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红旗
【摘 要】
笔者发现,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古诗词部分的教学难度十分之大。然而,学好古诗词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变成有内涵的社会主义现代接班人。由此,作为一名优质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务必巧妙使用三段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最快速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并能够吸收其中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促进自己变成有内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效率 三段式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古诗词占有一个十分重大的比例。所谓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的都是瑰宝。由此,作为一名优质的初中语文教师,务必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古诗词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从而能够提升自己的内涵,增长自己的见识。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古诗词教学经验,就如何使用三段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古诗词能力阐述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给广大同仁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三段式教学法第一段:多背古诗词
笔者认为,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参照古人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无论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先鼓励学生进行多读多背。这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在读和背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所在,从而能够逐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在此基础上,由于多读多背,学生能够在学习古诗词的初级阶段就掌握大量的古诗词,在进行语文的其他板块的学习中,如写作中,巧妙运用古诗词能够给自己的作文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会传授学生教材上的古诗词的读法,停顿,意境,还会依据教材古诗词的意境,找寻课本上没有的古诗词,让学生进行背诵。为了能够检测到学生的背诵效果,笔者会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进行默写和比赛,背诵的越多便有一定的奖励。在奖励的刺激下,背诵古诗词就不会变成枯燥乏味的事情,能够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由此,学生就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地提升自己的古诗词量,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功效。长此以往,学生的气质就会和之前明显不同,变得有内涵,符合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要求。
二、三段式教学的第二步:品古诗词
学习古诗词的第一步自然是要多读多背古诗词,但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优质的初中语文教师,务必不能满足于让学生多读多背古诗词这个阶段,而是需要带领学生进一步地探索古诗词。只背不品,古诗词的意义就会有所缺失。由此,在此教学环节之中,教师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法帮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从而能够达到帮助学生消化古诗词,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的教学目的。
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品的步骤,最佳的做法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巧妙地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并自此基础上给学生播放此时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内心的情感。由此,学生就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达到真正通彻古诗词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讲述有关苏轼悼念亡妻的那篇古诗词的时候,学生在进行背诵的过程中,只能够感受到整篇古诗词朗朗上口、十分好背,但是对诗词中的意境却体会得不够深刻。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了苏轼和亡妻之间的恩爱场景,以及苏轼为亡妻写这篇诗的时候的情感。学生在看到这些场景以后,再进行古诗词的背诵,就能够感受到明显的不同,从而能够感受到苏轼对亡妻浓浓的爱,自然也就能够体会到古诗词中所运用的“孤坟、两茫茫、明月夜”等词的意境所在,从而达到品古诗词的目的。
三、三段式教学的第三段:悟古诗词
笔者认为,每一篇优秀的古诗词都能够给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这样的道理。作者所需要描绘的情感十分之多,岂是短短数十字就能够表述完全的。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作为一名优质的初中语文教师,务必要能够带领学生在品古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理解古诗词,上升到悟的阶段,帮助学生能够完全消化一篇古诗词,达到古诗词教学的目的所在。
例如,笔者在讲述有关《使至塞上》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文中的孤烟直,落日圆这样的描绘,可以让学生产生无限的遐想。为了让学生能够悟到这几个词运用的精妙。笔者教导学生进行尝试性的改变,用其他的词进行孤烟和落日的描绘。学生进行了多次修改都不能达到原本的意境。这就让学生悟到这两个词的精妙所在,从而能够吃透古诗,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操。
再例如,笔者在讲述有关《天净沙秋思》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文中只是运用了寥寥意象,就体现出作者的孤苦悲伤之情。而通过这短短的几个意象竟然连接成为了一幅画面,这是此篇故事的精妙所在。这对于学生进行写作有着十分巨大的帮助。由此,笔者就引导学生进行感悟,为什么作者可以借助这几个意象呈现如此丰富的情感。学生通过细细感悟,得知了这是因为意象之间的关联性质以及意象的背后寓意性质所导致的。由此,学生在进行语文写作的时候,就能够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帮助自己的语文写作水平同时也获得提升。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进行三段式的古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自身古诗词能力的最大提升。与此同时,学生的人格魅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语文能力也能够有所获益,从而全方位地帮助学生获得提升,达到新课改对学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施孟文.诗词变更通幽捷径——诗词创新式教学初探【D】.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8
【2】周启志.自主与开放:中学写作教学的走向【J】.华东师蒋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