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史学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有效阅读

2016-10-08 00:08刘丹丹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初中历史思维能力

刘丹丹

[摘 要]初中学生的史学素养即历史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正确掌握了历史阅读方法以后,才能提升阅读能力,从而让学生把握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畅泳于历史的王国,才能步入科学的顶峰。历史的思维能力在史学素养中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它要求学生能够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进行思维,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阐释和分析,并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是初中历史教学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以及借鉴历史经验来更好地认识现实社会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能力;阅读习惯;史料运用

初中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它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以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这种阅读能力的获得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就是要求学生自主地学习。学生要自主地学习,教师就必须教会他们一些阅读方法,培养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只有如此,才是传授了他们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只有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后,才能使之步入科学的顶峰。

一、提高历史的思维能力

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学习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运用历史学科的基础理论,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对历史发展的规律作出解释,对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作出辨别,并能依据历史正确认识当时的社会现象。培养和提高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必须结合初中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现状,在课堂上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一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时间观”,养成他们按照历史时间顺序进行思维的习惯。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历史时间观念,将思维与不同的历史时代紧密联系,分析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从而获得对历史事件的现象和本质的深刻认识。例如要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为什么最早兴起于东南沿海?”这个问题,学生就必须结合明清时期以及近代东南沿海的经济状况等知识来进行分析。

二是教会学生进行直接的历史探究方法。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往往要运用到各种历史材料,或者会接触到一些与史论不一致的观点。这是一个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契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大胆对各种历史材料进行分析。比如,笔者注重开发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要求学生在阅读史料时,关注所叙述的历史人物的动机和意图;通过对现象的了解,思考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通过对事件发生背景的探究,正确认识事件的本质;在阅读历史文献时,通过归纳和分析寻找规律。同时要特别注意不能用现在的价值观去衡量和判断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必须结合当时的各种情况,用历史的观点作出客观的评判。

二、历史阅读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由反复训练后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一种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一经形成,它便根深蒂固不易改变。与人的个性,气质相融合成为一种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就相当于有了一生从事工作和学习的基本技能。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初中学生入学的年龄一般比较小约12―13岁,其心理,身理发展都不成熟,无论是心理,气质,个性等都有很大的可朔性。同时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而且精力旺盛,求知欲强。这些正是培养他们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机。那么,怎样培养他们的历史阅读习惯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历史阅读能力的层次。

我认为历史阅读能力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识记性阅读。即通过借助工具书读懂历史教材中的各种材料(包括历史地图,历史图表,历史插图等)并记住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第二个层次是理解性阅读。即运用自己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一些历史素材理解分析并且能悟出一些道理。第三个层次是评判性阅读。即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作出评判得出自己的观点。

其次是要培养学生读书要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一边读书一边勾画,并且要在书上做好记录。

最后是要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古人都知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边读边思考,这样才能记忆深刻。

三、提高运用史料的能力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课堂教学是以史实教学为基础的,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史料,用以补充说明教材中的观点和问题,为学生解读教材提供原始的素材。“没有史料无以成题”,是历史开卷考试背景下教师与命题者的共识,中考要求对史料进行分析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历史学科最重要的能力考查目标之一。基于上述两点,历史课堂必须加强史料教学,以提高学生运用史料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史学素养。

在史实教学环节,教师应选择一些经典的史料,比如运用视频片段和图片,或者文字和图表,开展史料教学。笔者在教学八年级《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一课时,就运用了教材提供的文字史料之外,还运用了两张图片:《乔的笑》和《握手》。出示第一张图片之后,笔者作了一些关于图片背景的介绍,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最后总结:“这笑,不仅是外交家的,更是新中国的;这笑,表明了新中国的外交胜利,更表明了新中国有实力;这笑,体现了中国外交家的智慧,更说明了新中国已开始崛起。”第二幅图片是尼克松和周恩来两位领导人的握手,其中的政治意义是深远的,它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启,也标志着世界和平新局面的开启。”这些史料的补充,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让他们更直观理解了中国外交家的智慧和中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上的突破这一史实。

总之,经常让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照片和各种图像资料,并对它们进行分类、解说,获得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区分史料的不同来源,对比不同的历史评价,获得对史料的正确认识,才能不断提高正学生正确运用史料的能力。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我们要长期不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只有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正确掌握了历史阅读方法,学生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畅泳于历史阅读的王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初中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