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勇
哲哲参加同学的生日会,回来后跟我说:“爸爸,我发现啊,你对我真的挺好,算是一流的爸爸。”以前虽也被他表扬过,但看他严肃的语气,还是有点吃惊:“你的评价很高啊!”“今天我去涵涵家玩,发现她爸爸对她非常严格,很多事情不许做。还有,她爸爸希望她当一名军人,而她喜欢画画,想当画家,还是你好,尊重我的想法……”
曾问过哲哲:“你觉得好的父母、一般的父母和不太合格的父母都是怎样的?”他沉思片刻,告诉我:“最好的父母是愿意拿出时间陪孩子玩,尊重小孩,经常给他很多支持和帮助;一般的父母呢,就是陪孩子的时间比较少,但也不给孩子报很多班,让小孩多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好的父母就是只给钱见不到人影那种,只知道给孩子报班的也算……”
哲哲的“父母高下论”很契合不久前有专家定义的父母三境界:三流的父母是保姆,二流的父母是教练,一流的父母是榜样。但就我的经验看,做好榜样还远远不够。
在此过程中,父母们还要和孩子一起抵抗流俗,即引导孩子正视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不良风气,如功利化、不负责任、嫌贫爱富、无序竞争、缺乏诚信、没有公德心等。
除了一起对抗流俗,给孩子适合的教育,父母还要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我始终以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孔子所谓的教学相长,和孩子肩并肩、手拉手地朝着美好的未来走去,就是最美的教育图景。这就需要父母有一个科学的教育观:孩子出生前,不妨思考一下究竟想陪什么样的孩子,希望他怎样成长;孩子逐渐长大,反思自己的教育供给与孩子的需求是不是匹配。有人说,如果年过四十的父母还在积极进取,青春期的孩子便没有理由颓废。父母的好学和勤奋,如多读一些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作品等,固然是给孩子做一个榜样,也是让对教育和生活本身进一步的理解,以在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有力地拉他一把。
哲哲8岁时,在读完林格伦的《淘气包埃米尔》后,对我说:“爸爸,我发现啊,你比埃米尔的爸爸差远了。”“你看啊,埃米尔每次淘气,像把罐子套在头上、把妹妹吊到旗杆上,他的爸爸都没有打他,而是把他关在小木屋里,让他反省。”我很无辜:“你淘气的时候,我也没打过你啊!”“你是用语言打的!”“我怎么不记得!”“你忘了?你前几天不是说,你跟iPad玩去吧,你管iPad叫爸爸吧,你让iPad给你做饭和带你游泳吧,你这语言比手打得都狠……”那次对话让我深深自责,自己似乎更应该主动申请进入那个小木屋,因为的确无论是相比埃米尔的爸爸还是林格伦本人,自己别说达到理想的境界,连教育语言这一关都没有过。
但这不妨碍我们从现在开始做出改变,瞄着最高的境界一步步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善自己的行为。慢慢地,在孩子眼中,我们也如埃米尔的爸爸一样一点点地高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