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化推进机制及启示

2016-10-14 09:42陈君王利艳刘旭东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日本

陈君?王利艳?刘旭东

摘 要 日本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化发展方面创建和完善了公私二元发展机制、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师资质量保障机制、资金分配保障机制和产学官结合机制。借鉴日本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化发展机制的有益经验,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就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化推进机制,提出公私二元发展、保障教学与师资质量以及合理分配教育财政资金、推进产学官合作等建议。

关键词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化;推进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0-0070-0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日本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化方面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推进机制。日本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化推进机制为日本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培育了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中高级应用技术人才,极大提升了日本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人才竞争和创新创业能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研究日本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化推进机制,可以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发展以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日本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化推进机制

(一)公私二元发展机制

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诉求能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化和高质量化的平行发展,日本在国立、公立和私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共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公私二元发展机制。该机制的主要特征在于高等教育机构类别化发展,办学主体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国立(公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负责教育质量的提升,办学主体为民间团体和个人的私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负责教育规模的扩大。国立(公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具有如下特征:办学理念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诉求,发展目标为满足“国家”和“地方”对高质量专业型人才的需求,发展道路为高质量、精英型的高等职业教育,保证教育质量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步提升;教育机会主要提供给能够与四年制本科高校毕业生相匹敌的精英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多成为国家层面的高精尖专业技术型人才;高等专门学校是其主要存在形式,学科构成主体包括实用类学科和工程技术类学科;实施五年一贯制教育,即两年的后期中等教育和三年的高等专科教育[1]。私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具有如下特征:办学理念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诉求,发展目标为满足个人对高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发展道路为大众化的高等职业教育,保证教育机会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的规模化需求;教育机会主要提供给普通的社会成员,学生的学习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文化素养,毕业后多成为中级专业技术型人才;专门学校和短期大学是其主要存在形式,学科构成主体为综合类课程和文化教养类课程;学制为两年或三年,专门学校则包括中等专科部和高等专科部两部分[2]。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公私二元构成机制在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化发展方面功不可没,私立高等职业教育负责高等职业教育机会的扩充,这使得国立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有更多精力致力于教育质量的提升,而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国立高等职业教育的掌舵作用,又使得国家主办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在顶层设计方面较私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能够做到相对“优质”。

(二)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是日本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化推进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机制突出反映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教学目标方面,将具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主要培养目标。此外,为破解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容易畸形发展的困境,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还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过程的又一重要目标,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生对所从事工作的操作、认知、管理和创新能力;二是学生作为“人”应该具备的人文素养能力,即认识社会、表达自我思想及自我提升的能力。课程设置方面,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基本着眼点,立足于经济社会对专业型人才能力的需求,开设了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覆盖生产过程整个阶段的专业课程;以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基础开展理论课程,同时还将实习课程以螺旋方式系统化地融入到专业课程之中,以课堂教学→实习→教学反思→实习的形式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显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实现“学校学习”和“工作学习”的互动与结合,从而构筑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化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将计算机和外语教育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拉大人文素养课程与专业技术课程的比例(目前比例为110∶100)。教学方式方面,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式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学弹性发展空间的增强,能够按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专业基础课程因材施教,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依据学生对实验、实习科目的需求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比例;实现课程教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积极邀请社会专业人士到学校给予学生前沿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术大赛,使学生在得到社会认可的同时加深对自我的认识。

(三)师资质量保障机制

为保障教育质量,日本从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标准、来源和职后发展三个方面入手建立了稳固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质量保障机制。第一,师资标准方面,为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能够稳定在一定水平之上,日本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高等职业教育师资水平做出了相当苛刻的要求,这些要求具体体现在日本依据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种类制定的设置基准之中,即《高等专门学校设置基准》《短期大学设置基准》和《专修学校设置基准》。上述基准对高等职业教育师资提出了明确要求,以1961年日本文部省(现在的文部科学省)颁布的《高等专门学校设置基准》为例,其中明确规定了成为高等专门学校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的条件以及教师晋升的条件,并成为高等专门学校教师发展的最低标准[3]。第二,师资来源方面,日本通过专门培养、返聘普通高等教育机构教授以及招募社会人士等途径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师资来源的多元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专门培养指的是通过混合型的教师教育模式,借助具有教师培养资格的综合性大学或者是工科院校的工业教师教育课程来实现师资的计划性培养;返聘普通高等教育机构教授是指通过优越的待遇将普通高等教育机构退休的教师返聘,从而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招募社会人士指的是将具有实际操作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的企业人士招募到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做教师,解决学术的“近亲繁殖”以及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第三,师资职后发展方面,日本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变化,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公务员特例法》以法律的形式对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职后发展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教师要不断参加研修等活动以推动自身的发展,在得到所在单位认可的情况下可以参加离岗研修和长时间研修。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职后发展由日本文部科学省和地方教育委员会共同组织实施,研修形式包括为期6天的五年工作经验人员研修、为期35天的十年工作经验人员研修等[4]。

(四)资金分配保障机制

为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日本在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各类机构财政资金分配公平的基础上,建构了竞争性的资金分配保障机制,有效调节了高等职业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推动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日本公平分配高等职业教育财政资金的依据是《国立学校专项会计法》(国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法》(公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和《私立学校振兴助成法》(私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但是随着科学研究任务的增加以及社会诉求的不断增多,日本对传统的定量式的资金分配制度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以教学或者科研项目的形式向科研教育资源优越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和学科投入更多的资金,待教学、科研项目结束之后由第三方机构对资金的使用和产出做出评估,合格的机构或学科将会继续获得资助,而不合格的机构或学科将不能再继续获得资助。这种借助教学、科研项目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保障机制越来越受到日本产业界的肯定和青睐。日本既兼顾公平又注重效率的财政资金分配保障机制源于日本综合科学技术会议(现在的综合科学技术·革新会议)的报告,即“竞争性资金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其高效率有目共睹,因此,在保证教育资金不断增加的基础上,要注意其由定量向定性的转化”[5]。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资金分配发生了重大变化:国立(公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定量性财政资金不断减少,竞争性的教学、科研经费不断增加,定量性财政资金减少的部分用于填补竞争性教学、科研经费的不足;私立高等职业教育获得的国家补助金也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减少的资金同样填充竞争性财政资金的不足。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资金分配方式在客观上起到了逼迫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改善自身教育资源的作用,保障并提升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五)产学官结合机制

为增强高等职业教育与政府和产业界之间的联系,日本建立起协调发展的产学官结合机制。其中,“产”指的是从事商业活动的民间企业和NPO等,“学”指的是从事科研活动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官”指的是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日本政府部门在该机制中扮演的角色是制定政策推动科学技术的提升以及研究开发基础的形成和制度的改善,通过出台法律法规推动产学官的协调发展,同时向产业界和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提供产学官发展的必要信息和相应指导;日本产业界扮演的角色是将研究开发直接运用于经济活动,通过向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注入资金、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的形式保障产学官的协调发展,同时提供给学生现场实习机会,使学生了解生产第一线对员工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扮演的角色是新知识的创造和优秀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以及知识资产的继承,通过与产业界开展项目合作等形式向其提供先进技术,同时还通过与产业界共同制定学生培养计划、校办产业等形式促进产学官的协调发展,进而完成自身社会责任以及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积极致力于产学官的协调发展,并设置了从事负责产学官合作的专门机构,如“产学官连携推进中心”等。日本产学官结合的形式主要包括共同研究、委托研究、捐款研究、考试合作、研修合作和履行智库功能等。共同研究指企业研究人员与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研究人员就某一课题进行的对等合作;委托研究指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按照产业界提出的特定研究申请开展研究,研究经费由提出申请的企业承担,研究成果由提供费用的企业享有;捐款研究指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按照提供捐款的企业意愿开设相关研究部门或专业等;考试合作指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向社会提供职业资格考试的场所;研修合作指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向民间企业提供高层次的研修机会等;履行智库功能指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借助自身的高层次人才对地方社会发展建言献策[6]。

二、日本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化推进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一)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公私二元发展问题

公私二元发展机制是日本在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保障并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机制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与规模扩充之间的平衡,避免了由于规模扩充而带来的教育质量下降。对于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的我国来说,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问题同样是一道必须正确作答的必答题,否则将影响到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我国目前通常的做法是无论公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还是私立高等职业教育都承担大众化的发展任务,两者所扮演的角色几乎一样。该状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等职业教育机会的不足问题,但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软硬件教育资源不足所引起的教育质量下降问题也是越来越突显,所提供的教育机会并不是社会成员所希望得到的教育机会。究竟应该如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公立高等职业教育和私立高等职业教育在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公私二元发展机制可以为我国提供一些借鉴。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虽然是所有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共同责任,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考虑公私二元发展机制,即让公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和私立高等职业教育承担不同的发展使命,公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由于教育资源优越,可以承担满足国家需求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任务,发展瞄准国家的未来,集中精力提升办学质量;私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由于分布地区比较广泛,可以承担扩充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机会的责任,发展瞄准个人发展需求,实现专业课程的多样化发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完成人才培养任务,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为回应经济社会需求,我国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目前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虽然对人才培养目标有清晰的把握,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经常出现偏差,直接以本科院校为模板进行“高质量”模仿,如重理论偏实践教学目标的出现、教学盲目追求高大上的误区、“老三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结构难以得到有效优化、实践技能课程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成比例等。可以说,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课程和教学方式方面的做法值得我国思考。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决定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高等职业教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需要从教学管理、教学执行、教学监控和教学反馈四方面入手扎实推动。教学管理方面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管理层对人才培养、教学目标、办学规模等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要素有清晰认识,也需要实际管理队伍对管理理念和执行能力等不断做出更新;教学执行方面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专业学科改革与完善,同时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教学监控方面需要强调教学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特色的发挥,突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建立理论讲授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反馈方面需要注重通过学生评教、教师教学评教、教学督导员评教等形式加强对教学过程质量和教学结果的反馈力度。

(三)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质量保障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化发展需要师资质量实现相适应的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表现在:教师的实际指导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尤其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无法满足实际教学以及教学质量标准的要求;师资队伍配置不够科学,教师来源比较单一,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数量过少;教师职后培训大多停留在传统的培训模式,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教师职后培训未实现持续性发展。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师资质量保障机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质量的提升具有如下借鉴价值:一是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出台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师资质量的统一标准,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最低水平。法律法规在制定过程中要考虑到各类不同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特殊性,不能千篇一律,通过师资标准的类别化发展满足不同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师资质量需求,制定的标准还要考虑到不同档次教师能力的上升空间。二是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来源渠道,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多样化发展。提升教师对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把握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在录用教师时不必遵循传统观念,满足一定条件的在产业界工作的一线技术人员和社会人士,从普通高等院校退休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等都可以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三是以终身学习理论为指导,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要不断参加职后研修活动,可以去更高一级教育研究机构学习,也可以去企业了解最前沿的发展动态,提升自己把握经济运行和人才培养动向的能力。

(四)高等职业教育财政资金的分配问题

鉴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中央和地方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资金分配保障机制也在逐步建立。当前,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财政资金投入的主要方式,该方式虽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也是其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以在册学生和教师人数为依据的综合定额分配使得学校不顾教学资源的限制盲目扩大招生,增加教师数量,而资金使用效益和教学质量并未得到相应提升;以“项目资金”形式存在的专项补助缺乏有效的过程和结果监管机制,项目开展质量与资金使用效率不成比例[7]。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均衡发展遇到瓶颈,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内涵提升空间也受到限制。我国可以考虑日本实施的公平与效率兼具的高等职业教育资金分配方式,在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财政资金分配公平的基础上实施竞争性的绩效拨款机制。将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资金使用效率作为财政资金投入的主要指标,资金使用效率高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获得更多的政府财政投入,反之则要面临财政资金不足的窘境,从而迫使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致力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和高质量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当然,资金使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会成为政府引导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风向标,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高等职业教育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评价体系。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科学研究项目开展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以及人才培养能力可以作为该评价体系构成的主要指标。此外,考虑到指标评价的公平与公正问题,在对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指标达成度进行判断时,最好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实施。

(五)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官合作问题

产学官合作机制是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的主要举措之一,在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推动了教师教学实际指导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而言,产学官合作机制不可或缺。随着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产学官合作机制将会进一步扩充,进而发展到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官合作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学校与企业对于产学官合作未表现出足够的兴趣,这使得产学官合作资金投入不足,开展合作的基础设施难以得到有效改善;政府在产学官合作机制中扮演的角色模糊不清,造成了产学官合作推进体制的不完善以及推进方向的不明确;学校和产业界深入合作的机制尚未建立,以追逐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企业和以培养人才为根本出发点的学校尚未找到深入合作的切入点;产学官合作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尤其是“产”“学”“官”在合作机制建构过程中的作用和定位等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8]。参考日本经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官合作机制的建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寻找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与地区企业进行合作的切入点,提高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热情和力度,推动学校和企业双方资金投入的增加;发挥政府在合作过程中的引导而不是主导作用,协调学校与企业合作机制的建立;打破传统观念,推动产学官合作形式的多样化开展,只要是有益于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的合作形式都可以考虑,为产学官合作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对于产学官合作的重视不能停留在口头,要通过设置专门的推进机构,加强对产学官合作的重视程度。

参 考 文 献

[1][2]天野郁夫.高等教育の日本の構造[M].東京:玉川大学出版社,1986:25-40.

[3]高等専門学校設置基準[EB/OL]. [2016-05-15].http://law.e-gov.go.jp/htmldata/S36/S36F03501000023.html.

[4]教育公務員特例法[EB/OL].[2016-05-15].http://law.e-gov.go.jp/htmldata/S24/S24HO001.html.

[5]「科学技術に関する総合戦略について」[EB/OL]. [2016-5-15].http://www8.cao.go.jp/cstp/output/toushin.html.

[6]大学などにおける産学官連携[EB/OL]. [2016-5-15].http://www.mext.go.jp/a_menu/shinkou/sangaku/main7_a5.htm.

[7]柏广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0):29-31.

[8]朱新华,等.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问题及对策[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120-122.

On High-quality Propulsion Mechanism of Japanes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s Enlightenments

Chen Jun,Wang Liyan, Liu Xudong

Abstract To pursue high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Japan has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several mechanisms: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funding and development mechanism, the guarantee systems of education quality, faculty quality and fund allocation, and the talent cultivation by enterprises, vocational schools and the government jointly. Lessons drawn from Jap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ituation of China, this paper proposed to implement public-private dualistic development model, safeguar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eachers, reasonably distribute financial capital for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enterprises—schools-government cooperation, to construct high-quality propulsion mechanism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hina.

Key words Japa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quality; propulsion mechanism

Author Chen Jun,associate professor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063000); Wang Liyan, lecturer of Tangshan College; Liu Xudo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日本
探寻日本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日本:入住书舍,与书共眠
日本神社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