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瑀锶
初中语文学困生研究综述
○孙瑀锶
摘 要:如今语文教育与语文学科的学习成为我国培养基础人才的基本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语文学困的问题开始呈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与研究语文学困生并且对语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研究和矫治。笔者以初中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文献期刊、硕博论文进行梳理,对研究总体情况进行概括整理,同时提出了研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困生 矫治策略
“学习困难”就是由美国的学者柯克在1963年提出。六十年代,美国开始有教育研究者从心理学角度关注学困生问题,研究的课题主要集中在语言落后的模式的转变,到了七、八十年代,学困生问题在美国教育学领域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并且学者开始注意到学困生心理特点和背景方面的探索。但是由于我国当时的国情,学习困难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的阶段。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学困生才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其主要围绕学困生的心理过程、认知技能、社会性心理发展以及家庭等方面,通过验证国外的理论或在国外的研究基础上进行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开拓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虽然我国对于语文学困生的起步较晚,但如今对语文学困生的关注度明显提高。笔者以“学困生”为条件的主题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进行去重处理后得出2005-2015年公开发表的期刊、学术学位等文献共65835条结果,其中语文学困生研究文献为1040篇,而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研究占其比重约为55%。笔者重点分析文献27篇,其中学术论文17篇、学位论文10篇。对其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如下的梳理和归纳。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卑—厌学—拒教”是学困生的三大特征。自卑是认识特征,厌学是情感特征,拒教是行为特征。只有了解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及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薛辉(2013)[1]强调如今“学业情绪”已经成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新兴研究领域,他立足于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采用测验法、问卷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模式,根据其学业情绪特点,与学优生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的希望情绪少、厌学情绪多,女生的学业情绪大于男生等研究成果,并且提出教师和家长应给予学困生相应的鼓励与肯定。但是论文并没有深入细致地阐述出这些学业情绪在学困生自身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如何引导学困生从不良的情绪中走出来。这对于一线教师对其判断和矫治有一定的难度。
游曼(2014)[2]从研究语文学困生的心理视角切入,从心理障碍类型出发,将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分为了5类型,并依据不同的类型给予了主观上的认知能力、自我认识、自我学习和客观上家庭、教师、同学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学困生心理障碍的教育对策探究。
刘节约(2014)[3]认为语文学困生在语文的学习上没有成就感是造成学困的因素,所以强调激发语文学困生的学习内驱力,提出了树立自信,重新认识自我、感受“成功体验”的理念。徐俊梅(2014)[4]认为初中生已经学习了六年的语文,语文学习成为单一模式,缺少对于语文求知的好奇心及乐趣,并且初中生的意志力薄弱,有上课溜号、不自主学习的现象和态度,从而导致学困生的产生。麻琼静[5](2014)通过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法,将语文学困生的情感分特征归纳为自我效能低、不能正确地认识语文学习失败的原因、语文的学习兴趣低、意志力薄弱,从而根据相对应的特征一一对应地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徐银花(2015)[6]从内因和外因出发,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层次分组探究等方式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升积极性。
初中生在心智上的发展并不是很成熟,对初中的学习生活充满了信心,当现实理想相差很大时,他们便一蹶不振,对语文的学习失去了信心。从而形成“语文成绩差—厌恶语文—语文成绩更差”的模式。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学生自身的学习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所以我们应努力排除障碍,促进学生个人在各个阶段实现最佳发展。因此重视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虽然对于心理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学困生如何产生这种心理、以及产生这种心理特征的表现,并没有深入的研究,这对学困生的心理矫治有一定的难度。
近年来,对于语文学困生学习行为的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研究者也开始创新思维,尝试从多维的视角对初中语文学困生问题进行探讨。国内从行为习惯的研究视角进行研究得到越来多的关注和认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无论哪一种能力,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同的教育者从学科领域、地域差别等不同的方向对语文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探讨。
王璇(2008)[7]认为使用工具书、预习课文、积累知识、广泛阅读、勤于观察等方面对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王云明(2008)[8]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到,学困生的学习陋习,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是影响语文学困生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主要因素,并指出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智力上的不足。张洁(2009)[9]《培养初中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的硕士论文中从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生理、心理、最佳时机、社会环境四方面进行切入,提出了“语文学习分制度”来促进学困生学习。张渊乐(2011)[10]、陈艳(2012)[11]都从课前、课上、课下三个时间段对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分别进行了阐述。张文玫(2011)[12]、陈淑贞(2014)[13]也针对预习习惯的培养方面进行了研究。
还有研究者从学习内容、方法的角度进行研究:李慧生(2007)[14]从阅读方面考察学优生与学困生这两类学生在阅读任务时出现的差异,通过微观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理解、文章局部内容理解)和宏观整体内容的理解进行数据研究分析,刘丽(2012)[15]在研究的过程中也采用对比法,这种研究方式将直观、准确地找出学优生与学困生在学习方面的差异,对其将来研究矫治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张桂红(2014)[16]对语文学困生课外阅读内容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提高语文素养与阅读能力有利于帮助语文学困生脱“困”,所以父母、教师应该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许婷君(2014)[17]将初中语文知识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即文言文单独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深入教学第一现场,课上观察、问卷、和教师交流的方式,找出影响文言文“学困”的成因,提出运用提升学习效率的手段。封岱岩(2014)[18]在实践教学中观察后进生的学习行为,总结学困生的类型,从多方面分析原因,依据教育学、多元智能学原理,提出后进生的转化并在教学实践中验证。
研究者大多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习惯的内容上,主要研究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对于如何培养、培养的方法缺少深入的研究,缺少结合学生实际的需求,实践的范围多是针对全体学生,对个案的培养研究较少。希望研究者和更多的一线教师对因为学习习惯不得当而造成的语文学困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剖析,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归纳总结出其存在的共同点,进而探索出能够促进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为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矫治提供相应的参考。
目前,有关语文学困生的产生原因基本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而在外因中,基本将其分为三大类型:家庭、学校和社会。
曾繁平(2005)[19]、张淑萍(2015)[20]着重强调了家长自身的因素,对学习语文困难生的家庭类型、家庭经济、家庭文化、家长因素等进行了研究,例如家长本身的知识水平有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理,相对应得提出“学校—家长—教师“联动的模式,三者紧密结合,从而合理开发出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潜能。
黄佑云(2014)[21]在学校因素中强调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培养学生的摇篮,对学困生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学校未来追求升学率,对于尖子班的关注较多,对学困生缺乏有效的督促和指导。郭吉彦(2013)[22]在归纳社会方面因素时,在不良青年的诱导下,开始吸烟、喝酒、使他们过早地接触社会,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等。
初中生产生语文学困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对于自身原因、教师原因是当前研究者研究的重点,对于学困生产生的外部因素研究过少,基本都是一笔带过,专门针对社会、学校因素的研究基本属于空白状态。而且,目前的研究显示,没有给出相应的矫治措施。这对于家长、社会、学校来讲,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者应更加关注“大社会、小家庭”对于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影响。
针对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矫治方面的研究,研究者通常先分析形成原因,再进行矫治建议的探究。
王云明(2008)对于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矫治研究,主要从理论、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在理论方面,探讨掌握学习理论、教师期待效应理论、发展区理论、自我归因对于语文学困生转化的启示。这篇论文的可行性在于它的实践研究,将教师教学与学困生转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了教师文化、校本设计、教学情境对话的方式进行矫治。贤志兰(2011)[23]谈转化初中语文学困生用先(重视学困生先前的知识)、贤(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显(发现学生闪关点)、献(为学困生献爱心)这四个字全面概括了转化策略。黄翠玲(2011)[24]在谈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中,从学困生的内部成因角度出发,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以期通过语文五彩缤纷的舞台,给学困生诗情画意的享受,使其克服畏难情绪,告别被动,拒绝慵懒。
何阜彩(2013)[25]将“梯次教育”融入到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矫治策略中,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采取梯次教育方式,让学生进行梯次式学习,进行矫治。他提出了量身定做,分级设制开放的学习目标、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条件以及采取激励的评价制度,培养学生的自信,用爱感染学生。焦世官(2014)[26]在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方法探讨中,提出了两点建议,他认为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初中语文课堂氛围,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并且通过诱导法使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学习,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语文课堂教学。
沈晓红(2015)[27]的研究是在这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和普遍性的一篇。从内外因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了塑造学生人文素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落实学生语文基础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建议。按照作者的观点,希望每位一线教师,给予学生多一点关爱和耐心,不断总结转化语文学困生的方法,一定能让学困生对待语文充满兴趣。
正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学困生知识教学花园中略有微瑕的璞玉,需要经过各位教师的关心、磨练,从而蜕变,培养语文学困生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每个人对于语文学困生的矫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前提条件是一定要在应用教学实践中符合矫治对象的策略。无论我们通过何种方式和途径,只要我们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一定会寻找到更多有效矫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办法。
我国目前对于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研究,总体的趋势是研究范围更加广、研究因素内外兼顾、研究的切入角度多、研究方法手段更加丰富。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大多研究者没有找到学困的根本原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我国初中语文学困生研究内容大同小异。并且针对研究对象“学困生”的研究时间过少,以致于研究者提出的策略和方法缺乏应有的反复验证。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应该侧重于实践探究,从实际教学出发,回归教学,不能和教学脱节,使之束之高阁。目前质性研究采用过少,且研究方法并不能使我们真正地了解语文学困生及其成因。学者对于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研究既要有宏观的把握,又要有对学困生的微观关注。已有的论文大致上将语文学困生的共性和转化策略进行了总结,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要因人而异,注重个人差异性,对不同的转化策略产生的转变效果进行跟踪比较,并在矫治的过程中,根据效果和其自身因素不断地修改符合语文学困生的矫治策略,帮助语文学困生有效地提高其学习成绩。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形成不是瞬间的形成,同样,对于其矫治和转化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积累的过程,需要研究学者和一线的教师们共同观察、研究总结。最后希望通过笔者的整理,给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个参考,从而希望通过一线教师和所有人的努力,使语文学困生得到转化和提高。
(指导教师:俞爱宗)
注释:
[1]薛辉,程思傲:《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第03期。
[2]游曼:《学困生心理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考试周刊,2014年,第01期。
[3]刘节约:《试论高中语文学困生学习内驱力的激发》,考试周刊,2014年,第81期。
[4]徐俊梅:《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探析》,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第S3期。
[5]麻琼静:《农村中职学校语文学困生情感特征及转化策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06期。
[6]徐银花:《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自卑心理及其疏导》,语文天地,2015年,第08期。
[7]王璇:《培养中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方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8]王云明:《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9]张洁:《培养初中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10]张渊乐:《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策略新探》,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11]陈艳:《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新课程,2012年,第08期。
[12]张文玫:《谈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语文天地,2014年,第31期。
[13]陈淑贞:《初中语文学困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学教学参考,2014年,第33期。
[14]李慧生:《初中语文学困生与学优生阅读差异性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5]刘丽:《初中学优生与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的个案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年。
[16]张桂红:《初中学困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研究》,中学教学参考,2014年,第36期。
[17]许婷君:《运用学案提升学困生文言文预习效率的实践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18]封岱岩:《初中语文教学中后进生的学习行为及转化策略》,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19]贤志兰:《先、贤、显、献——谈转化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几点浅见》,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第18期。
[20]黄翠玲:《语文——给学困生诗情画意的享受——谈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第03期。
[21]何阜彩:《梯次教育,引领学困生走进语文殿堂》,中学教学,2013年,第06期。
[22]焦世官:《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的而有效方法探讨》,新课程学习,2014年,第07期。
[23]沈晓红:《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探究及转化策略》,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1期。
[24]曾繁平:《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家庭原因及其对策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03期。
[25]张淑萍:《探析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考试周刊,2015年,第10期。
[26]黄佑云:《试论初中“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27]郭吉彦:《初中语文学困生及转化策略探析》,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第09期。
(孙瑀锶 吉林延吉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