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香 彭泉 洪楚娟
[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不同手术方式对卵巢储备功能及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9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的13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妊娠物取出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性激素水平,包括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孕酮、睾酮等,并且记录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卵巢截面积,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LH、FSH、E2、孕酮水平及睾酮水平等的术前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之间比较,研究组患者LH、E2、FSH等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PSV、EDV、窦状卵泡数、卵巢截面积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保留输卵管手术有利于改善有生育要求年轻妇女的宫内妊娠率,是安全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输卵管妊娠;卵巢储备功能;生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6-71-04
随着性观念的日益开放,很多青少年女性却因生理卫生知识的严重缺乏,而致使妊娠异位。输卵管异位就是其中一种严重威胁孕妇及胎儿生命安全的病症。目前,常规的手术方法有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妊娠物取出术及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这两种手术方法带给术后孕妇的卵巢储备功能及生育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致力于探究不同的手术方案对孕妇术后的再生育的远期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输卵管异位妊娠手术的13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有再生育的要求,术前输卵管妊娠均未破裂,无妇科手术病史,无肿瘤等并发症。所有试验均在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签署下进行。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妊娠物取出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研究组68例,年龄18~27岁,平均(19.0±3.6)岁,孕期(3.0±1.2)个月,手术等待时间(3.0±1.2)d,停经时间(38.5±3.1)d,平均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926.4±359.7)IU/L;对照组68例,年龄18~26岁,平均(19.0±3.4)岁,孕期(3.0±1.3)个月,手术等待时间(3.0±1.1)d,停经时间(37.9±3.1)d,平均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926.4±359.7)IU/L;停经时间(38.1±3.2)d。两组患者的年龄组成、受孕状态、手术等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事前均进行全麻处理,插入气管后,取仰卧位并进行消毒等术前准备,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分别对患者施以不同的手术方案。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妊娠物取出术:麻醉成功后,于患者脐上水平横切一个1cm左右的切口。在该切口处穿刺做常规CO2气腹。手术在腹腔镜下进行,于患者左下腹对应处及麦氏点分别穿刺并置入腹腔镜手术器械,游离患者输卵管,然后于输卵管妊娠部位开窗取出妊娠物并缝合切口。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腹腔镜下进行手术(相关操作同研究组),游离患者输卵管,采用电切除法切除患者输卵管峡部及系膜直至宫角处,去除妊娠部输卵管,结扎后缝合切口。两组患者术中探查均无明显盆腔粘连,并保持术后护理一致。分别于术后一个月、六个月回院复检。抽取两组患者血样并测定两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分别采集分析两组患者PSV、EDV指标,并使用超声检测患者卵巢状态。随访患者是否伴有围绝经期综合征,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月经周期及妊娠率。
1.3测定指标
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监测患者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酮(E2)、孕酮、睾酮水平及B超卵泡数、卵巢截面积、平均收缩峰血流速度(PSV)、平均舒张最低血流速度(EDV)。分类统计比对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前后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FSH、E2、LH在术后1个月及半年两个测定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研究组孕酮水平及睾酮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卵巢截面积以及各参数的比较
两组相比术后研究组患者的卵巢截面积、窦状卵泡数显著大于对照组。术后1周、6周研究组患者的PSV、EDV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统计
研究组患者术后半年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1例,占5%;月经异常2例,占10%;有排卵17例,占85%;妊娠14例,妊娠率为70%。对照组患者术后半年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2例,占10%;月经异常2例,占10%;有排卵18例,占90%;妊娠13例,妊娠率为65%。两组患者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月经异常、排卵、以及妊娠率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3409,x2=0.00,x2=0.03,x2=0.06,P>0.05)。
3.讨论
输卵管妊娠是最常见的异位妊娠,即受精卵种植于输卵管。临床表现为停经、腹痛、阴道不规则流血等症状。其主要病因是输卵管异常而导致的妊娠、避孕失败而导致的意外怀孕等,多发于青少年群体。因此,如何做到术后对患者的生育功能及卵巢储备功能尽可能减少影响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上有多种手术方案治疗输卵管妊娠。本实验探讨采用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妊娠物取出术及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生育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体内的性激素水平与卵巢的储备功能有密切关系。本实验显示,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妊娠物取出术后6w患者体内的FSH、LH分别为(5.05±1.88)U/L.(5.72±2.55)U/L水平均显著低于输卵管切除术,术后E2(38.71±4.63)pg/mL低于术前水平,而E2可以负向作用于FSH。由于卵巢的储备功能随FSH、LH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因此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妊娠物取出术对于卵巢的储备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妊娠物取出术的患者,术后卵巢截面积(5.08±1.23)cm2明显更高,而较高的卵巢截面积在临床理论中代表着卵巢储备功能的大小。窦状卵泡数可以反映卵巢的状态与活泼性,可以用来预估患者的生育能力,本次研究显示,采用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妊娠物取出术的患者体内的窦状卵泡数(7.47±0.6)个可以基本达到与术前一致的水平。因此可以推测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患者的卵巢储备能力,影响患者的再生育。
术后对两组患者的PSV及EDV监测结果显示,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的患者PSV(17.15±0.09)cm/s及EDV(7.23±0.05)cm/s水平显著降低,后期的随访调查显示,这与手术操作中,输卵管切除极易损伤卵巢的供血系统有关。卵巢供血量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卵巢的生理功能与储备能力。后期的随访结果显示,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对患者的排卵及妊娠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妊娠物取出术有利于保护和恢复卵巢的生育能力,对于有再生育愿望的患者来说这一手术方案更有助于卵巢功能的恢复,确保再妊娠时的卵巢生理生化功能的正常。应予以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