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6-09-29 03:08金大伟
现代语文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现状

○金大伟



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金大伟

摘 要: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传统课程教学理念与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学习者接受需求多元化相矛盾,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差异性与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教学方式一致性相矛盾,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历史思维与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教学内容碎片化相矛盾,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与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导向相矛盾。为此,教师要树立现代远程教育理念,把握现当代文学发展纲要,凸显教学内容针对性;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凸显教学内容专业性;把握接受者多元需求,凸显教学效果导向性。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 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学现状 对策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它对培养学习者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学习者来自工矿企业、农村、行业、社区等社会各个领域行业,实行在职非脱产学习,工学矛盾较为突出,学习意愿较为强烈。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教师能否帮助学习者完成学习意愿、达到学习目标,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作用不容小觑。一方面,它着力提升学习者的专业知识,培养他们阅读、分析、思考、审美和写作等方面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它着力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构建一定的精神价值取向。此外,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强力推动和支撑下,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发生转变,教学内容多维传播,教学方式不断更新,对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理念的变化,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改革并未及时跟进,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因此,深入剖析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努力寻找相应的对策,是当下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主要由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构成。在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在发挥既定作用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体现为四对主要矛盾。

(一)传统课程教学理念与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学习者接受需求多元化的矛盾

教育教学理念之间的矛盾。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一切为了学习者,为了一切学习者,为了学习者的一切;要求教师角色发生转变,由“一言堂”的主角转变为指导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导学者,由台前逐步走向幕后;要求从遵从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转变为尊重学习者的多元需求。然而,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理念上,未及时改变。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突出教师单向的“灌输”。“教师备课以教师讲课内容为线索,备的是老师讲授的过程,主要考虑教师怎样讲得清楚”[1];课堂教学虽考虑学习者的接受效果,但是更侧重教师单向的教学进度;由于教与学的时空分离,交流、互动仅仅停留在一定层面和少数学习者中。

教学方式之间的不同。在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方式中,“教学方面更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强调学生对重点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多重视记忆性学习,忽视对自身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2],教师单向的讲解、灌输方式便成为最好的选择。在现代远程教育理念下,教师无疑要更为关注学习者的需求,在教与学的活动中,他们已成为平等的个体。他们不仅需要讲解、灌输,更需要互动与对话,他们要阐述自己对现当代具体作家、作品的理解,发表自己对当下文学热点的看法,运用所学知识理清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等;这就不仅需要教师的面授讲解,更需要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元化的学习资源。由于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差异性与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教学方式一致性的矛盾

唯专业特色,忽略教育手段的作用。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吸收诸多因素形成的新文学,与当下联系紧密,创作思想、文学观念富有现代性,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具有创新性。与之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也具有如上的相关特点,具有自身的专业特色。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部分教学活动教育者过分追求教学内容和课程的专业性,而忽略了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运用,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如在重视由现当代文学史、作家、作品和评论、鉴赏等教学模块的设计中,教师由于教育教学手段的单一性、传统化,加之课程教学时间的有限,导致很多教学任务难以及时完成,学习者并未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唯教学手段,忽略专业教学特点。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影响:新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专业课程教学平台相继构建,教学互动空间不断拓展,微课程资源大量涌现……受此影响,诸多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方式均发生变革,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也不例外。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出现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既给高等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因子,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即使教师忽略了专业教学的特点。一是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逐步走向一致性,从而遮蔽不同学科、专业教学的差异性。教学平台、互动空间、微课资源等成为千篇一律的教学手段,学科之间、课程之间在教学手段上已无差别,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与其它文学课程教学手段已无差异性。二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借助、依赖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忽略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在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的校园中,教育者由于过分依赖互联网、新兴媒体技术等手段的教育作用,过度信赖学习者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等,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面授课程次数、时数不断压缩,导致专业教学难以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历史思维与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教学内容碎片化的矛盾

轻纵向历史思维,重横向重点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包括文学史、作家解读、作品分析、专题研究、思潮梳理等诸多方面,文学史是诸多课程的主线和纲领,作品分析是其最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内容,其它专项研究是深化课程教学效果的必备手段,三者缺一不可。受到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互联网+教育”理念的影响,以及课程教学时数、次数的压缩,中国现当代文学诸多课程的知识点和讲解内容呈现碎片化特征,即形成诸多横向的知识点,以专题讲座取代系统讲解,以重点作品分析替代文学现象的分析,以专题研究取代文学史的勾勒。教学中,虽有诸多碎片化的知识点,但普遍缺乏必要的纲要统领课程内容;虽有横向的重点难点解读,但普遍缺乏应有的纵向的历史思维。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效果与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导向的矛盾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设置,要求学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基本知识以及文学史纲要,并“能针对文学史上所发生的重要文学事件、文学作品和作家做初步的、合理的文学史定位,并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文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述评现当代文学创作中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作品,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作品的能力,切实地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并能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3]。可见,教师掌握课程基本知识,正确进行文学史定位,分析、鉴赏作品,进而提升文学修养等,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在教学效果方面的基本要求,具有十分明确的专业要求和特征。与之相对应的是,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宗旨和模式发生了相应变化,面向国家经济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成为根本导向,尊重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功利要求是其两个显著的特点。如何在课程专业性和社会实用性之间实现有效衔接和转换,成为困惑当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对策

“现代远程教育是在师与生、教与学时空相对分离的情况下,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为广大学习者传输现代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4],具有开放性、现代性的特点。如前所述,要树立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理念,着力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者需求三个维度寻求解决的对策。

(一)把握现当代文学发展纲要,凸显教学内容针对性

一是以文学史统领课程教学内容。如前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呈现碎片化状态,具有分散性,难以整合的特点;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学习者工学矛盾问题较为突出;课程教学时数受到压缩,教学内容难以按计划完成。在此情境下,教师需要以文学史来统领课程教学内容,把现代文学发生、发展和嬗变的线索大致串起来,使学习者获得“史”的印象,从而获得对所学内容的全局感和整体感。教师一方面要讲好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突出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发展特点,形成深刻的历史记忆。另一方面,在解读作家、作品的过程中要注入“史”的观念,将其纳入历史的视野去分析、鉴赏;在专题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分析流派、思潮等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其历史意义和价值。

二是以解读作品、专题研究提升专业素养。要以解读作家作品为教学重心。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发展阶段,其课程教学仍然要立足“文学”本身,紧扣“文学”中心。在学习者阅读作品的基础上,教师“注意结合学生阅读印象和问题来分析作品,侧重发掘与培育学生对文学的感受力和分析评判力,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5]。同时,也要以专题研究深化课程教学质量。专题研究是对文学史、文学现象、流派和热点的专门研究,是对专业内容的进一步深入探究。课程教师要设计好专题研究的内容、切入点,指导学习者做好专题研究的准备,创新专题研究的方式方法,以期顺利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对于巩固学习者的专业知识,提升其专业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凸显教学内容专业性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的主要教学手段,主要指“以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作为前提,集控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6],特别是在“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推动下,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愈发强大。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在学习准备环节,要整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源,为学习者参加学习做好准备。在学习心理状态方面,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状态。在学习环境方面,“可以利用视听互动的功能,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影视资料等素材和丰富的转场效果,创设一种与课堂内容相适应的气氛”[7],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构建整体化的教学设计理念,以实现对所有教学环节的把握;加强课程在线教学平台建设,及时发布教学大纲、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电子教案、IP课件、离线作业等,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搭建好平台等。

围绕专业课程内容,凸显教学特色。开展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教师既要围绕专业课程内容,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如学习基本的课程内容,指导学习者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等,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凸显自身教学的特色。较之汉语言文学专业其它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当下的联系更为紧密,更具有现代性、开放性的特征。为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凸显本课程教学的特色。一是组织、指导学习者评论国家、地方现当代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并直接参与到当代文学批评史的构建中来,做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的亲历者和参与者,增强学习者的存在感。二是强化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安排写作教学内容,指导创作现代诗歌、散文、短篇小说,乃至剧本等,在写作中增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三是学习现代人文精神,培养现代人格。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门人文学科,蕴含丰富的人文特性、人格精神、价值取向和知识分子立场等,要以此引导学习者构建合理的人格精神、人文情怀和价值取向等。

(三)把握接受者多元需求,凸显教学效果导向性

把握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要求。安徽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文学课程教学的文化研究”项目曾经选取安徽电大系统388名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者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显示57.2%的学习者认为学习文学课程的动机是外部动机,如获取文凭、工作需要、获得学分等,其中工作需要是主要的外部动机;42.8%的学生认为学习文学课程的动机是内部动机,如提高文学修养、纯粹兴趣等,其中提高文学修养是主要的内部动机。[8]可以看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课程教学要着力把握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要求,一方面要关注学习者的外部动机,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如将教学内容与考核考试要求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要巩固内部动机,由于工学矛盾、学习时间不足等问题,学习者极有可能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教师要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等途径,不断提高学习者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兴趣和动机。

将课程教学效果与国家、地方人才培养要求相结合。一要引导学习者树立正确的课程学习观念,明确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学习与个人职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任何学习都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路径;指导学生要以学习专业课程、提高综合素质为基础,而后确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二要联系实际,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有机融合。只有讲透如何运用,学习者才会感觉到课程学习的实际效用。如在讲授十七年散文的特点之后,可重点分析其模式化、虚假化所带来的弊端,以此联系当下中小学语文教育中作文写作的误区。三要结合人才培养定位,科学、合理设计教学模块。可根据学生的需求,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如可分为知识获取、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课程作业等模块,从而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注释:

[1]石晓岩:《高校文学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高教学刊,2015年,第20期,第49页。

[2]林慧频:《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路径与方法》,西部素质教育,2016年,第1期,第52页。

[3]翟丽娜:《变精英化为大众化、变文学中心为学生中心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亚太教育,2015年,第36期,第88页。

[4]夏强:《<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课程新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第69页。

[5]贾珮瑶:《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刍议》,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年,第10期,第104页。

[6]张蕾:《图书情报服务中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现代情报,2012年,第2期,第67页。

[7]李如:《开放大学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教学探索》,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第24页。

[8]李海艳,金大伟,李如:《安徽电大文学课程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38页。

(金大伟 安徽合肥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宣传部230022)

猜你喜欢
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现状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无线网络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新型农民远程教育培训探索
云计算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