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淑华,陈力娜
1.梨树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吉林梨树 136502;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 100038
糖尿病患者伤口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牛淑华1,陈力娜2
1.梨树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吉林梨树136502;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100038
目的比较分析糖尿病患者伤口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2015年该院外科收治的100例出现创口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其专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和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1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4.00%;2例治疗依从性好,13例一般,15例差,总遵医率为70.00%。研究组中,显效3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0%;31例治疗依从性好,15例一般,4例差,总遵医率为92.00%。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总有效率和治疗依从性、总遵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积极有效细致的伤口护理干预,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感染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护理;糖尿病;老年;伤口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饮食规律的转变,糖尿病患病率水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危害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护理包括手术切口和非手术切口。糖尿病患者若出现伤口,要进行较为复杂的处理,有很多病例久治不愈。中老年患者常合并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通常病情更为严重,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皮肤瘙痒等容易损害皮肤。跌伤、刺伤、抓伤、烫伤、压疮等是临床常见的创口,护理较为棘手[1]。为此,笔者选择2013—2015年该院外科收治的100例出现创口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具有可比性的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观察并分析其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2015年该院外科收治的100例出现创口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学习障碍与沟通障碍患者,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100例出现创口的糖尿病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62.5岁。按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两组患者性别组成、平均年龄和血糖值、出现伤口原因比例、病情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专科护理。非手术切口的护理。护理前培训护士,确保其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以及护理与换药的具体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病情等,普及正确的饮食、生活、锻炼方式,提醒患者按医嘱用药;定期为患者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反应的发生;为加快伤口恢复,需对症处理以改善低蛋白血症,确保营养供给。严格控制热水袋温度,避免皮肤发生再损伤。大小便失禁患者,需注意清洁肛门,及时更换衣物,保证清洁无菌。对长期卧床、病情较重的患者,需注意做好协助翻身、更换床单等工作。创口不同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同:III期压疮伤口的处理。软化并剪除坏死细胞,在伤口处喷造口粉。敷保湿水胶体以软化伤口,使用手术钳剪除,在伤口渗出液较少时使用造口粉。以伤口具体情况为依据确定换药时间。水疱的处理。操作步骤为消毒擦洗、抽吸渗液、喷造口粉。用0.5%聚维酮碘消毒,用生理盐水擦洗,以棉球沾湿擦拭,通过无菌注射器对渗液进行抽吸,喷造口粉对伤口进行保护。皮肤瘙痒的护理。注意是否存在周围神经细胞病变,定期观察患者指甲,及时修剪,以免患者抓伤自己。
足部溃疡护理。清洁皮肤,以碘伏消毒伤口与周围的皮肤,每次擦拭2遍。观察创面情况并清理分泌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冬季需注意保护皮肤,做好保温,以油膏、糊膏涂病足防止皲裂,检查1次/d。指导患者做足部按摩,按摩2次/d,按摩时间分别为早上与晚上,15~30 min/次。按摩从足尖起到膝关节。定期洗脚,控制水温在37℃以下,用柔软毛巾擦拭。
手术切口的术后护理。①基础护理。注意保持床单和被套的清洁、干燥,避免床上有杂物或碎屑,定时为患身翻身,避免压疮的形成。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密切观察伤口情况,保证敷料清洁,积极做好口腔护理。术后营养缺失,血糖水平控制差,易出现并发症。术后可给予患者合理饮食,注意控制血糖,适当给予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②血糖监测。护士应加强术后血糖监测,根据患者自身血糖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及降糖药物种类和用量。应用胰岛素时,要控制应激反应、胰岛素的吸收速率、个体引发的胰岛素敏感度、食物吸收速度、运动量及激素水平等使血糖水平波动的影响因素。③病情观察。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及吸氧,同时注意检查伤口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并保证引流管的畅通,定时给予患者尿糖及血糖检测。④预后控制感染。术后预防性应用或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给予足量敏感的抗生素,并及时换药,换药时注意无菌操作[2]。
1.3观察项目
护理效果从两个方面评价,一是观察创口是否存在分泌物及其数量、皮肤组织生长等方面判定伤口愈合情况,二是从自我血糖控制、按时用药、伤口保护、血糖检测等方面评价治疗依从性。
1.4伤口愈合和治疗依从性判定标准
伤口愈合情况的判定标准:显效是指患者的创口处无分泌物,伤口愈合,皮肤组织重新生长;有效是指患者创口处有分泌物但数量较少,伤口部分愈合;无效是指患者创口处有分泌物且数量较多,伤口无愈合现象。治疗依从性的判定标准:治疗依从性评估从自我血糖控制、按时用药、伤口保护、血糖检测4个方面进行,每方面包含5个条目,评分为总是、经常、有时、偶尔、从不5个层次,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者判定为好,60~80分之间者判定为一般,低于60分为者判定为差。
1.5统计方法
伤口愈合和治疗依从性均采用绝对数和相对数表示,前者的相对数为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组内观察例数×100%,后者的相对数为总遵医率=(好的例数+一般例数)/组内观察例数×100%,分别以秩和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依从性及其总有效率和总遵医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1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4.00%;研究组中,显效3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0%,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的比较
秩和检验表明,两组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情况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伤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愈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2.2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22例治疗依从性好,13例一般,15例差,总遵医率为70.00%;研究组患者中,31例治疗依从性好,15例一般,4例差,总遵医率为92.00%,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的比较
秩和检验表明,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组糖尿病患者总遵医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规范的观察与记录、有效的护理与换药方法是糖尿病伤口护理的关键。糖尿病患者抵抗力较差,组织缺血引起病变,发生感染最终导致伤口的形成[3]。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运动障碍、卧床不起等问题,加大了压疮、糖尿病足溃疡等非手术伤口的出现机会。大多数患者对疾病了解不充分,自我护理意识不强,运动时跌倒,瘙痒时抓挠皮肤等均会导致伤口[4]。糖尿病患者创口和感染灶组织再生相对迟缓,致使伤口愈合的时间延长。此类患者伤口愈合不佳,易造成感染,从而出现慢性伤口[5]。同时,伤口可致血糖应激性升高,加重糖尿病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因此,应做好患者伤口护工作。
专科护理与换药方法能够抑制细菌滋生,增加白细胞数量并改善吞噬能力,有效促进伤口的愈合,发挥预防和控制感染发生的作用。在了解与掌握患者基本情况基础上,明确护理侧重点,通过运动指导、饮食指导、血糖控制、宣教等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控制患者血糖,促进皮肤的恢复。要选择合适的敷料和正确的换药方法[6]。护理期间要注意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防止感染,掌握血糖和伤口愈合影响因素,促进伤口快速愈合,提高患者就医质量[7]。
给予糖尿病患者积极有效细致的伤口护理干预,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感染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1]胡斌,徐耀凤.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龙血竭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5,29(5):1639-1641.
[2]陆益敏.促进糖尿病患者腹部伤口愈合的护理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2):20-21.
[3]赵琛.针对性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患者伤口愈合疗效的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1):81-83.
[4]陈如贤,孔燕坤,郭金凤.藻酸盐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北方药学,2015,12(11):186.
[5]王焕章.老年阑尾炎伴糖尿病30例手术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4):88-89.
[6]王争艳.康惠尔渗液吸收贴在预防术中急性压疮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3):141-142.
[7]王威,李进,韩春茂,等.伤口治疗与护理的常见误区及处理方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5):3093-3096.
R473
A
1672-4062(2016)09(a)-0173-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7.173
2016-06-07)
牛淑华(1971.9-),女,吉林梨树人,专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外科护理。
陈力娜(1988.5-),女,吉林梨树人,专科,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