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固表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2016-10-12 03:10种丽君
光明中医 2016年17期
关键词:组胺补体特发性

种丽君 赵 磊 康 维



养血固表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种丽君1赵磊2康维3

目的探讨养血固表法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114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血清IgE及补体C3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gE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补体C3水平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养血固表法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高。

养血固表法;抗组胺药;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为常见皮肤病,其主要是因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发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现象,临床以往常用抗组胺药治疗,但是多数情况下仅能够控制患者症状,停止用药后复发率高[1]。为进一步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我院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114例,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者、近期内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7例,男32例,女25例,年龄24~53岁,平均年龄(38.32±2.41)岁;观察组57例,男31例,女26例,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38.43±2.37)岁。上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药物耐受;④所有患者均可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排除对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西替利嗪及中药不耐受的患者;②排除治疗前1个月内服用抗胆碱能制剂、棉衣调节药物、β2受体激动剂、皮质类胆固醇激素、镇静剂等药物治疗的患者;③排除合并肝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的患者;④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⑤排除不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2,3]。

1.3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014)口服治疗,每次10mg,每天1次;观察组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西药用法及用量同于对照组,所用中药方剂为玉屏风散合桃红四物汤,药方组成如下:桃仁、红花各10 g,白芍、熟地黄、防风、白术、川芎各15 g,全当归20 g,黄芪30 g,采用煎药机煎制为袋装合剂,每袋为150mL,每次服用1袋,每天3次,服用中药期间应忌油腻、辛辣食物,连续服用4周。

1.4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及补体C3水平。

1.5判定标准[4]依照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显效:治疗后患者风团及瘙痒症状完全消失,且无复发迹象;有效:治疗后患者风团减少50%以上,且瘙痒情况明显缓解;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57例患者中,治疗后显效35例(61.40%),有效19例(33.33%),无效3例(5.26%),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57例患者中,治疗后显效23例(40.36%),有效22例(38.60%),无效12例(21.05%),总有效率为78.95%,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症状积分为(7.64±1.25)分,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为(7.71±1.27)分,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症状积分为(3.08±0.31)分,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为(1.31±0.24)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57例患者中,发生困倦2例,便秘2例,口干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7%(5/57);对照组57例患者中,发生困倦1例,便秘2例,轻微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2%(4/57),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及补体C3水平对比治疗前,对照组患者血清IgE及补体C3水平分别为(122.41±24.38)g/L、(0.81±0.22)mg/dl,观察组患者血清IgE及补体C3水平分别为(120.35±5.17)g/L、(0.82±0.21)mg/dl,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gE及补体C3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清IgE及补体C3水平分别为(62.35±11.24)g/L、(0.85±0.16)mg/dl,观察组患者血清IgE及补体C3水平分别为(51.72±9.25)g/L、(0.91±0.18)mg/dl,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gE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补体C3水平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属于皮肤科常见病,是一种皮肤反复出现红色或苍白风团且伴有瘙痒的过敏性皮肤疾病,属于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而导致的皮肤黏膜血管反应性疾病,中医称之为“隐疹”[5]。研究显示,该病通常可在2~24h内消退,但极易反复发生新的皮疹,部分患者病情可迁延数日甚至数月。该病患者多伴有皮肤瘙痒、皮肤出现风团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见水肿型红斑、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有临床报道表明[6],约有70%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并无明确病因,部分患者经由药物治疗后反复发作,对患者健康的威胁性极大。因此,临床上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以促进患者康复。

临床以往常用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其属于临床第二代抗组胺药的一种,其中包含2种等量异构体,也是西替利嗪的主要结构组成,具有拮抗组胺并抑制变态反应的作用,在抗炎及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方面都具有显著效果[7]。且研究显示西替利嗪作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有效的克服了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的要多给药、半衰期短、患者用药后易出现嗜睡现象,且抗胆碱效果差等多种不足之处,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半衰期长等多种优点,且对H1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并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小等特点,患者仅需单次给药,可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8]。故而,该药物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中为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在给予患者西替利嗪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

中医研究理论认为,荨麻疹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素体正气不足,而后造成卫气虚弱、腠理空虚,较易受到外来之风邪,最终郁于皮肤而发病。或者是由于受到阴血亏虚的影响,血虚则生内风,后因血亏风燥而发疹。因此,中医对该疾病的治疗应是以养血益气固表为主。本次观察组所采用的中药组方玉屏风散合桃红四物汤中,川芎具有活血祛风之功效。白芍、生地黄具有滋阴养血之功效,桃仁具有活血祛瘀之功效,红花具有散湿去肿之功效,防风具有祛风解表之功效,白术具有除湿益燥之功效,全当归可促进血液循环并加快细胞新陈代谢,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之功效,上述诸药联合应用,共奏祛风固表、养血滋阴之功效。将其和西替利嗪联合应用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治疗中可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对提高治疗效果有显著帮助。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养血固表法联合抗组胺药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E水平低于对照组、补体C3水平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养血固表法联合抗组胺药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1]王保平.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组胺人免疫球蛋白及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9):977-978.

[2]李薇.地氧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8):53-53.

[3]谭全邦,喻洪芝,张俊豪.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对血清总IgE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9):3251-3253.

[4]吴盟.中医治疗68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3):187-188.

[5]吴凌颖.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4):58-60.

[6]李正学.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产生抗FcεRI抗体和抗IgE抗体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32-34.

[7]马腾驹.地氯雷他定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与安全性观察[J].北方药学,2015,12(2):16-17.

[8]夏福林,徐建荣,项可霞.甘草祛风汤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观察及对血清IFN-γ和IL-4水平的影响[J].皮肤病与性病,2014,36(4):190-192.

1.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中医院皮肤科(枣庄277000);2.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常庄镇卫生院理疗科(枣庄277000);3.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针灸理疗科(枣庄277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7.047

1003-8914(2016)-17-2556-02

(本文校对:杨玉光2016-01-14)

猜你喜欢
组胺补体特发性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抑制发酵食品组胺含量的研究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特发性腹痛一例
评价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