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英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人民医院,四川安岳 642350
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337例有效性研究
谭英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人民医院,四川安岳642350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联合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分析该院33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不同治疗下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尿蛋白、尿微蛋白排泄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数据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用药安全且效果良好,应在临床中推广。
前列地尔;那普利;蛋白尿;临床效果
当前医学上并没有彻底治愈糖尿病的方法和药物,临床治疗也以控制患者血糖及并发症为主。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会造成患者终末期肾衰竭。临床证实,1型和2型糖尿病均会引发这一病症[1]。而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逐渐增多,也成为临床上研究的重点。如患者出现蛋白尿,则说明患者已经出现肾小球或肾小管的病变。早期对当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可控制这一病症的发展,所以应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治疗予以重视[2]。贝那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应用较广,是缓解肾病进展的一线用药,具有减少尿蛋白、延缓病情发展。但临床发现,单一用药一段时间后,患者耐药性上升,治疗效果下降,所以探究多种用药协同治疗的方法纳入研究视野。为提高这一类型患者的治疗效果,该院对2014年5月—2016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337例患者进行了有效性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治疗的3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68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79例,年龄在35~74岁之间,平均年龄(52.31±3.21)岁。病程在4~18年之间,平均病程(11.35±4.16)年。其中早期糖尿病肾病74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94例。对照组169例,其中男性91例,女性78例,年龄在34~75岁之间,平均年龄(53.07±3.51)岁。病程在5~18年之间,平均病程(11.52±4.11)年。其中早期糖尿病肾病76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93例。纳入标准为:①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②患者血糖控制良好;③无严重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④患者对该次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为:①患者短期内应用肾毒性药物;②具有严重高血压的患者;③具有泌尿系统或免疫系统等引起的蛋白尿;④患者无法配合该次研究;⑤有严重的脏器功能性障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身体条件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可进行比较。该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降压、抗凝、胰岛素降糖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贝那普利(国药准字H2005339,10 mg/片)进行治疗。患者每日服用1次,每次用药1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国药准字H22020001,20 g/支)进行治疗。将80 g的前列地尔用500 mL 0.9%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静脉滴注,每日用药量为200 g/d。两组患者均用药2个月以上。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尿微蛋白的排泄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不良反应状况。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统计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
治疗前,两组患者尿蛋白、尿微蛋白排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数据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和尿微蛋白排泄量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和尿微蛋白排泄量对比(±s)
组别观察组(n=168)对照组(n=169)Pt 2.51±0.35 2.50±0.36 0.796 3 0.258 5 1.29±0.22 1.81±0.25 0.000 0 20.273 0 741.59±70.81 739.54±71.35 0.793 5 0.264 7 469.54±33.12 624.78±32.45 0.000 0 43.458 6 24 h尿蛋白(g/d)治疗前 治疗后24 h尿微蛋白(mg/d)治疗前 治疗后
在BUN、Scr方面,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N与Scr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N与Scr对比(±s)
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头痛5例,干咳8例,血管炎11例,发生率为14.28%。对照组头痛5例,干咳13例,血管炎2例,发生率为11.83%。对照组略低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性合并症之一,往往与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微血管并同时发作,如视网膜病变和外周神经病变。1型糖尿病发病一般在起病10~15年左右,2型糖尿病则发病时间较短。发病早期,进展较为缓慢,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临床特异性为微量的蛋白尿。随病程进展,患者肾损害速度加快且无法逆转,明显可见肾小球肥大,并表现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球肥大后逐渐硬化,逐渐发展为肾衰竭[3]。蛋白的长期丢失,会造成患者免疫力的下降,增加感染机会并加重肾损伤。当前的治疗多为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终末期肾脏病期待治疗和器官移植等。前列地尔是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对于病变血管具有很高的亲和力,且在病变组织周围的聚集程度很高,其扩张血管和抗凝作用十分突出。因其能抑制血栓素A2的形成,所以可增加肾血流量,缓解血管萎缩。据报道[4],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用药后尿蛋白可下降47%左右,临床期患者尿蛋白可下降20%左右。贝那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应用较广,是缓解肾病进展的一线用药,具有减少尿蛋白、延缓病情发展,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等作用,起到减少蛋白流失和抑制系膜增生的效果[5]。同时,贝那普利还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Ⅰ向血管紧张素Ⅱ的转化,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加快前列腺素的形成,进而舒张血管。但如果血管萎缩或肾血流量下降,其发生的作用会有所减少,所以需配合改善肾血循环的药物进行治疗。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显著降低尿蛋白的排放,同时对比单独用药并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耐药性也较为良好。
在该次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尿蛋白、尿微蛋白排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数据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UN、Scr方面,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头痛5例,干咳8例,血管炎11例,发生率为14.28%。对照组头痛5例,干咳13例,血管炎2例,发生率为11.83%。对照组略低于观察组(P>0.05)。表明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具备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诉,前列地尔联合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用药安全且效果良好,应在临床中推广。
[1]李红.雷公藤多苷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5):649-650.
[2]饶高峰,陈恩福,林海洋,等.厄贝沙坦与苦碟子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观察[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10):739-741,1001-6821.
[3]杨磊.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5,47(25):42-43,1006-1959.
[4]黎明娟,肖峰,张小燕,等.骨化三醇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3,142(7):143.
[5]邹汶兵.前列地尔联合福辛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2016,32 (1):18-20,1001-6821.
R587.1
A
1672-4062(2016)09(a)-0043-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7.043
2016-06-04)
谭英(1981-),女,四川遂宁人,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