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明
摘 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必须构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中综合实践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可以以学科为载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托教研组师资力量,借助学校社团活动进行开发。
关键词:初中科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策略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必须构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中综合实践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门课程。笔者结合学校发展的特点,借助科学组的师资力量,发挥科学学科优势,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的综合实践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从时间上、空间上、教材资源和教师层面等方面进行研究和突破。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改变了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传统认识观念,提高了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参与度,培养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课程的兴趣。
现将探索的过程与同行分享,希望能给其他学科进行“以学科为载体”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带来一点启发。
一、确定方向——让课程开发有的放矢
(一)问卷调查
为了全面掌握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了解程度以及实施中的困惑,了解学生对于综合实践课程的需求,推动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特针对教师和学生设计了调查问卷。
从学生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有比较浓厚的兴趣,绝大多数的学生(86%)希望在初中三年都能参加到综合实践课中,说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而言还是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针对教师问卷,我们也进行了相关情况统计,统计的情况反映出:大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不深。教师们认为,目前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的主要因素是缺少课程资源以及缺乏专业教师和指导。在综合课程的开发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活动内容设计的难度大。
问卷中所反映出来的这些问题让我们对科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的确定提供了参考的方向。
(二)师资培训
综合实践课没有严格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方法,这让教师在面对这类课时思想上不重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效果。因此,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充实师资力量是综合实践课程有效开发的前提。
我们利用周四下午科学组教研活动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案例等,并推荐教师阅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书籍3~4本,通过学习和教师之间的讨论,使全体科学教师逐渐了解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价值、基本理念及总体目标、组织形式、实施方案以及评价方案。
二、制定内容——让课程实施有据可依
学科课程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反过来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发展。特别是初中科学课程,它的实施纲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课程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相似性,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整合的可能性和现实需要。因此,以综合实践课的形式开展科学实验、科学探究和科学实践,是科学综合实践课程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开发模式。
在这种模式的指导下,我们经过多次商议讨论出科学综合实践课程的两大板块——主要分为校内活动和校外调查两部分。针对校内活动,教研组部分教师参与编写了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教材。该教材分四个板块,如表1所示。
该教材侧重于实践教学,充分利用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和实践内容,将科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融合,找到了两者相融合的点,这也是学生的兴趣点。
三、搭建平台——让活动开展有条不紊
丰富的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决定了其实施形式的多样性、丰富性。然而活动的时间和场地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搭建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台,从而推进活动的实施。由于社团活动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所以我们将科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与我校社团活动相结合,成立了“科学综合实践社”,在科学综合实践社中组织实施活动。
(一)社团组建与成员招募
为了组建科学综合实践社,科学组内教师先根据培训情况推选出6名教师成为社团辅导教师,分别负责:校区总负责;常规教学和社会实践指导;常规教学和竞赛活动。
每学期开学初是社团招募时间,学校将提前一周将社团的招募信息发布在学校网站和学校宣传栏,科学综合实践社教师根据学生报名情况组织学生进行面试(主要面向初一、初二学生),从而确定社团人员,4个班共150人左右。
(二)社团制度与考核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法应充分体现新课程中倡导的评价理念:重过程,评价主体多元化,淡化量化评定。因此,采用奖励卡和活动作品的评价是较为合理的。
为了保证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根据学校社团的考核要求,科学综合实践社制定了相应的请假制度、考核制度和年度评比制度。考核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设置“奖励卡”。“奖励卡”分两个层次设置。第一层次:考勤卡(人手一张)和基础卡(四张),包括:个人全勤卡、社团贡献卡、优秀成绩卡、最佳人缘卡。第二层次:社团“荣誉之星”卡,本卡需要在集满上述四张卡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此外,社团的请假需要有请假条存档,也归类到社团成员的学期考核。以奖励卡的形式规范社员活动,把学生的评价常规化、细化和量化,更有利于社团的管理和运行,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社团计划与实施方案
根据我校的学生特点和环境特点,结合科学综合实践社团的教材内容,我校社团辅导教师制定了学期计划,分为常规实践活动和假期实践活动。常规实践活动主要是进行校内活动,在每周三下午和学校其他社团同时进行,根据教材活动内容选择活动,学校附近有空余的菜地可以种菜,所以他们利用一学期时间进行蔬菜种植的实践,蔬菜种植之后的维护工作则由社团同学负责分配给各个班级,带动全校学生参与。
2014学年第一学期蔬菜种植实践活动方案见表2。
四、组织活动——让课程落实有声有色
组织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重要部分,属于实施环节。分为常规活动、竞赛活动和假期活动,常规活动主要面向科学综合实践社的同学们,而竞赛活动和假期活动则是面向全体学生。
(一)常规活动
利用每周三下午的全校社团活动时间,在社团内组织开展实践活动。除了教材的常规实践活动,还设计种植蔬菜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走进大自然,将自己在科学中的所学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生活中去。每次活动都有特定的主题,社团指导教师将社团活动过程记录,完成活动记录单。
(二)竞赛活动
为了推进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全校范围内的开展,科学实践社举行一学期一次的年级实践活动竞赛。如水火箭比赛(如图1)策划和鸡蛋撞地球比赛(如图2)策划,竞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三)假期活动
每年假期,学校会布置全校性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借此机会,科学组教师会根据培训的要求,指导学生完成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从科学角度出发,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一般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和修改。2014学年,结合“五水共治”等问题,布置学生进行水资源、环保问题等的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在学校层面进行评奖。
五、成效与反思
通过科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尝试,逐步形成具有我校学科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有效模式。根据此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经验,特别是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平台的搭建,为我校其他学科进行具有学科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模式。具体的操作流程如图3.
该模式操作性强,解决了综合实践课程在中学教育中难以推广的若干问题,使综合实践课程得到时间、场地、课程资源等多方面的保障,从点推广到面,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评价。这种模式也解决了综合实践课程缺乏专业教师以及增加教师教学负担等问题,与本学科的教学相辅相成,对学科教学也是一种促进。
由于本次尝试是基于社团教学推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在常规教学和活动中涉及的学生人数比较少,而年级竞赛活动和假期调查中虽然是全校性参与的,但是由于是放假时间,教师对学生的掌控性和指导显得欠缺,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全校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效果,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落实到每一位在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