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人才工作?创新用人机制

2016-10-17 19:43肖建国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培训基地林区人才队伍

肖建国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改革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林区人才工作总体水平与生态文明建设、国有林区改革等方面的工作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所以,林区应当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人才强区战略,明确人才工作目标,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快推进人才素质结构与产业结构一体化进程,为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崛起、富民兴林的目标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

一、提高认识,着力推进人才工作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由过去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为此,我们必须科学把握人才成长规律,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作用,加大人才投资力度,从而加快推进林区自身改革发展。

(一)人才工作是林区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努力造就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林区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把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切实把各类优秀人才引导到林区各个岗位上来。这就要求我们科学研究制定人才的分类、分层,对具体能力和业绩标准作出科学评判,建立职业分类标准体系,构建起科学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在实践中发现人才、检验人才,营造踏实肯干成才、扎根一线成才、勤奋钻研成才、立足岗位成才的良好选人用人氛围。

(二)人才工作是提升林区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把人才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能够有力提升林区的核心竞争力。国有林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大力加强国有林区人才工作,对坚持绿色发展、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加快培养一批懂管理、会经营、掌握精湛技术和技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在国有林区改革中走出一条绿色永驻、永续利用、和谐进步的发展之路,才能保证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竞争力。

(三)人才工作是林区自身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2015年4月1日开始,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迎来了深化国有林区改革的新时代。面对建立新型国有森林资源管理机构、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创新森林资源监管体制、积极推进国有林区产业转型等新任务新要求,迫切需要建设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高技术的科研队伍和高技能的产业队伍,为顺利推进国有林区改革提供人才保障。林区要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立足林区人才资源特点,依托优势产业实施人才优先开发战略,使人才结构调整成为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先导、人才投资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人才制度创新成为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着力加快和深化林区自身改革。

二、创新机制,推进人才队伍素质结构与产业结构一体化

当前,林区应当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创新人才体制机制,通过找到最佳契合点,着力解决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不对口、区域分布不协调、能级层次不匹配等问题,加快推进人才队伍素质结构与产业结构一体化。

(一)建立用人机制。一是围绕林区对人才的需求,抓紧建设林区人才市场,积极构建特色产业高端人才集聚平台、本土人才培育平台和区域人才交流合作平台等“三大平台”,努力打造国有林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人才高地。采取事业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等多种有效办法招才引智。二是积极与发达地区进行人才开发合作交流,在区域人才市场、人才服务合作、产学研基地、院士工作站、人才培训、人事政策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三是建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和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加大科技创新的研发经费投入,组织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建立健全人才投入绩效考评制度,科学编制人才投入预算,提高人才投资效益。

(二)建立联动机制。遵循“哪里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就为哪里提供什么样的人才;哪里需要多大规模的发展,哪里就要布局相应规模人才队伍”的人才配伍规律,打破人才身份、地域限制,清理挡住人才流动的5个“藩篱”(户口、编制、档案、子女上学、出入境管理),加快组建自己的创新创业团队,实现产学研无缝对接,将引进、集成、转化外来技术、经验、科技成果与自主研发创造相结合,促进技术链和产业链“两链”融合,推动生产技术和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坚持人才开发的市场导向,依托优势产业和重大课题聚才引智,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三动”联动机制,引导人才向林区重要领域、重大项目和急需行业有序流动。以人才素质结构的优先调整引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人才专业结构、区域结构、层级结构市场调节来适应林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三)建立培训机制。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强化培训。一是建立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林区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优势,打造林区“六大培训基地”,即林区女职工培训基地、林区党性教育培训基地、全区企业财务人才培训基地、全区生态旅游产业培训基地、全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生态教材资源开发基地、国家级国有林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把“请进来”讲座拓展为“引进来”培训,实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打造培训产业的双赢。二是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培训产业“五大体系”,即以各级党校和职工培训中心为载体,建立健全培训产业组织体系;挖掘林区职业教师、党校理论教员、专业技术骨干等师资资源,形成本土师资体系;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持证上岗制度,制定职业等级与工资待遇挂钩政策,形成合理的政策体系;设立人才基金,加大人才培训的资金投入,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专款专用,形成合理的培训产业资金保障体系;认真贯彻《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职工教育培训职责,将职工培训纳入《劳动合同》,严格执行培训产业的法律体系。三是优化素质结构。林区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存量较大,专业结构丰富,是企业和社会的宝贵资源。要依据木桶原理,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补短板”式培训与“何处长、用何处”的“扩长板”式培训相结合原则,科学合理安排设置培训课程,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突出法律教育,提高人才队伍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突出能力建设,提高人才队伍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突出道德养成,使人才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模范,不断优化林区人才队伍的素质结构。

(作者单位:内蒙古森工集团)

责任编辑:刘秉承

猜你喜欢
培训基地林区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辽宁省大梨树村成为国家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
环境保护部北京会议与培训基地锅炉煤改气项目
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落户达西村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改进方法
农业部第26家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揭牌
福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