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昕烨++陈媛媛
摘 要:教室调度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的人工手动审批方式容易引起教室使用冲突,并导致部分教室使用率过高,存在申请—审批流程较长等问题,本文针对学分制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室调度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基于“互联网+”的教室申请—审核制度的设计方案,使教室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人性化。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场地;申请审核;调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4-15
一、现状分析
1.教室申请量大,且教室使用频率不均衡
笔者通过对西南民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的数据进行统计发现,教室预约申请量达3245条。若按照一学期17个教学周来算,平均每个工作日办理约37条教室申请,这个数据尚不包括由于调停补课产生的教室地点变化。频繁的教室调度导致教室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从教室的使用率来看,我校多媒体教室的使用频率呈现正态分布,部分教室的使用率超过80%,过高的使用率加速了多媒体等设备的老化。
2.使用主体和用途的多元化
我校教室的使用者包括任课教师、学生、校内机构和校外机构。从用途来说,既要兼顾本科、研究生和双学位等的课程安排,满足临时调停补课的教室需要,还面临其他事项的教室申请,这其中有创新活动、各类讲座培训、考试排考、校内各种学生社团活动、会议等,还有校外机构的各类招聘、培训类事项等。教室使用主体和使用内容的多元化增加了教室调度管理的复杂性。其一,要考虑非教学活动对教学活动的影响。部分任课教师反映,某些社团活动中的喧闹声极大地影响了授课效果。其二,控制教室的实际使用者难度加大。由于缺乏一个实时的查询平台,教学楼的巡逻人员很难判断目前教室中开展的培训是否违规。
3.管理主体不同,申请流程繁琐
对于综合性的高校来说,需要管理的教学场地无论是数量还是类别都是可观的。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学场地,其管理主体也不一样。由此导致使用者常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申请。而且,根据申请教学场地的不同,还需前往不同的主管部门递交表格,存在较高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二、基于“互联网+”的教室调度设计
1.整理数据
一方面,获取教室的准确信息,如所在楼名、教室编号、座位数、考试座位数、使用单位等。另一方面,分类将各教学场地及相关信息录入教学管理系统。教室可分类为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艺术类教室、各学科实验室、学术讲演厅、运动场地、校外实践场所等。
2.分配账号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账号分配。①具有申请权限的账号有任课教师、学院和行政部门,以及通过审核的校外机构。②具有初级审核权限的账号为学院,负责对调停补课进行初审,③具有终极审核权限的账号为各教学场地的主管部门(如教务处),主要是对初审通过的调停课申请进行复审和对其他非教学活动的教室预约使用进行审核。
3.拟定教室使用规则
教室申请使用规则需要强调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教学和非教学活动的安排尽量在时间或空间上进行分离,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不受干扰。二是对部分教学楼的周末时间段可设为限制申请,为排考预留场地。三是拟定校外机构的申请使用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刘贻新,陈宗术,陈浪诚,等.新时期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的创新工作[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2).
[2]黄 蓉.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模式[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