引导研究”(XJKO11QDYOO1)、中南大学教师研究基金项目“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研究”。
曹清燕(1931-),女,河南南阳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张欣(1992-),女,山西大同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O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