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艳 李国豪 张琳琳 温晓迪
(1.三门峡市林业调查规划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2.三门峡市林业工作总站,河南 三门峡 472000;3.河南科技大学 林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渑池五凤山景区入口广场环境景观设计
李江艳1李国豪2张琳琳3温晓迪3
(1.三门峡市林业调查规划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2.三门峡市林业工作总站,河南 三门峡 472000;3.河南科技大学 林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以五凤山景区的功能定位和地域文化特色分析为基础,结合入口广场基址分析的现状,提出“自然、生态、人文”的设计理念,将仰韶地域文化符号应用和融入到景观设计之中,从而增强入口景观的地域性和标志性,使五凤山景区入口广场成为集服务功能与景观展示于一体的生态人文景观场所。
五凤山;广场景观;标志性;地域文化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旅游消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使人们增长见闻、扩大交际圈,而且在日益紧张的生活节奏下,还能起到舒缓压力、调节身心的作用。而风景区入口广场是游客到达旅游风景区第一个进入的景观空间,也是对景区的初步展示区,不仅仅要具备景区大门入口的作用,还要具备较强的观赏功能,因此入口空间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入口空间使用状况的优劣,进而影响到景区的秩序和游客的心情。
五凤山风景区,位于渑池县仁村乡雪白村境内,总面积42km2,是休闲度假、避暑旅游的绝佳胜地。该项目规划区域为五凤山景区入口广场,是位于五凤山风景区东北侧的梯形入口区域,规划用地总面积约为3 000m2。该区域南北两侧均为居民村落。北侧与村落之间为村庄内新建道路,南侧与村落之间有五龙潭相隔,西侧为村庄内原有入村道路,东部为农业生态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不同的风景旅游资源具有景观上的独特性。相比较于同类型以及周边的自然风景区,五凤山风景区显然并没有太大的景观特色优势,但是五凤山风景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寨石村,民风淳朴,因此将五凤山风景区定位为休闲度假游。在这个前提下,结合入口广场基址分析的现状,对入口广场的设计提出了构建“山、水、村、田、林”的自然村落要素景观格局为主题理念。
3.1景观布局结构
在该风景区入口广场景观设计中,按照人文性、生态性和整体性的原则,突出功能结构和景观特色,形成“一带、二轴、三核、五节点”的景观结构(如图1)。
“一带”:场地南侧滨水区域,形成一条滨水景观带。
“两轴”:以中央景观序列构成的景观实轴和以区域特色为主题的文化虚轴。
“三核”:五凤山景区入口广场景观规划设计顺应基地现状和原有地形,依据该规划“山、水、村、田、林”的构思理念,将该广场整体分为三部分,形成“三核”。第一部分为靠近东侧的景区入口前广场“紫气东来广场”,第二部分为靠近广场西侧的“仰韶文化广场”,第三部分为位于主轴线南侧的“滨水休闲区”。
“五节点”:指位于三个主题区域的五个景观节点。分别是:入口前广场上景区大门节点、入口大门后的石器时代文化长廊节点、仰韶文化广场的彩陶文化喷泉水池和仰韶文化特色景墙节点以及滨水休闲区的怡然观景亭节点。
3.2功能分区
根据场地位置、地形及风景区入口功能需求,设计将场地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入口景观区、仰韶文化区、滨水休闲区。
入口景观区:设计主题为“村”。平面造型为优美的半圆弯月形,入口广场上设计富有三门峡地方特色的古色古香的景区大门,充分体现了景区入口的地域文化特征。景观标志置石结合特色树池,与传统民居院落式的游客服务中心相衬托,营造入口景观浓郁的乡村田园特色,构筑田园景观。
仰韶文化区:设计主题为“林”。设有“石器时代长廊”“银杏树阵广场”和“仰韶文化广场”三个景点,其中的仰韶文化广场既是构图的重心,也是整个广场景观的中心。特色石器时代长廊,既延伸了景观视线,又营造出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滨水休闲区:设计主题为“田”。入口广场区由于其大片的硬质铺地已经极大地影响了原本的自然风光,故为了保持其良好的景观生态格局,设计了沿着等高线排布的有着基本农田形态的阡陌小道通向水中的观景亭——怡然亭。
3.3道路规划
基址场地内部东北高西南低,高差2—4m,大致可分为三层台地。沿三层台地护坡形成内部道路基本骨架,配合场地内纵向的休闲健身步道和景观步道,共同构成场地内主要交通网络,为游人提供畅通无阻的便利交通。
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景区的消防需要及游客游玩需求,在中心区景观设置7m宽的轴线级道路,作为连接各个景观节点道路的主要交通线,在必要的时刻兼有消防道路的功能。另外,在景观轴线的中心及末尾处,还有一条纵向3m宽的休闲步道,与中心景观区的硬质铺装及消防道路共同组成完整的中心区景观交通干线,在功能上不仅起着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还为游客提供游玩、观赏的便利通道。
3.4景点设计
根据“山、水、村、田、林”的主题理念和功能分区形成五凤山风景区入口广场的中心景观,主要构成五大景点:紫气东来广场、石器时代长廊、银杏树阵广场、仰韶文化广场和怡然亭。
3.4.1紫气东来广场
入口景观是景区与外部环境的连接点,是游客进入景区前的首个体验区[1],故须具有标志性。三门峡民间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工艺清湛,富于豫西民俗特色。景区大门两侧有三门峡民间剪纸造型装饰,极具三门峡地方文化特色,充分体现了景区入口的地域文化特征。入口广场平面造型为优美的半圆弯月形,体现包容、欢迎之意。景观标志置石结合特色树池以及传统民居院落式的游客服务中心营造入口景观浓郁的乡村田园特色,构筑田园景观。
3.4.2石器时代长廊
石器时代长廊是整个广场的主轴。景区大门至仰韶文化广场之间的景观大道,以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鱼纹图案为铺装图案造型连接两个景点,并设有仰韶文化浮雕景观灯柱,以引导游人视线到仰韶文化广场。
3.4.3银杏树阵广场
银杏树阵广场位于石器时代长廊的北侧,靠近景观主干道,主要为游人提供短暂休憩的场所,由银杏以及地被花卉加圆形树池组成。
3.4.4仰韶文化广场
位于广场最西侧的景观节点,由彩陶罐喷泉水池、仰韶文化特色景墙组成。彩陶罐喷泉水池由九个彩陶罐喷泉组成的九宫格喷泉组合构成。仰韶文化特色景墙呈螺旋形,从广场的右侧向左侧逐渐升起使得整个立面形成丰富的层次感,使得景观立面空间更加丰富。景墙背后种植以紫薇、玉兰、紫荆、石榴,地被白三叶等植被,形成丰富的背景。
3.4.5怡然亭
入口广场南部滨水河滩地以保持其原有的生态湿地地貌来营造生态绿色驳岸,而且设计了沿着等高线排布的有着基本农田形态的阡陌小道通向水中的观景亭——怡然亭,结合水上游步道打造成为极具特色的节点景观。
4.1竖向设计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同时参考五凤山入口广场总平,渑池五凤山景区入口广场紫气东来广场入口处设标高为±0.000m,由入口向里,景区大门标高2.800m。石器时代长廊浮雕景观灯柱标高2.200m。在仰韶文化广场节点处设标高最高处3.200m的景墙,并有上升广场标高0.600m。广场中心景观陶罐喷泉水景标高为-0.600m。两旁道路高出绿地0.200m,便于排水。滨水区景观——怡然亭标高2.400m,本身既是焦点,又可借景亭外。
4.2道路设计
五凤山景区入口广场环境景观设计不包含车行道(除消防通道)的设计,因此,只对步行道进行设计。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景区的消防需要及游客游玩需求,在中心区景观设置7m宽的轴线级道路,作为连接各个景观节点道路的主要交通线,在必要的时刻还有兼做消防道路的功能。另外,在景观轴线的中心及末尾处,还有两条3m宽的休闲步道与中心景观硬质铺装及消防道路共同组成完整的中心区景观交通网,在功能上不仅起着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还为游客提供游玩、观赏的便利通道。
4.3种植设计
五凤山景区入口中心广场景观设计以构建“山、水、村、田、林”的自然村落要素景观格局为主题理念,故绿化是以为游客营造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旅游环境为宗旨,因此植物配置要本着因地制宜、群落丰富、季相明显和基调统一的原则[2],这样既能满足发挥生态效益的要求,又能达到观赏的景观效果。
4.4铺装设计
园林铺装的颜色直接映入人的视觉,影响到对园林审美的观感。道路往往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座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最基本的景观线[3]。五凤山景区入口广场环境景观在设计铺装时,重视铺装材料色彩与园林景观整体色彩的组合,使之与景区的环境氛围能保持良好的协调性;该场地选用冷灰色(芝麻灰)作为基调色彩,搭配黄色、灰色、红色、黑色,不多于四种颜色,以达到整个大环境的色彩协调。
4.5景观小品设计
景观小品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又作为一种标志性的景观符号出现于园林景观中,肩负着改善景观质量和展示园林景观形象特征的重任。如五凤山景区入口广场环境景观设计中运用到的仰韶文化特色浮雕景观灯柱,在满足照明装饰的基本功能的同时兼具文化展示的功能。同时,五凤山景区入口广场环境景观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景观小品与游客的互动,使景观小品的设计更加人性化、趣味化并具有参与性,以便于景观小品能够和谐地渗透到游客游览的整个过程中。
4.6照明设计
五凤山景区入口广场环境景观中心区景观设有照度15lx的LED园林小径灯,主要设置在消防道路及休闲步道和其他道路两侧,造型选择上中式古典风格与周围建筑物风格和谐统一,质朴简洁,艺术感十足;还设有草坪灯和树木投光灯两种,为适当调节夜间环境气氛,同时保持静谧的休息环境,选择照度25lx的LED灯具。
4.7节能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贯穿整个设计过程。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消耗,节能减排促进人类健康生活,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充分体现[4]。五凤山景区入口广场环境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节能,选用滴灌的先进灌溉系统,结合LED及太阳能草坪灯,共同营造可持续的景观。
4.8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通行环境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是提高残障群体生活品质的重要环节[5],是以人为本原则人性化景观设计的最基本体现。五凤山景区入口广场基址存在高差,故在有台阶处同时做坡道的设计,另外利用连续的路缘石作为盲人出行的辅助交通引导系统。入口区及景观轴线末尾处大理石铺地采用荔枝面和拉条处理,兼具防滑功能和景观效果。
五凤山景区入口广场环境景观设计采用自然生态、乡土人文的设计理念,对场地进行有机合理的设计,从而达到营造“山、水、村、田、林”的自然村落景观的目的,为游客提供自然生态的休闲娱乐场所。以自然生态、有机绿色的旅游方式为中心,尊重自然的规律,保护生物多样性,营造自然和谐的人文景观,打造“师法自然”的景观格局,运用人性化的、生态的方法设计出可持续的景观。
[1]林颜丽.关于对风景区入口道路设计影响因子的思考——以江郎山景区入口道路的选线分析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6):35—36.
[2]黄钿霞.居住区植物配置现状及展望[DB/OL].http://www.doc88.com/p-9405103701042.html.
[3]雷鸣.营造景观空间秩序的铺装设计手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4]赵文,李军.可持续发展的节能环保建筑设计初探[J].住宅科技,2009,29(3): 6—9.
[5]陈红,张东煌,张智.残障人群特点及无障碍设计要点分析[J].建筑科学,2008,24 (9):111—113.
责任编辑:富春凯
10.3969/j.issn.1674-6341.2016.05.005
2016-08-16
河南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13QN022)
李江艳(1986—),女,河南三门峡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设计。
TU986.2
A
1674-6341(2016)05-0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