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反思点滴录

2016-10-08 06:27陈醒琴
考试周刊 2016年74期
关键词:快乐尊重和谐

陈醒琴

摘 要: 德育需要反思,班主任是在反思中成长的。作者的点滴反思是:和谐源于尊重,做一位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班主任;致歉救赎自我,做一位勇于反省与承担的班主任;快乐传递快乐,做一位自我快乐并传递快乐的班主任。

关键词: 反思 和谐 尊重 致歉 快乐

教育需要反思,这不仅是理论,更是准则。教学需要反思,德育更需要反思,班主任是在反思中成长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先生曾提出一条著名的公式,即“经验+反思=成长”,它给我带来心灵的震撼,并一直引领着我的班主任工作。时光荏苒,转眼间,我的班主任工作已做了快十二年。十二年,我不敢说成功,相反,我觉得自己总是处于一个又一个的挫折与困惑中,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一直在成长,下面我谨向诸位敬呈我工作中的点滴反思。

一、和谐源于尊重

那是我从象牙塔走出来的第一节班会课,我决定在初一(4)班采取民主选举的办法开一个班委会。当时参加竞选的人很多,尤其是对班长这一职位的竞争,竟然多达六人,其中有一个叫汤智斌的学生很特殊。据同事说,他在暑假军训期间表现不太好,成绩较差,偏科严重,数学竟只有13分。他演讲得很好,慷慨激昂,可看出他对当班长有着强烈的愿望。一闪的意念,让我决定让他做班长。我想借此帮助他克服任性与不守纪律的缺点,并发扬他大胆的优点,让他成为我的一个得力助手。我预想到他的得票率可能不太好,于是提前做了一个铺垫,叫学生在选择时允许其选择的对象有缺点,关键是他得像汤智斌那样有勇气、有能力,敢于管理。点票时,我颇感意外,汤智斌的票数还是比第一名叶诗晨同学少3票。我踌躇了一会,但内心的固执让我做出了一个补充规定,即班主任有着10%的加权票数,最终我让其如愿当选。

第二周时,叶诗晨的周记引起了我的关注。她写道:“上周一的班会课,我终生难忘。老师说要民主选举产生一个班委会。我想当班长,并且我认为我能当班长。我上台演讲了,同学们给予了我热烈的掌声,他们说我肯定行。在六位候选人中,我票数最高。可班主任说的话让我有点紧张起来,他说他拥有10%的投票权,他将把他的票投给谁呢?我用希冀的眼神望着老师,我内心祈祷着他把票投给我。可老师还是把他拥有的五张票投给了汤智斌。我告诉自己不要哭,但望着他得意的样子,我还是流泪了。”

注视着这则周记,丝丝愧疚漾上心头,但我觉得我已不能走回头路了。于是我把她叫到办公室,与她进行了一次深刻的交谈,以使她“心悦诚服”。我轻率地认为,此事应该就这样平息了。

可事实却不如我料想的那样。因我校的生源源于农村,义务教育使得小学中的许多学困生分在我班,他们根本不买汤智斌的账。我质问他们:“班长是你们自己选的,为何不服管?”“哼,他才不是我们选的。”“那是谁选的?”“如果不是你那五票,他能当上吗?”霎时,我语塞了。再后来,那些表现很乖的学生也不服他管了,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我反映:说他公报私仇的有,说他成绩很差不能做学生榜样的有,说他自己管不住自己的更是大有人在。尽管我一边拼命安抚学生,一边对汤智斌恩威并施,但班级不稳定的因素越来越多,学生违纪的人数与日俱增。事情终于如火山般爆发,在一次课间休息时,汤智斌与一位同学竟扭打起来。

事情终于让我警觉,我迅速并妥善教育了这两位同学,让大家警醒。同时,我向全班学生道了歉,并让学生进行了再次选举。叶诗晨同学被大家一致推选为班长,部分班干部也因民主选举而进行了调换,班中那种躁动不安的局面得以迅速遏止。

班级一如社会,当它失去民主基础时,就会动荡不安;当民主基础树立,民主的理念深入人心,就会出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和谐,和谐才能带来文明,和谐才能使班级进步,和谐才能产生集体合力。这恰恰是我作为一个班主任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可我却忽视这样的一个显而易见的教育事实,我用自己一时的意念想当然地践踏初一(4)班的民主,我没有给予它足够的尊重。表面上看来,我的出发点没有错,但实质上,我是以班级集体的价值观为代价为一己的非理智的选择下赌注,这是得不偿失的。同时我进一步认识到:“尊重学生,尊重班集体的决定,不仅仅表现在民主构建上,它还贯穿于班主任工作的始终。我们还应该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尊严,尊重他们的家长,尊重他们的话语,尊重他们的心灵。如果我们能在自己心中真正树立起尊重的理念,那么和谐的丰碑就会高高矗立。”

我用自己的心灵之语在我的班主任工作的人生之路上铭刻下我的第一次感悟:和谐源于尊重。

二、致歉救赎自我

2006年寒假,我在博客中写了一篇叫《请让我向你说声对不起》的文章,以表达我自2005年以来久久压抑在内心的惭愧。因为那一年中考过后,有一位女生,以590多分的优异成绩考上增城市高级中学,但她却因家贫没有钱报名。她来到我面前,哭得泪眼汪汪,眼神中充满哀求,她希望我能帮她想想办法。我束手无策,除非我能借学费给她,但我却保持了缄默。由此,我阻断了她求学的梦,她只得去外地打工。来年2月,我看到了她跟的帖子,其中说:“我从不怪您,您依然是我心中的好老师。您当时的确没钱,您父亲过世不久,您妈生病又用了不少的钱。这的确让您为难!”我回复说:“还是请你原谅,只有这样才能救赎自我,让我心安。”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的一生没有阴暗面几乎是不可能的,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我们总是在无意或有意中伤害学生,尽管我们是爱他们的。学会向他们表示歉意,这不仅是一种自我谴责与警醒,更是一种勇于担当与灵魂的救赎。它不仅不会影响你的威信,反而会增加你的人格魅力。正如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所说:“致歉,需要从老师自身做起,知错认错不只是学生的义务,更是教师的义务。”育人者知过失方能使被育者知过失。

开学初,我给学生播放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李灵的录像,播放后我叫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其间有位很调皮的学生刁难道:“老师,你看了李灵的事迹有何感想?与她相比你会不会觉得有差距?”记得当时有些愕然,但我还是决定把真实的感触告诉他们。我说:“同学们,面对李灵,我很惭愧。我与她无法比较,差距遥远。‘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可这颁奖词却是对我的鞭策:因为别人离开的时候,我也离开了;别人收获的时候,我依然懒惰;我肩负着你们的梦想,但我却给了你们太多的失望。我没把全部身心放在你们的身上,中午一上完课,我就匆匆地去买菜;一放学,我的心就挂在了女儿身上。我对大家关心得不够,对违纪学生处理的方法过于粗暴,我没有深入了解你们,走入你们的心灵。真的,我很失职,我也很自私,在此,我真诚地向大家道歉!请大家相信我,我今后会做得更好!”教室里刚开始颇为安静,但接着不久,掌声传进了我的耳朵。在掌声中,我内心有种潮潮的感觉。我是如此的感动,又是如此的轻松,我向学生的心灵迈进了一大步,我自身灵魂也完成了一次救赎。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在致歉的过程中,他们也在用理性评估我,无形的砝码使心理的天平向我倾斜。

致歉是一种素养,是一种人文。反思班主任工作的历程,我将如是说:“致歉救赎自我!”

三、快乐传递快乐

曾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扪心自问:“我珍惜孩子的快乐吗?”我失眠了。

又想起我人生中至为黑暗的两百天。2002年9月,最疼我的奶奶带着对我的祝福走完了她的人生。2003年2月,父亲因一场意外突然追随奶奶而去。再过两个月,母亲因为癌症又与我永别了,那一天是4月17日,清明携来的细雨还在默默地下着,父亲坟前的“纸清”还在风中“呢喃”。我的精神支柱一个个轰然倒塌,心如坠落的枫叶在残阳中泣血。我真的很痛苦,泪水夜夜浸湿我的枕巾。

三尺讲台没有变,但我变了。尽管我竭力控制情绪,但脸上还是写满悲伤。我是实验班的班主任,学生较乖,但他们还是很容易引起我的愤怒。我经常会利用班会课严厉地批评他们,把他们所犯的一些小错误夸张地批判,“赏识重于批评”的理念已远远地被我抛诸脑后。那时的班级氛围真的很紧张,直到一位同事兼好友在严肃地劝诫我之后我才幡然醒悟。

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的《笑对人生》一节谈道:“一位班主任积极乐观,笑对人生,便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容易使学生性格开朗乐观。”其中又说:“笑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能力,一项技术。”接着他还告诉我诸多提高笑的水平的方法:如要看到自身的渺小、对待人生的不幸要用笑来使它减半、善于寻找欢乐等。其所说的笑,应该就是指快乐吧,但作为一位班主任,我在那段时期却失职了。我不是要求学生快乐吗?我不是叫他们乐观面对挫折吗?可我本身并不快乐,他们又怎能快乐呢?因为快乐是需要滋生的土壤的,我对不起我的学生。

上海市教育系统曾进行一项针对初中生“快乐指数”的调查,在回答“你觉得在学校的生活愉快吗”时,正常学生和聋儿选择“很开心”的比例分别为38.24%与88.24%。调查者分析认为:聋儿因能与伙伴玩便很开心,而普通学生则因为要面临各种竞争和升学压力,“快乐”二字很难说出口。我觉得,这是因为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没有学会从竞争与压力中去寻找与享受快乐,我们没有让他们意识到:快乐就站在他们身后。这其中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并不快乐。不信,你看教育博客中有几人写的是快乐日记,又有几个班主任认为自己工作得很快乐?我们的快乐,被我们的“职业表情”蒙蔽了,而本身,我们应该快乐。

班主任应该珍惜孩子们的快乐:我们应该用快乐的情绪感染孩子们;我们应该用快乐的心境去教会孩子们乐观面对人生中的风雨。只有我们快乐了,学生才会快乐。学生快乐了,我们会更快乐。在此,不妨让我以快乐的心灵勉励我今后的工作:“快乐传递快乐!”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2]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快乐尊重和谐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