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016-10-08 08:59杨鹏波
教师·上 2016年9期
关键词:师德专业化教研

杨鹏波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社会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教育,同时对学校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成为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教师则是关键所在,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

教师业务能力强了,学校必然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新发展呼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专业化发展也必将是强校之本。然而,当一系列的要求摆在教师面前时,我们不难看到一些毫无动静的面孔。“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却并没有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得到体现。在部分教师的眼中,“成长”一词,就是看看几张教学光碟、听听几节课、抄抄学习笔记等简单、肤浅的行为。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导致教师“无心”成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观念陈旧

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好些年头,要求素质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当老师真正走上所谓的“素质教育”之路时,他们发现,多了素质,却少了分数。面对诸多以分数论“英雄”的关口时,他们迷茫了。于是,“只要有分数,就有了一切”的想法就死灰复燃了。不少学校流传着一句话:“学生的成绩全凭教师的勤。”的确,教师勤抓,学生的成绩便容易提高。殊不知,这只是短期效应,对于学生终身发展而言,无疑是一种善意的“摧残”。有的学校为了提高毕业班的质量,统一要求教师加班加点,高耗低效“磨质量”;有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超负布置作业,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填得满满的。如此这般,学生没有了活力,但却有了能左右人命运的分数。差的学生也能见高分的这种片面的认识占据着部分教师的心理,就出现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流于形式的尴尬局面。

2. 职业倦怠

据近年的一次“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49.70%的被调查教师有比较明显的情绪衰竭,只有24.4%的被调查教师情绪衰竭程度较低或者没有出现情绪衰竭的情况。由此可见,我们很大一部分教师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工作热情随着教龄的增长而不断消减,“工作好坏无所谓,船到码头车到站”的不良心理充斥着部分教师的生活。

3. 现实矛盾

目前,随着人们对教育关注度的提高,教师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有来自工作本身的,还有来自社会的。这导致一些教师在不堪重负、身心交瘁的情况下,或消极悲观,对工作疲于应付;或千方百计“跳槽”,想方设法摆脱“困境”。加之“教而优则仕”的人才选拔机制,使得一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远离施展才能的三尺讲台,造成优质资源的浪费和流失。这些现象对在职教师都将产生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1. 强化师德——铺稳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职业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些信念会激励教师不断积极主动地加强自身学习,这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因。为此,学校要引领教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提高教师师德修养,规范教师师德行为,激发教师从教的积极性。要加强师德考核,把师德建设融于学生、家长、社会监督中,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等,及时发现教师师德方面的问题。成立师德考核领导小组,对照《师德考核细则》对教师进行师德考核,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建立师德档案,与教师的评优晋级挂钩,引领教师人人争当“师德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逐步提升教师师德水平。此外,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加强思想引领、作风引领和人格引领,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领导要首先研读教师这本“无字的书”,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给教师做出表率,并且应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之中,深入教学一线,实施深水作业,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教研教改等教学业务活动,用言行感化、带动教师敬业爱岗的精神。

2. 培养引领——注入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力

学校要把教师的培训当作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做到常抓常新。要形成“培训是学校最好的福利”的共识,坚持把培训当作教师的第一待遇和最好奖励,把培训作为学校长远发展的一项“教育投资”,通过富有针对性的外出培训,“买”观念、“买”思想、“买”经验,借专家的头脑思考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

学校要立足校情,以人为本,整合优质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校本培训。坚持做到培训内容系统化,如对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培训和提高,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课堂教学设计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坚持做到培训模式多样化,即个人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以考代训、以赛促训,确保实效。力求实现培训人员全覆盖,即每位教师都是培训的主体,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参与度,让教师培训教师,让骨干带动骨干,让名师锻炼名师。让老师真正从行为、认知、情感上得到参与,使每位教师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

3. 教研推动——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

现阶段,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校本教研无疑是一种既实用又有效的研究形式。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一方面,强化教研常规,制定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坚持开展常规性主题教研活动,认真落实集体备课,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赛课活动,使校本教研走进校园,扎根教学,聚焦课堂。另一方面,注重课堂引领。牢固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校本教研思想,做到“人人有课题,个个都是研究者”。同时,从校本问题中提炼研究专题,进而解决一线教学中热点、难点问题。把教学研究专题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以及在职学习培训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 管理优化——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

学校如果总是强调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专业的成长就会受到制约,其专业水平就难以提高。教师专业的成长需要学校在管理方式上讲究人性化管理,即对教师的管理要讲究差异性,对青年教师和成熟型教师,对首席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一般教师的要求要有区别,区别对待。学校可以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制定“层级式”评优选模、职务评聘制度,把教师专业成长中取得的成绩(如教学论文的发表、课堂教学获奖等)纳入其中,适当加大奖励幅度,使教师在工作中有想法、有盼头,从而自觉地追求专业发展。

5. 反思跟进——蓄养教师专业发展的底气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实践不断进行总结、升华的过程,是一种全面的、深刻的、动态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过程。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坚持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相反,一个教师如果缺乏反思意识,即使有二十年的工作经验,也只是一年经验的二十次重复。

第一,反思要全面,不能停留在一个方面。不能只是反思客观原因,还要反思自己的主观问题;不能只是反思自己教学技能,还要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不能只是反思工作的拼搏干劲,还要反思自己的学习精神。不能只是反思自己的经验教训,还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

第二,反思要深刻,不能停留在表面上。一次教育学生的失败,一堂课出现了失误,一场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这些都是表面上的结果,其实里面原因中包含了许多本质的东西,因此要学会上升到理论性的高度去反思教学,这样才会受益无穷。反思需要一种执着和专注的精神,一种永不满足的对教育核心问题的逼近,要经常进行逆向思维,不断地追问“为什么”,只有建立在这种精神之上的反思才有通透性,形成的思想才有生命力。

第三,反思还要注意在动态中把握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偶然的一件事不能说明问题,但是,一段时间内无数个“偶然”联系在一起,就可能反映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如多次盛怒之下处理矛盾往往是失败的,那就会告诉人们,教育工作也要修身养性,也要处理好质、量、度的关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迫切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只要我们用心谋划,统筹兼顾,多管齐下,时刻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学校的发展必将步入良性循环的快车道,教师的工作必将与学习同行、和快乐做伴,在付出中赢得成功,在享受中收获幸福……

(作者单位:甘肃省宁县宁江小学)

猜你喜欢
师德专业化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