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构建有效课堂,我有以下几点感想:1.备课方面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要备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2.上课方面要重视师生互动,重视创设问题情境,重视学生反馈,及时鼓励学生,注重课堂的提问,课堂例题的安排,练习的设置等等。我认为构建有效课堂不仅是课上功夫,更是课下功夫。
【关键词】构建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095-02
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强烈的影响着我们的数学,对我们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构建有效课堂,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备课方面
要想把课上得更有效,就要在上课前做充分的准备。1.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我觉得可以多渠道的借鉴:教参、网上资料等等。但绝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许,他的设计不适合自己的学生,但有助于我们去理解教材;也许,他的设计有缺陷,但总有闪光点让我们去发现,去琢磨;也许…… 2. 要备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普通班的学生大都基础较弱,计算能力弱,课下不做练习,遗忘快,因此,在讲新知识前总是先复习,通过反复复习巩固知识。在讲新知识的时候,先做好铺垫。例如,我在讲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的时候,先复习了上节课讲的基础知识,并带领学生一起做了两个课前练习,通过这两个练习不仅使学生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而且扫清了推导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中的障碍。
二、上课方面
1.重视师生互动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信息的传输不是双向,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没有互动。结果整堂课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采取策略,实现师生互动。在课上,我尽量让学生去思考,去动手,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2.重视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作合适的设计,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佳的问题情境。如果教师选择合适的角度,往往很容易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到问题情景,结合现实构建合适的数学模型,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学生会很容易理解整个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讲三视图的时候,以一首诗引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引起学生学习三视图的兴趣。我在讲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从生活中的十字路口,立交桥引入异面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异面直线的例子,大家去看、去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到底谁的答案正确,这时再进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兴趣增强了,那么这堂课的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假如直接让学生凭空想象,学生就会感觉很困难。在讲向量的数乘时,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参与的小游戏。在这样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会很快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的,最终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3.重视学生反馈,及时鼓励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应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的反馈。比如在课上讲题的时候,经常是启发学生思考,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学生往往有很多想法,接着老师再进行总结归纳,大家就进行了共享,提高了课堂效率。有些时候简单的问题让学习数学比较困难的同学回答,他们回答对了就进行表扬,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树立学习的信心。但是,我觉得今后还应该进一步努力,多注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4.注重课堂的提问,课堂例题的安排,练习的设置等等
课堂提问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提出的问题恰当、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必将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还有例题的安排,有的时候课本的安排不合适的时候我们要进行调整,比如例题的例1比例2难,或者例题跨度太大,我们还要进行必要的练习及变式。
三、其它
我认为构建有效课堂不仅是课上功夫,更是课下功夫。比如布置作业要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合理 设置数学情境,给学生展示的空间,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构建有效课堂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具有艺术性、智慧性,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减轻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的顾虑,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简介:
王清华(1985.11.10-),女,河北廊坊人,任教于华油五中,中教二级, 研究方向:高中数学。