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研究

2016-09-27 02:55周洪光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探讨小学数学

周洪光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之中,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数学活动是新课标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否得到发挥,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优化课堂教学,从每一个具体环节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本文通过教与学的研究,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210-02

数学学习对很多小学生来说可能是枯燥乏味的,拥有学习动机能够让学生在一定目标作用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小学生在发展思维的过程中,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的转化,但由于数学教学有着很大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所以会产生枯燥的感觉,并且还会有一种不理解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成为小学生掌握数学技能的关键。本文介绍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力的几种方法。

1.改变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是根本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课堂上,我们应激发学生积极回答老师问题的欲望,给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兴趣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原动力,是数学学习的源泉。要使数学教学迈上新的台阶,必须从多角度、多层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数学学科的学习便不再枯燥乏味,不再晦涩难懂,而是充满魅力,充满情趣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2.改变教学观念、创设和谐氛围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学得活泼。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只有真正融入到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和参与,其生命之树才能常青。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施"民主化"教学,创造宽松、和谐的师生活动氛围,让学生有发表自己不同看法的机会,从而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

3.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方法

课堂教学不该由教师主宰,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思维的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除给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背景材料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还要把学习与探索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自己,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4.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5.重视课堂练习,强化训练

通过练习,能促使学生将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并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另外,通过课堂练习也能暴露出学生理解、应用新知识的矛盾和差异,使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减少失误,提高课堂效益。练习题的设计要以能给学生带来新的信息,激发思维的积极性为宗旨。应以使用课本上的习题为主,充分发挥教材中练习题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设计一些形式新颖活泼的题目为补充,以给学生带来新的信息,获得新的刺激,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同时练习题的设计应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培养与提高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去有序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让学生拥有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是教师充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前提。要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就要立足于优化全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使每个教学环节达到最高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自亮.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初探[J].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4):89.

[2] 赵凤霞.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效[J].学周刊,2013,(05):78.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探讨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