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耶耶骨棺盖墨书墓记》新考

2016-10-13 06:41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石棺碑文墓志

何 山

(西南大学 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四耶耶骨棺盖墨书墓记》新考

何山

(西南大学 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四耶耶骨棺盖墨书墓记》发现并公布后,学界对其文字释读有缺误,字词理解现差异,文意疏通存分歧,结果导致石刻断代、人物关系判定以及对古代立碑习俗等的分析出现偏误。本文研究认为,棺盖所记年号非北魏“永安”,而应是金代之“承安”,即墓记产生时间为金代承安二年;“阆”不应解作“郎”的通假字,“三阆”实为墓主之名,即“四耶耶”名“蒋三阆”,碑文所谓“次孙蒋润”,系其侄孙,最末一字应是“题”,即侄孙蒋润为其四耶耶题写墓记,“耶耶”作祖称无疑。

《四耶耶骨棺盖墨书墓记》;产生时代;人物关系;古代立碑和行葬习俗

《四耶耶骨棺盖墨书墓记》(以下简称《墓记》)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南约十公里的魏辛庄出土,2002年12月访得,石棺盖为砂岩材质,高40cm,宽28cm,上下框4cm,左右框3cm。其上有墨书6行,凡57字,未镌刻,书体介于行楷之间,为民间手写体,稚拙率意。墓记第二个“耶”字写作重文符号,整篇墓文记载蒋氏埋葬其四耶耶遗骨之事。出土时原石表面附有岩灰,以左边为甚,因此,不论棺盖还是所翻印的图片,左部最末两行文字字迹都较模糊,个别字形难以准确辨认。

一、已有研究回顾

《墓记》发现并公布后,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极有价值的成果。殷宪先生最先关注该份文献材料,他在2005年发表《近年所见北魏书迹二则》[1](以下简称《书迹》)一文,公布原石照片和图版并释文,现转录如下:

明堂西南正是四耶耶骨。/

长男蒋公全,次男蒋公寿。/长孙蒋愿,次孙蒋润,/次孙蒋建喜,次孙蒋通喜,/次孙蒋通□。/

永安二年十一日。/

蒋润为三〔阆?〕之〔孙?〕。/

上述录文缺释一字,“阆”、“孙”以括号和问号标示,表明两字存疑待考,因此该份释文仅确认其中的54字。《书迹》随后对“明堂的位置及在平城百姓中的地位”、“石棺系初葬还是迁葬”、“墨书字体和书法”、“铭文所涉人物关系及‘耶耶’所指具体称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最终认定石棺为北魏实物,并得出“此石棺墨书之‘耶耶’作祖称”这一重要论断,为后续研究打开了门径。

在《书迹》研究的基础上,毛远明先生据其所提供的材料,亦将《墓记》作为北魏碑刻进行了校释[2]第6册302页;何山先生结合传世文献和墓记录文对“耶耶”作祖称问题进行了具体考查[3]。这两种成果仅着眼文献或专题研究,未对《书迹》之论点提出新见解。近两年来又出现关于此墨书墓记的最新研究成果,一是陈顺成先生认为《墓记》中的“耶”并非祖称,依然是父称[4],只是叙述观点,未作具体阐释,缺乏说服力。二是刘敬林先生《〈词语札记两题〉辨正》[5](下简称《辨正》)一文,从分析“男”“郎”词义、碑文所述人物关系和当代立碑习俗的角度,对“‘耶耶(爷爷)’作祖称用法见于北魏”的论断提出质疑,并提出新的看法:“碑文‘耶耶’是以儿辈口气说的”,“‘耶耶’是儿子对父亲的称呼,而不是孙辈对‘爷爷’的称谓”。三是郭洪义、毛远明先生《再谈“耶耶”及其相关问题》[6],仍转录盖文末句作“蒋润为三阆之孙”,误将“题”字释作“孙”字,导致其后人物关系分析略显迂曲。

二、疑点分析

综观已有研究,目前学界对《墓记》内容的分歧主要集中于“耶耶”作祖称还是父称的问题上,前者以《书迹》为代表,后者以《辨正》为代表。但两种观点都存在疑点,现分析如下。

先看《书迹》的考证。作者首引《汉语大词典》所载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永清县宋石幢》中“耶耶”作祖称的书证:“其称大父‘耶耶’,则北人犹有此称……又县南信安镇龙泉寺有金大定三年碑,其文亦有‘王孝子耶耶’之文,当亦谓其大父耳。”然后云:“金代北人的这种称呼,当有其历史渊源,但南北朝典籍中尚未见到这样的实例。此石棺墨书之‘耶耶’,显然是指祖父,可作一证。”从补充和提前辞书书证的角度切入,方法十分可取。《书迹》紧接着做出系列推论:“‘耶耶’二字上何以要补一‘四’字呢?此志文书者或为其嫡孙请人所书,或为其嫡孙中一人所书。因此,原文径作‘明堂西南正是耶耶骨’,但在书写过程中出了一个问题:列入孙辈名单中的五人名单并非都是长子蒋公全、次子蒋公寿的儿子,还包括了他们的堂侄。就是说这些孙辈们并非全是墓主的嫡孙,不是人人都管他叫爷爷。于是在‘耶耶’二字前加了一个定语‘四’。与此相对应,在志文的年月之后又另外增写了‘蒋润为三〔阆?〕之〔孙?〕’一句。‘三阆?’极有可能是墓主四耶耶兄弟行中的第三位长兄。”作者这些可能的推测使得四耶耶与其嫡孙、侄孙之间的指称关系不清,逻辑混乱,同时也给研究结论增加了不确定性,因而实际上将问题留给了后续的研究者。

再看《辨正》的观点。文中所述至少有三点未安:

其一,立碑文者一定为墓主“男(儿)”。《辨正》引《汉语大字典》有关“男”的释义后,云:“在我国传统丧葬习俗碑文人物关系的表述中,立碑文者与被立碑文者(碑主)之关系的称谓表述以最亲近的血缘为‘主’者,且历来是有‘男(儿)’不显‘孙’,也就是说碑文是以与碑主血缘最近且辈分年龄长老的儿辈口气撰写的,孙辈则为从者。具体到上引碑文,就是为‘耶耶’立碑的应是他的两个儿子即‘长男蒋公全’‘次男蒋公寿’,余孙辈五人皆为从者。”验之古代石刻文献材料就可知道,其论完全不符合古代碑文撰作实际。据考查,碑铭记载撰文人起于东汉,隋唐以前碑刻撰文人题名甚少,尚未形成定例。如汉魏六朝时期约有50多通碑刻题写撰文人,题名无固定格式[7]:就题名位置看,有的出现于文首,如《天柱山铭》;有的出现于文末,如《爨龙颜碑》;有的出现于文中,如《元弼墓志》;还有的题名于碑阴,如《晖福寺碑》。从题名方式看,有的碑文直接题写撰文人,如《元湛墓志》;有的是在碑文中叙述出来,如《陇东王感孝颂》。撰文人的身份也各不相同,有的是书写碑文的名家,如常景撰《慈庆墓志》;有的是当时较有影响的文人,如任昉、徐勉分别撰《萧融墓志铭》和《萧憺碑》;有的是一般官员,如李奖曾任光禄大夫、征虏将军,撰《王诵墓志》;有的是死者的亲属,如长孙士亮为其妻撰《宋灵妃墓志》,元景文为其兄作《元举墓志》,内妹夫张景渊作《李遵墓志》,张贵显、张仲显兄弟共同为其父撰《张宁墓志》等。这说明古碑并非一定是“男(儿)”或以“男(儿)”口吻为逝者撰写碑文。

其二,碑文人物关系。因出于必以“男(儿)立碑文”的错误判断,《辨正》认为“碑文人物关系的表述‘耶耶’,是儿子对父亲的称呼,而不是孙辈对‘爷爷’的称谓。这与今天儿孙辈为亡父祖所立碑文近同”。作者此论只强调“耶耶”对应儿辈,却忽略了墓记原文“耶耶”之前的一个“四”字,因为儿子称亡父为“四耶耶”,古今无此文例,也与现实不合。因此,《辨正》所谓“‘(四)耶耶’是儿子对父亲的称呼”的立论不能成立。墓记首题按排行直称“四耶耶”,不论祖称还是父称,都表明墨书撰作者非墓主亲生子孙,而应为其侄辈,唯有此辈分关系,才能反映碑文正常的人物关系。“蒋润”已在墓记中出现,末尾又单独提出,正表明与“四耶耶”非直系,故称谓才冠以“四”字。

其三,古今碑文体制有别,不能以今律古。《辨正》云:“落款所述立碑人,一般是上栏自右向左以长幼为序竖排儿辈名字,下栏亦自右向左以长幼为序竖排孙辈名字(若碑主有重孙辈则分上中下三栏竖排),但碑文主题‘亡父讳××之墓’对应的只是儿辈。”文章以今之碑文体制反推古碑,不免以今律古之嫌。古代碑志文一般包括首题、序文、铭辞三部分[8]115-117,多为从右至左顺序排列,所涉子孙晚辈于序辞中逐一述列,与今之落款分栏单列完全不同。汉唐如此,宋金元明等代亦同。北朝开始出现首题后增列撰书人,文末列题字、镌字、立石、纳圹等责任人。碑刻形制体例古今有别,不能混淆。

综上所述,《辨正》原文之推导有违文献原意,也曲解了古代撰作碑文之规例,甚至给人以误导,故《墓记》中“耶耶”不能是父称。

三、石棺墨书《墓记》新解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已有研究对《墓记》文字释读有缺误,字词理解现差异,文意疏通存分歧,结果导致石刻断代、人物关系判定以及对古代立碑和行葬习俗的分析等出现偏误。碑石原物、照片或图版等原材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要想透彻、科学、合理地疏解上述疑点,纠正错误认识,只有重新回到原石照片、图版上来。唯有忠于原碑,忠于实证,才能得出可靠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结论。我们复核墨书墓记原石,经过反复谛审,对原有释文中的“永”字和末句“孙”字有新识辨,对“三阆”有新解释,这有利于准确理解该份材料,特提出浅见,以就教于诸位方家。

2.“三阆”新身份及人物关系新定位。讨论这个问题,需从《墓记》末句两个存疑字入手。《书迹》所标疑之〔阆?〕〔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考问题的导向。我们先考查“孙”字,原石实作,半包围结构,左边明显为构件“是”,右上应为“页”的简省形体,整字可转写作“题”字,碑刻文字出现有类似字形。如:题,北齐天保七年《□子辉墓志》作[9]876,唐《李柔墓志》作[10]1703。只因受砂岩灰干扰,《墓记》“”字右边似多出一笔,影响字形判断,因而原有释文均误“(题)”为“孙”。墨书碑文“题”意指墓记由蒋润题写,则“阆”不能解作“郎”的通假字,据我们调查,文献也无两字通假的用例,故“三阆”实应为人名,《墓记》具体指石棺主人蒋氏之名。“为……之题”的表述在隋唐以前罕见,而在唐宋及其以后经见,如: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十二:“又曰,黄彗分为旬始,为立主之题,主乱,主招横。”宋洪迈《容斋随笔》:“予遂为之题,不愧不负,将来作者,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南宋宗晓《乐邦文类》:“故为之题其端,云‘虚中名日休’。”尤其是《王阳明全集·悟真录之六》将此结构用于碑志标识文字,为《墓记》末句的理解和分析起到了重要的参证作用,例见明《封刑部主事浩齐陵君墓碑志》:“因为之题其识墓之石,曰‘皇明封刑部主事浩斋陆君之墓’,而书其事于石之阴。”语法结构“为……之题”的使用规律,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实际上亦为《墓记》断代提供了佐证。

墓记末句提行单列,既点明碑文撰书者,又揭示“三阆”为墓主之名,即“四耶耶”名“蒋三阆”,碑文所谓“次孙蒋润”,系其侄孙,故首题称四耶耶。原文在“是耶”之间特意补书“四”字,正是意在显示其亲属关系。回到《辨正》,可见其“‘蒋润为三阆之孙’,言蒋润是(我)三爸的孙子。若将‘耶耶’释作祖称与孙辈而非‘男(儿)’辈对应,则对‘阆’的称谓义难以理解”等断语,乃是基于碑文系儿辈叙说、认为“阆”通“郎”和释墓记末字为“孙”之误。经我们这样重新辨字析句,不论“阆”字之解,还是“四耶耶”之称,都切合文义,墓记便文从字顺了。

至于为何由侄孙蒋润题写墓记,可能因为《书迹》所言,改葬时墓主蒋三阆之子或老迈或已离世,已进入其孙辈的时代,也可能与天灾人祸有关,具体原因待考,以致由侄孙蒋润为其四耶耶收埋尸骨,并书识墓文字,以示纪念。

3.行葬方式新探。《书迹》根据石棺实际大小和北魏墓葬特征特别是地方墓葬分布和发掘情况做出推断,于是云:“蒋姓四耶耶骨石棺,为迁葬所用。在一个高广三四十厘米的石棺中所瘗绝非四耶耶初葬之尸。以小型石棺改葬骨殖,这在大同地区已发现的北魏墓葬中尚属首例,有铭文纪年及墓主情况就更罕见了。那么,此‘四耶耶骨’是不是骨灰呢?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北魏墓葬中有像辽金那样的骨灰墓及葬具。”既然我们在前文考证石棺为金代所葬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对其行葬方式和习俗的分析就应考虑新的时代内涵。查考古代文献,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地区就有火葬习俗,主要出现在甘肃、青海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请看文献记载。《墨子·节葬下》云:“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荀子·大略》又云:“氐羌之虏也,不忧其系缧也,而忧其不焚也。”只是那时受儒家“入土为安”孝道思想的影响,火葬并没有大规模推行。佛教传入中国后,火葬开始盛行。《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载:“送终殡葬,其仪有三:一曰火葬,积薪焚燎;二曰水葬,沉水漂散;三曰野葬,弃林饲兽。” 宋金时期的出土墓志亦有相关描述。如北宋熙宁八年《韩琦墓志》:“太原之俗,死者多燔而后葬,贫人无地则收骨寄之佛祠中。”[16]92因此,金代蒋氏骨石棺极有可能就是收埋火葬遗骨之棺,而用于改葬骨殖的可能性反而较小。既然辽金处于火葬盛行的时期,在大同地区出现金代骨灰葬具也就不足为怪了。

顺便提及,因墓记个别文字模泐不清,原石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字已有录文均缺释,我们反复斟酌,该字左边明显为构件“亻”,右下构件为“心”之草写,右上略见“立”“日”两构件之轮廓,则整字当为“億”字,“億”与前一人名之“喜”字义理也基本相通。现将补正后的墓记全文重新释录如下,以便进一步研究和利用。

明堂西南正是四耶耶骨。/

长男蒋公全,次男蒋公寿;/长孙蒋愿,次孙蒋润,/次孙蒋建喜,次孙蒋通喜,/次孙蒋通億。/

承安二年十一日。/

蒋润为三阆之题。/

综上所论,《辨正》等所谓“‘耶耶(爷爷)’作祖称有疑义”的结论,明显带有推测性,故不能成立。上述考证得出,四耶耶骨棺盖墨书产生于金代承安二年,石棺应为蒋氏骨灰葬具。据墓记所言,“耶耶(爷爷)”作祖称,应无疑义。准此,已有研究关于南北朝典籍尚未见“耶耶(爷爷)”作祖称用例、“四”字之补、“三阆”之所指等疑惑皆获得圆满解决,必将对该墓记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该字形由原图版直接提取,去掉底色以便于比较;为求真实,形体结构未作任何调整与改变。下文“题”字同。

[1]殷宪.近年所见北魏书迹二则[J].书法丛刊,2005(3).

[2]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M].北京:线装书局,2008.

[3]何山.词语札记两题[J].中国语文,2009(5).

[4]陈顺成.亲属称谓词“耶”、“爺”的历时考察——附论“孃”、“娘”[J].古汉语研究,2013(1).

[5]刘敬林.《词语札记两题》辨正[J].中国语文,2015(1).

[6]郭洪义,毛远明.再谈“耶耶”及其相关问题[J].中国语文,2016(2).

[7]何山.汉魏六朝碑刻所见撰文人及其碑铭辑考[J].东亚文献研究,2012(7).

[8]毛远明.碑刻文献学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9.

[9]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K].北京:中华书局,2014.

[10]臧克和.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K].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

[11]黄征.敦煌俗字典[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2]伏见冲敬.书法大字典[K].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13]赵孟頫书法写法[EB/OL].国学大师,(2016-05-30)http:∥shufa.guoxuedashi.com/writer.php?zz=赵孟頫&shufa.

[14]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5]张书岩,王铁昆.简化字溯源[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16]河南省文物局.安陽韓琦家族墓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文川]

2016-04-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辽金元石刻异体字研究及新见字字形谱”(15BYY1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辽金元墓志纂注”(11YJC870007);重庆市社会科学项目“宋辽金元墓志复音词研究”(2012YBWX088)

何山(1973- ),男,四川南充人,文学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石刻文献及汉语汉字史研究。

G256.1

A

1008-6390(2016)04-0036-04

猜你喜欢
石棺碑文墓志
巴黎圣母院的神秘石棺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慧思陶勒盖碑文解读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Who Designed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朝阳龙城区出土的辽代石棺——兼谈辽代朝阳地区佛教的发展
工布江达县“万善同归”碑文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