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童趣课堂的构建与研究

2016-10-09 17:11耿丽媛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构建策略小学数学

耿丽媛

[摘 要]认知心理学认为,童趣是学生的内心需求,童真是学生的外在表现,只有当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童真童趣,他们才会表现出对学习的热爱,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加强童趣课堂的构建与教学实践研究。本文从故事激趣法、趣味游戏法、教具自制法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童趣课堂的构建与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童趣课堂 构建策略 以学为本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6-072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要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与个性差异的特点,选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堂组织建构与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有必要建立童趣课堂,让数学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妙趣横生,在童趣课堂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从中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一、故事激趣法,激活学习兴趣

讲故事和听故事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与道理,而且故事的情节多变,往往给人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能够吸引听者和读者的注意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故事导入,以故事为媒介,可以很好地丰富数学课堂。

如教学“认识分数”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意义,教师引入“狗熊分饼”的趣味故事。“熊妈妈做了4张大饼,现在要把4张大饼分给她四个熊宝宝,她将第一张分成4份,给了老大1份,老二不乐意了,说一份太少了,于是,熊妈妈将第二张饼分成8份,给了老二2份,以此类推,一张饼分成12份,老三得到了其中的3份……”教师接着提问:“熊妈妈是如何给老四分的?四个熊宝宝得到的饼一样多吗?”在故事激趣法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分数即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一个数量表示,而老大、老二、老三的分别得到了1/4、2/8和3/12的饼,都等于1/4,其实得到的饼是一样多的,那么老四的分法呢?学生按照这个思路,得出将大饼分成16份,老四得到了其中的4份。由故事激趣,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趣味游戏法,构建童趣课堂

游戏活动是一种较为轻松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构建趣味、轻松、开放的童趣课堂,可以引入趣味游戏教学法,以游戏激趣,提升学习效果。游戏教学形式多样,有趣味竞赛游戏、合作互动游戏、实践动手游戏等,借助趣味游戏,激活童趣课堂。

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游戏,在游戏中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首先,将学生分成6人一组,每组发10支铅笔,开展分铅笔的游戏。问题一:“每人分3支、4支、5支、6支,能分几个人?”小组长画出表格,将分配的结果记录下来,发现每人分3支,能分3个人,但多出1支,每人分4支、和6支,分别多出2支和4支,每人分5支,只能分给2个人,但能分完。将游戏后得到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后,教师引导学生逐列分析这些数据的含义。每人分几支,代表的是除数,10代表被除数,分给几人,结果代表商,而还剩几支代表的是余数,从而引入余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分析“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学生一一对比发现“余数总比除数小”。通过趣味游戏,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三、教具自制法,鼓励合作参与

童趣课堂也应该是有效的课堂,将童趣与知识性、方法性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构建童趣课堂,需要践行以学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可以引入自制教具法,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互动、创新体验,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学生在自制教具过程中,能发现数学的奥秘,灵活互动、合作搭配,有效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如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引入自制教具学习法。学生使用白纸、彩色笔、铅笔、剪刀等工具,剪出几张长条纸,并在上面写上0~9这10个数字,不同的数字涂上不同的颜色,并将其固定起来,做成可以旋转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时,出示教具自主展示。

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童趣课堂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求,也是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需要。新课改要求,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趣味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因此,通过趣味故事、游戏活动、自制教具、生活实践等形式,丰富数学课堂,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责编 罗 阳)

猜你喜欢
构建策略小学数学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