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涛
[摘要]目的 探讨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诊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55例患者采用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治疗为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53.87±10.26)min、术中出血量(179.03±34.18)mL、术后住院时间(11.76±2.50)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70.15±12.43)min、(276.58±24.27)mL、(14.38±2.79)d,术后负重时间(26.72±4.15)d、骨折愈合时间(7.56±1.03)周均明显早于对照组(38.91±5.69)d、(8.34±1.17)周,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8.18%、Harris评分(92.37±5.14)分、治疗总有效率98.1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5.45%、(81.25±3.70)分、83.64%,并发症发生率1.82%明显低于对照组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治疗效果更佳,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2-186-04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骨科的常见病症,高发于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人口寿命的不断提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持续走高,严重影响着公众的身体健康。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案有多种,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目前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为了探讨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本院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针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在永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0例,临床已确诊,排除患有其他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5例,年龄为60~72,平均(65.1±3.8)岁,男34例,女21例。致伤原因:摔倒伤39例、交通伤16例。参考Evans分型:I型5例、Ⅱ型18例、Ⅲ型26例、Ⅳ型6例。观察组患者55例,年龄为60~73,平均(65.5±4.0)岁,男35例,女20例。致伤原因:摔倒伤38例、交通伤17例。参考Evans分型:I型6例、Ⅱ型17例、Ⅲ型25例、Ⅳ型7例。两组患者间基础情况(年龄、性别、致伤原因、Evans分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行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操作如下:实施硬膜外持续麻醉,取仰卧位,选取切口时,可定位于大粗隆下10cm和大粗隆上2cm,将顶点下2.5cm作为外侧进针点,将股骨颈干角定位器置入后,固定导针,用攻丝扩孔,将螺钉拧入,放置引流管后缝合切口,结束手术。
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操作如下:实施硬膜外持续麻醉,取平卧位,对患肢进行持续牵引,适度垫高臀部,在透视下复位骨折,选取切口时,可定位于大粗隆上5cm,显露大粗隆顶点,将其定为进针点,在透视下置入导针,让其达到股骨髓腔,通过导针引导,将主钉打入患者的股骨髓腔,拔除导针后,开槽皮质外侧,将螺旋刀片置入,进入目标位置,顺时针旋转刀片,将其锁定并安装尾帽,然后安装远端锁定螺钉,放置引流管后缝合切口,结束手术。
1.3观察指标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观察指标:手术指征[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住院时间(d)、术后负重时间(d)、骨折愈合时间(周)]、术后疗效『优(%)、良(%)、可(%)、差(%)、优良情况(%)、Harris评分(分)]、治疗效果[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并发症情况[内固定松动(%)、深静脉血栓(%)、髋内翻(%)]。
1.4评定标准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从疼痛(44分)、功能(47分)、髋关节活动范围(5分)、有无下肢畸形(4分)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越好。(1)优:90~100分。(2)良:80~89分。(3)可:70~79分。(4)差:70分以下。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1)显效:治疗后,患者髋关节屈曲度在110°~150°,无髋内翻、髋外翻等畸形愈合,骨折痊愈。(2洧效:患者髋关节屈曲度在90°~110°。(3)无效:患者髋关节屈曲度不足90°,骨折未有效愈合。(4)总有效=显效+有效。
1.5统计学方法
SPSS17.0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征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53.87±10.26)min、术中出血量(179.03±34.18)mL、术后住院时间(11.76±2.50)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70.15±12.43)min、(276.58±24.27)mL、(14.38±2.79)d,术后负重时间(26.72±4.15)d、骨折愈合时间(7.56±1.03)周均明显早于对照组(38.91±5.69)d、(8.34±1.17)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8.18%、Harris评分(92.37±5.1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5.45%、(81.25±3.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2%明显低于对照组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身体机能的减弱,很多老年人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病症,容易发生各种跌到损伤事件,增加了各种骨折的发生风险,使得老年人成为了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发人群。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甚易发生髋内翻,而影响到正常的髋关节功能,会明显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卧床还会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保守治疗较为常用,但时间长,并发症也多,不宜作为首选。手术治疗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用方法,此次研究选取了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而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53.87±10.26)min、术中出血量(179.03±34.18)mL、术后住院时间(11.76±2.50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70.15±12.43)rain、(276.58±24.27)mL、(14.38±2.79)d,术后负重时间(26.72±4.15)d、骨折愈合时间(7.56±1.03)周均明显早于对照组(38.91±5.69)d、(8.34±1.17)周,说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治疗效果更佳,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更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治疗时间,进一步缩短恢复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8.18%、Harris评分(92.37±5.1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5.45%、(81.25±3.70)分,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83.64%,说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可更为显著的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显著。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2%明显低于对照组12.73%,说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安全有效的,引发的并发症更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分析原因如下,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是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用方法之一,动态轴具有加压功能,可实现较好的固定效果,利于骨折部位的固定,对断面愈合也有良好的刺激效果。但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的手术操作对机体造成的手术创伤较大,也容易出现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等并发症。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不同于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收缩操作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术中出血也少,固定效果也较为牢靠。术后髓内系统和髓外系统可处于一种相对移动的状态,可大大减小弯矩,缩短力臂,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内翻能力,使用螺旋刀片可有效加紧松质骨并镇压骨质,同时还能增加支撑力,手术操作也较为简单,适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综上所述,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治疗效果更佳,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此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样本量较少,仍需要进一步扩大,观察时间较短,仍需要进一步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