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君
[摘 要]在教学中,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掌握更多的预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要展开教学中预习策略的探讨。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找出学生在预习中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出解决策略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笔者结合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初中数学学习中预习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预习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够帮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对学生的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初中的内容较小学而言有些复杂,如果不仔细预习很难达到全面的理解。在这样的形势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如果不预习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负担。老师应该在预习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与学生不同的作用,帮助老师形成良好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下文,笔者结合在初中教学中预习的策略探讨,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课前预习的影响因素
老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之后,也开始认识到预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老师会在课下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的作业,但是学生完成的基本情况并不是很理想。结合预习的基本情况进行探讨不难发现,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在预习的过程中都存在许多的问题。学生的预习意识不强,不知道如何开展预习工作。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注意预习实施的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这样的情况都导致预习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经过仔细探讨,将预习中的影响因素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1.预习欠缺专业指导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由于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没有经过老师知道,导致学生不知道应该怎样开展预习。为了能够完成预习的作业,学生就会通读教材的内容。这样的方法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消除文字中出现的障碍,对学生学习知识并没有多大的益处。有些学生在预习之后根本就不知道教材中讲的是什么内容。学生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会使预习事倍功半。
2.课前预习得不到足够重视
老师为了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基本上都会布置课前预习作业。但是学生本身的预习意识并不强。有些学生会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而预习一下,有些学生直接忽略这个作业。他们在预习的时候也仅仅是走马观花,没有深入的理解教材中的内容。有些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的时候也会直接忽略,他们认为老师在课堂中肯定会讲,而且新的内容即使不会也没有关系的。学生不能够重视预习会直接影响着学生预习的效率。
3.预习的任务布置的不明确
老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大多数情况都是让学生预习某一章,某一节,而不是具体到问题。这样的预习方式会导致学生概念在学习的时候无法明确的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有些学生仅仅根据老师不值得内容将某一章节的内容通读一遍。在没有明确的界定内容的情况下,学生预习起来非常的消极,也会导致学生预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预习的监督检查不到位
老师虽然给学生布置了作业,但是基本上都是直接授课,不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即使是提问一些相关问题,学生也可以结合之前的知识回答出来。学生抓住这个规律之后就会产生应付老师的心理,不认真预习甚至是不预习,这样的现象对学生的学习非常的不利。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预习的基本策略
1.讲解预习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老师在讲解内容之前要先传授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通过传授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灵活的掌握预习的基本内容。
首先,要让学生通读教材。在预习的时候,先让学生一字一句的通读教材,找出看不明白的地方,在老师讲解的时候认真听讲。其次,学生要结合本章节出现的公式定理等展开思考,注意分析他们的推理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再次,与之前的知识相联系,建立知识体系。学生要结合学过的知识展开预习,如果发现想不起来之前的内容,要及时温故,将新内容与原来的内容建立体系。通过不断地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做好预习笔记
在预习的时候做好笔记是巩固学生预习效果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于要将自己学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加深学习的印象。当老师讲解的时候,发现自己思维的错误进行改正,找到自己预习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学习。在这样的方式下,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找事的掌握知识。学生会给你可以结合提问法、讨论法、猜想法等方式记录,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检查学生预习作业
只要是老师给学生布置好了预习任务的时候,老师就要在授课之前先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查。检查的方式多种多样,老师可以结合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也可以采取课前练习的方式进行检查。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设定的问题要具体、难度适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等等。通过老师恰当的引导可以督促学生认真预习。
4.设计不同预习内容
老师要告诉学生应该从几个方面预习。如果老师无法结合预习的内容进行设计的话,会加大学生的预习难度,也会降低预习的效率。老师可以结合不同的内容设定不同的预习内容。在学习数学定理的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定理的背景,定理的推倒过程、定理的适用范围等预习。在学习一些可以结合动手操作来理解的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操作理解其中的内容。有条件的话,学生也可以自行操作,在动手动脑中体会知识的奥妙。
总而言之,学生的预习情况会直接影响老师的授课效果。人员故意老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就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探讨教学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检验预习的效果,让学生的预习任务可以达到高效完成的程度。通过老师与学生的默契配合,学生的徐诶效率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魏玉春.让数学课堂因预习而精彩——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探究.《数学教学通讯:初等教育》,2013.
[2]马文梅.浅谈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策略.《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5.
[3]刘晓霞.试谈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与方法.《关爱明天》,2014.
备注:总课题: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规划课题《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