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灵勇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214-0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
1.注重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实际能力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已具备的能力,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这样教学,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适应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2.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思考、发现、应用、创造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教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3.注意加强练习,巩固所学成果
3.1练习设计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我个人认为,练习课的练习设计要做到"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可将教材习题进行适当的组合和练习形式的改编。在综合性练习当中,可以适当提高教材习题的难度,进行综合训练。当教材习题太少,或者已经处理完了,但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需要加大练习量,这时可适当补充习题。
3.2练习设计要与学生的反馈相结合。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必须实行控制,以免行为偏离目标。为此,我在练习设计上,注意了针对新课后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组织反馈练习,同时加强课堂巡视,搜集信息,及时"调节"。
3.3练习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在以往练习课的教学中,我体会到,形式多样、灵活新颖的习题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练习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练习设计中要特别注意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自选练习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获。
4.数学探索学习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索活动是指在教师创造条件下,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举一反三,解决学习中的新问题的活动。探究活动能引起学生的思维深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1.由旧知识中探索掌握新知识。如由已学习的等分除法,引导学生从探索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特征,学会解答这一问题的方法。2.用直观操作的方式探索新知识。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教学,先用红蓝纸条摆长方形的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再摆成一条线段,并观察这一条线的长度与长方形四条边的关系,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概念是"四条边长的总和",再引导学生量长方形的周长。由量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探索出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3.用对照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概念和法则。如从两步混合运算式题与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对照中,学会三步混合运算式题;从整数加法计算与小数加法计算的比较中学会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等等。教师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
总之,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捕捉各种教学信息,抓住教育的契机,带领学生走近知识的建构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从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学习变得得心应手,提高了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