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注:文学视域下的民间述史研究
文学视域下的民间述史研究
话题引论:在大众媒介时代,人们的选择是发散的、多元的、广角的。仅就文字阅读而言,欣赏者或云接受者也已大异其趣,近年表现突出的是大家对“非虚构”的追捧。书写不再是作家的专利,它可以被每一个人用来娱乐消遣、自我表达。是写作引导了阅读,还是阅读规定了写作?答案难以确定。《中国在梁庄》与《出梁庄记》记录了当下农民的生存实况,寄寓了梁鸿对农民的深沉关切。张郎郎不但为他那无限珍贵的童年存档,同时也为时代和历史存档,借胡适语即“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从姜淑梅的文字,可以明显看到民间故事对其写作的滋养,所有记录都不铺垫,不抒情,不评价,即便讲述死亡、暴力、丑陋,也都保持零度。非虚构写作是富有生命力的“接地气”的写作,与专业作家的创作有本质的差别,它掀开的是被轻视、被遗忘的一角。当高雅文学艺术走下神坛,大众狂欢满目皆是时,我们必须承认一种改变,一种巨大的改变。毋庸质疑,如今平民与非平民的非虚构写作已有了它极大的发展空间——广泛的受众与巨大的反响,并且它已开始大胆地向文学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